画
一、教材分析
《画》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古诗。课文有一幅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花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二、学情分析
《画》是本期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谜语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很多学生大概在学习课文之前就会背了,但是在识字写字和感情朗读方面还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因此应该结合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好表现”的身心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图文对照让学生能够入情入境的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2个偏旁,会“”写、水”去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知道课文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无,来——去,远——近,三组反义词。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认识走之,斜刀头两个偏旁。
难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五、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六、教时: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老师有个谜语你们想不想猜一猜 你可要仔细听好了。
两个兄弟一样高,一日三餐都用到。和和气气团结好,帮助主人吃得饱。(学生猜谜语)刚刚老师说的是一首谜语诗,根据诗的内容我们能猜出谜底,像这样的诗就叫谜语诗。老师还有一首谜语诗,看看谁能猜出谜底。(出示课文,教师范读,生猜《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正音、感知课文。
1、出示挂图。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谁想说一说画上都画了什么 最远处有什么?近一点的地方是什么?最近的地方是什么?(在插图的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四个字。)像这样有山有水的画叫做山水画。
师:那你们想听听诗里面是怎样描写这幅画的吗
2.师配乐朗读。这首诗有几句话 每句诗都有几个字 像这样的诗叫做五言诗。
3.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这首诗?要想读好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请你轻声读一读这首诗,在诗中圈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4、把这首诗读给你的同桌听。互相检查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三、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1.考考你,看看你认识了多少字
字谜:元元坐上走之车 远
师随机指导:远,近,还,都是走之旁。这位同学离老师很近,那位同学离老师很远”,“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远——近,远和近是一对儿什么词?反义词。
诗中还有没有反义词了?来——去,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土+厶=去”;“米+一=来”。某生,你到老师这里来,请你回到座位上去。看到了吗?来是离我越来越近,去是离我越来越远。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去,来
诗中还有一对反义词谁找到了?有——无。有横撇下面加个月字。无字可以用换一笔变新字的方法识记,“天”换一笔变成“无”。无就是没有。跟老师读,有——无
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反义词大比拼,谁想和老师一起玩儿这个游戏?有—无 高—矮 多—少 早—晚 大——小 远——近 胖——瘦 天——地 来——去
声:翘舌音,上下结构的字。组词:声音、大声、声乐、声母。
色,平舌音,上面是斜刀头,下面是“巴”。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
听,后鼻音,左右结构,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合起来就是“听”。组词:听见、听到、听声、听说。听如果换成走之旁就念什么了?
3、巩固练习
小猴子摘桃,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 (师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指名学生认读‘组词‘说一句话。)
四、熟读诗句,整体感知
1、师:这些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可满意了,它们又调皮地回到课文中去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老师读两个字。你们接着读后面的字。可以吗?边读边想象画面。
3、现在我们分小组比赛,读一读。每个小组读一句,看哪一组读得更有感情,太阳组开始。
4、现在我们男女生比赛读,男生读前两句,女生读后两句。看哪一组读得更美。
5、谁想站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想一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老师在板书圈出来,你们也像老师这样在书上圈出来。
五、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那么现在请你伸出小手跟老师划一划“水”字的笔顺。第一笔竖钩现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撇。一笔写成。第三笔撇,第四笔捺。组词,口水,水果。把水字写在67页田字格中,田字格下面写上两个词语。
去字第三笔为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第四笔撇折,在田字格中间起笔。组词,回去,来去
五、配乐表演朗读
同学们。让我们听着音乐欣赏着图画。齐备一下这首诗。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十个生字,都是谁?会写两个,他们是谁?还学会背一首谜语诗,最后让我们带着动作背一背这首诗。
七、作业,课后把这个谜语说给爸爸妈妈听。看看他们能不能猜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