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32分)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任务。(8分)
李太白自小才思敏截,面对长辈的考验总能对答如流。凭借天赋与勤奋,在前期仕途顺达,他恃才放旷,性情爽直,决不“催眉折腰侍权贵”,终不可避免地得罪了朝中权贵,使得朝中上下对他褒贬不一,最终从皇上身边的大红人变为迁客。一生郁郁不得志。
(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2)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4分)
①截应改为捷 ②催应改为摧
①恃才放旷shìcáifàngkuàng ②褒贬bāobiǎn
2.古诗文名句积累。(10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做到了“取信于民”的一点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陈涉世家》中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失期,法皆斩,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句子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5)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诗里有很多文化常识,如“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中的“南冠”指“囚犯”,“芳名垂汗青,千载永不灭”中的“汗青”指“史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中的“桑麻”指“农事”。
B.散文作为一种相对自由的文体,风格多种多样。有的深沉冷峻,如鲁迅的《二十四孝图》;有的柔婉清丽,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自然真挚,如鲁迅的《藤野先生》……
C.《过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是北宋大臣、文学家,作品集《文山集》以其号来命名。
D.《海燕》的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他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C
【解析】C.文天祥是南宋大臣。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5分)
(1)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2)私我也偏爱
(3)能面刺寡人之过当面
(4)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
(5)引喻失义不合道理
(6)陟罚臧否提拔、晋升
(7)性行淑均公平、公正
(8)奖率三军鼓励
(9)斟酌损益增加
(10)以彰其咎揭示
5.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3分)
A.用 B.以致 C.用来 D.因为
E.凭借 F.把 G.按照、根据
(1)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D
(2)以塞忠谏之路也 B
(3)以告先帝之灵 C
(4)何以战 E
(5)必以分人 F
(6)必以情 G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既克,公问其故 望其旗靡,故克之
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皆朝于齐
C.虽不能察,必以情 虽然,受地于先王
D.以告先帝之灵 吾妻之美我者
C
【解析】A.原因,缘故/所以;B.在/到;C.虽然;D.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大王加惠 弗敢加也
B.且秦灭韩亡魏 今亡亦死
C.必以信 愿陛下亲之信之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岂他人之过哉
D
【解析】A.施予/虚夸,夸大;B.使……灭亡/逃跑;C.实情/信任;D.过错。
二、阅读(50分)
(一)名著联读(10分)
8.结合原著说说简·爱为什么会受到勃洛克赫斯特的羞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为什么被校长开除?勃洛克赫斯特与神甫都是文中的反面人物,他们有着相似的性格特点,请联系原著简要分析。(4分)
简·爱因为失手打碎了石板受到勃洛克赫斯特的羞辱。保尔将烟灰撒到憎恨他的神甫的面团上被开除。勃洛克赫斯特是一个伪善、自私刻薄的人。他听信里德太太的一面之词,当众羞辱简·爱。标榜为慈善家的他却中饱私
囊,克扣学校的开支。同样,神甫也是势利、虚伪、心胸狭窄的人。他因为保尔出身低微而瞧不起他,憎恶保尔,因为小事将保尔开除。他们都是伪善之人。
9.《儒林外史》中的匡超人,《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故乡》里的闰土,他们的性格前后发生了什么巨大变化?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联系人物性格变化的内因和外因,探究作家塑造这一类人物形象的意义是什么。(6分)
匡超人由最初的手脚勤快、心地善良、事亲孝顺、勤学上进,后来变得寡情薄义、虚伪透顶,狡诈至极、毫无廉耻。刚进城的祥子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文末中的祥子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匡超人人物性格的形成、他的变质,一方面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儒林众生的熏染、腐蚀导致了他的变质
另一方面,又有其自身的因素,对“功名富贵”的追求是匡超人变质的首要内因。祥子变化的原因一是当时的社会战乱频繁、黑暗混乱;二是祥子只靠个人的力量奋斗。《故乡》中闰土从活泼、天真、质朴到世故、麻木,多了奴性,揭露了旧社会封建等级观念对人的毒害很大。
(二)古诗阅读(6分)
霜后芙蓉落远洲,雁行初过客登楼。
荒烟平楚苍茫处,极目江南总是秋。
秋望 高启
秋望 〔明〕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①,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②。
【注释】①飞挽:是“飞刍(草)挽粟(粮)”的省略,指迅速运送粮草。②郭汾阳:即郭子仪,唐代名将,曾任朔方节度使,以功封汾阳郡王。
高诗中通过描写诗人独自登楼远眺所见的凄凉苍茫的江南秋景,抒发了游子浓浓的思乡(孤独、悲伤)之情。李诗中通过描写战云密布下凄清肃杀的塞上风光,抒发了诗人渴望有如郭子仪这样安边卫国的良将再现,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忠贞情怀。
10.高诗中“ ”一字既点出景色的肃杀,又显得错落有致;李诗中的“天狼”原为星宿名,此处喻指 。(2分)
11.两首诗都借秋望所见之景抒情,但抒发的感情却不相同,请做具体分析。(4分)
落
敌人(侵略者)
【甲】《曹刿论战》全文。
【乙】虞公曰:“吾享祀丰洁①,神必据②我。”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③,惟德繄④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⑤,将在德矣。若晋取虞⑥,而明德以荐馨香⑦,神其吐⑧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⑨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注释】①享祀丰洁:享祀,祭祀的物品。丰洁,丰盛洁净。②据:保佑。③易物:改变祭品。④繄(yì):句中语气词。⑤冯依:依据。冯(pínɡ),同“凭”。⑥若晋取虞:晋,晋国。虞,虞国。下文中“虢”,读“guó”,即虢国。⑦而明德以荐馨香: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⑧吐:指不食所祭之物。⑨腊:岁终祭祀。
1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2分)
