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预习】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高频考点预习卷-部编版
一、单选题
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蝙蝠(biān) 即使(jì) 系上(jì)
B.荧光(yín) 屏幕(píng) 铃铛(dāng)
C.障碍(zhàng) 揭开(jiē) 蒙上(méng)
D.塞住(sāi) 似的(sì) 漆黑(q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经过老师的一番教育,他发生了呼风唤雨的变化。
B.这件事情归根到底都是你的错。
C.谁知道事情出乎意料,原以为能办成的事却因下暴雨耽误了。
D.客厅里横七竖八地放着很多家具。
3.选择关联词语填入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柔弱,生命力( )是惊人的。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 )镰刀把它拦腰斩断,它( )会重新生长起来。
A.却……即使……也…… B.却……如果……就……
C.既然……只要……就…… D.既然……即使……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师用和蔼的语气和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我们。
B.我自言自语地对自己说:“怎么又做错了?”
C.我情不自禁地为李雷的表演喝彩。
D.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深受启发。
5.阅读时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下列问题能引发深入思考的是( )。
A.人类的哪些幻想变成了现实?
B.“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
C.什么是“程控电话”?
D.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都是好处吗?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人也能听见。
B.课文是按照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得到结论的顺序来写的。
C.从“终于”“反复”两个词可以看出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研究成果来之不易。
D.雷达是受蝙蝠探路的方法的启示而发明的。
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蚊子 苍蝇 既使 科学 B.横坚 绳子 系上 证明
C.研究 架驶 雷达 灵巧 D.绳子 苍蝇 模仿 显示
8.下面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B.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C.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D.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A.表示转折。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递进。 D.表示插入。
二、填空题
9.读拼音,写词语。
jià shǐ yán jiū kē xué jiāng yìng
zhé xué chéng dù kǒng pà ào mì
10.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麻雀(què qiǎo) 在有些地方叫家雀(què qiǎo) 儿,是一种很常见的小鸟。
(2)佟佟不会系(jì xì) 红领巾,小贾安慰他说:“没关系(jì xì) ,我教你。”
11.划去括号里使用不正确的字。
苍(蝇 绳) (驻 注) 扎 (赔 培) 养 (即 既) 使
(赌 堵) 气 (征 证) 明 (坚 竖) 直 (煤 媒) 气
12.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主要讲述了一个豆荚里面的五粒豌豆各奔前程的故事,其中 落在顶楼里生病的小女孩的窗前,因为它 ,给小女孩带来了 。
(2)《夜间飞行的秘密》通过讲述人类受到 的启发,给飞机装上了 ,解决了 的问题这件事,启发我们要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索。
(3)“博学之, , , ,笃行之”告诉我们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明白地分辨,切实地履行。
13.选词填空。
改善 改变 改观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那么多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 ,其 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不断 我们的生活。
14.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A.不是……而是 B.即使……也 C.无论……都
D.不仅……还 E.不是……而是 F.因为……所以
(1)飞机上装上雷达, ▲ 夜晚多么黑,它 ▲ 能安全飞行。
(2)飞机上装上雷达, ▲ 在漆黑的夜里,它 ▲ 能安全飞行。
(3)蝙蝠 ▲ 能在夜里飞行, ▲ 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4)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 ▲ 眼睛, ▲ 嘴和耳朵。
(5) ▲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 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6) ▲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 能灵巧地避开。
三、现代文阅读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猪嘴防毒面具
①细心的人会注意到防毒面具的外形和猪嘴极为相似,这是为什么呢?莫非防毒面具的发明和猪嘴有关?为什么叫猪嘴防毒面具?
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曾与英法联军为争夺比利时伊泊尔地区展开激战,双方对峙半年之久。1915年,德军为了打破欧洲战场长期僵持的局面,第一次使用了化学毒剂。他们在阵地前沿设置了几千个盛有氯气的铜瓶,朝着英法联军阵地的顺风方向打开瓶盖,把约180吨氯气释放出去。顿时,一片黄绿色烟雾弥漫,并以三米每秒左右的速度向对方的阵地飘移,一直扩散到联军阵地纵深约25千米处,致使几千英法联军士兵中毒死亡,战场上的大量野生动物也相继中毒丧命。
③奇怪的是,这一地区的野猪竞意外地生存下来。这件事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经过考察和研究,科学家们终于发现是野猪喜欢用嘴拱地的习性,使它们免于一死。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用嘴拱地,以躲避气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猪拱动后,其颗粒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吸附作用,从而过滤掉空气中的有毒气体。野猪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赐予它的“防毒面具”,因此它们能在这场氯气的浩劫中幸免于难。
④揭开了这个秘密之后,英国军事科学家深受启发。科学家们很快就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像猪嘴巴一样的防毒面具,但这种防毒面具没有直接采用泥土作为吸附剂,而是使用木炭颗粒做过滤层,内装可以过滤毒气的材料,猪嘴的形状能装入较多的活性炭。后来经过多次改进,防毒面具采用的过滤材料更为先进可靠,吸附化学毒剂的本领更大,但它酷似猪嘴的基本样式却一直没有改变。
⑤防毒面具可以说是一件模仿猪嘴的杰作。
(1)把下面的问题进行分类,并回答针对短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A.针对短文的写法 B.针对短文内容 C.联系生活经验
①防毒面具的发明和猪嘴有关吗?为什么叫猪嘴防毒面具?( )
②用“大自然赐予它的‘防毒面具’“的说法来代替猪嘴有什么好处?( )
③猪嘴防毒面具能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 )
回答问题 : 。
(2)读了这篇短文,你能提出什么对理解文章有帮助的问题?
(3)关于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引出说明对象猪嘴防毒面具
B.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
C.特意点出防毒面具和猪嘴外形相似,提问“为什么”,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总结全文,突出说明对象猪嘴防毒面具的特点
(4)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