(1)又何间焉参与
(2)神弗福也保佑
(3)晋不更举矣再
(4)灭之,执虞公捉拿,捉住
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如此看来,那么没有道德老百姓就不会和顺,神灵也不会保佑。
14.【甲】文中的庄公和【乙】文中的虞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的国家,【甲】文从“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可知,【乙】文从“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可知。(用原文作答)(2分)
15.【甲】文中,曹刿认为“信”(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宫之奇认为神佑国家的根本依据又是什么?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分)
“德”(或“明德”“仁德”“重视仁德”),是从宫之奇的话“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看出来的。
【译文】【乙】虞公说:“我祭祀的物品既丰盛又洁净,神灵一定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人还讲感情,只依从有道德的人。所以《周书》上说:‘上天没有特别的亲近,只辅助有道德的人。’又说:‘黍稷并不美好,只有圣明和美德是美好的。’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来,那么没有道德老百姓就不会和顺,神灵也不会保佑。神灵所依靠的,就是有道德的人。如果晋国夺取了虞国,而且向神灵献上圣明和美德,神灵大概会帮助他们吧?”虞公不听从,答应了晋国的使者。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说:“虞国不会有举行腊祭的机会了,在这次行动之后,晋国不需要再次打仗了。”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国灭掉虢国。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就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
【甲】《出师表》全文。
【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注释】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权力,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东西,事物。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四)文言文阅读(10分)
1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2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挑选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遗憾
(3)循名责实依照
(4)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严厉
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1)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都拿来询问他,(就)一定能使部队团结一致,使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善的(好的)行为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坏的)行为没有(因为)轻微而不惩罚。
18.【甲】文中作者向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条?(2分)
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
19.【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2分)
示例:甲文中诸葛亮请求后主做到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并举荐了一批忠臣良将,这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译文】【乙】诸葛亮担任宰相,抚恤百姓,公布礼仪制度,精简官职,遵从权力,制定制度,坦诚待人,公正无私;(凡是)忠于职守、有益时事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会奖赏,(凡是)触犯法令轻慢无礼的人,即使是亲人也必定会处罚,认罪并表示悔改的人,即使犯了重罪也必定会赦免,说话浮夸、巧言饰过的人,即使只是犯了轻罪也必定会被惩治;善的行为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行为没有(因为)轻微而不惩罚;(处理)各种事务精明干练,管理事情能抓住它的根本,依照官名(来)要求人尽到职守,(对于)造假的人不予录用;最后在全国的范围内,百姓都敬畏他,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因为他用心公平而且劝戒明白。(诸葛亮)真可以称得上是懂得治国之道的好人才,和管仲、萧何是同一类的人。
(五)古诗文阅读(14分)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释】①梅尧臣:北宋诗人。②亚树青帘:“亚”同“压”,青帘,酒旗。
【甲】春寒 〔宋〕梅尧臣①
(五)古诗文阅读(14分)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释】①梅尧臣:北宋诗人。②亚树青帘:“亚”同“压”,青帘,酒旗。
【甲】春寒 〔宋〕梅尧臣①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①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②,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A]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B]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③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注释】①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②辟书:征召的文书。③说:同“悦”。
【乙】梅圣俞诗集序(节选) 〔宋〕欧阳修
20.赏读【甲】诗,回答下列两小题。(5分)
(1)诗歌首联描述的景象有何特点?(2分)
(2)“花冷不开心”一句语含双关,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阴沉。
“不开心”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而无力舒展的形态,二是隐含了作者悲凉、凄苦的心情。这是一种借物抒情(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1.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
22.下列对【乙】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梅圣俞在州县困顿十几年,只能做些小吏。
B.王文康公对梅圣俞的诗作赞誉有加,却始终没有推荐他。
C.欧阳修认为梅圣俞如果能得到朝廷重用,可以使大宋像伟大的商周时代一样让后人歌颂。
D.世人只是喜欢梅圣俞的诗写得好,却不知道他长期不得志直至将要老去。
C
批注:示例:梅圣俞精通六经,文章又写得好,却不求苟且取悦于世人,真是个低调淳朴的人,值得钦佩。
23.读其人,知其人。仿照示例,给文中画横线的B句作批注。(2分)
【示例】
[A]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批注:梅圣俞幼时就这么喜欢写诗,而且语出惊人,可见他是个神童般的人物,却一生不得志。唉!
[B]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
一方面是对梅尧臣诗文成就的肯定和珍惜,一方面是对梅尧臣一生怀才不遇表示同情和不平。
24.联读诗文,说说欧阳修为什么要给梅尧臣的诗集写序。(2分)
【译文】【甲】春日阴云笼罩,虽然云层不厚,但整天浓阴密布,云天雾海,一片迷茫。蝴蝶因气候寒冷而紧缩了翅膀,不能飞舞;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春风凛冽,吹动着挂在树枝上的酒旗;春雨阵阵,靠近山的地方,春风突然夹裹着春雨而来。不曾做对不住景物的事,只是苦于身体条件和心情低落而不能去接近。
【乙】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
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过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三、写作(68分)
25.语言运用。(8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九九消寒图”是古人为了消磨漫长冬日而创造的一种既实用又雅致的数九习俗。传说“九九消寒图”始于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他被关押大都(今北京)期间,正值数九寒天,于是他便在狱墙上绘八十一格,每日以墨涂一格,以此传达熬冬盼春的心境。
《帝京景物略》则记载了与之类似的雅图:“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从中可以想见一幅素梅图完成之后的美好韵致。普通人家也会悬挂消寒图,其中最简单的要数画铜钱。在纸上画出九格,每格内绘九个铜钱状的圆,共八十一个,并根据“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圈中加圈半阴晴”的歌诀,每天用墨笔填涂,直至春天到来。
天阴、有风、有雪。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说说下面图片中的涂法所表示的含义。(2分)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将横线处空缺的对联补全。(2分)
材料二清代还诞生了“九九消寒迎春联”。如“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秋闻秋语/秋送秋香/秋添秋思),上下联各为九个字,每字同为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冬尽则联成。我们的先人在没有暖气、没有手机的古代,通过“画九”“写九”,将寂寞的寒冬过得有滋有味。
天阴、有风、有雪。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说说下面图片中的涂法所表示的含义。(2分)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将横线处空缺的对联补全。(2分)
材料二清代还诞生了“九九消寒迎春联”。如“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秋闻秋语/秋送秋香/秋添秋思),上下联各为九个字,每字同为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冬尽则联成。我们的先人在没有暖气、没有手机的古代,通过“画九”“写九”,将寂寞的寒冬过得有滋有味。
示例一:古人在创造“九九歌”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和事物,直观地反映气候、物候变化规律和农事活动情况,既生动有趣,又将人们熬冬盼春的心情自然地流露出来。同时,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语言形式,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示例二:古人独具匠心地以梅花为素材,通过每日的点染勾画,记录下送冬迎春的日子。寒冬将尽,春色渐满,一笔一画之间的美好期许,使枯燥的生活变得情趣盎然。
(3)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着一首“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请在材料一、二中介绍的“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迎春联”等数九习俗中任选一种,说说它是如何体现古人的智慧和情趣的。(4分)
示例一:古人在创造“九九歌”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和事物,直观地反映气候、物候变化规律和农事活动情况,既生动有趣,又将人们熬冬盼春的心情自然地流露出来。同时,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语言形式,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示例二:古人独具匠心地以梅花为素材,通过每日的点染勾画,记录下送冬迎春的日子。寒冬将尽,春色渐满,一笔一画之间的美好期许,使枯燥的生活变得情趣盎然。
(3)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着一首“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请在材料一、二中介绍的“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迎春联”等数九习俗中任选一种,说说它是如何体现古人的智慧和情趣的。(4分)
26.下面这组图片唤起了你的什么回忆,或者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60分)
①你可以任选一图或组合图片,链接生活,叙述自己或他人的故事;②你可以比读图片,针对所反映的现象,反观社会生活,提炼观点,展开你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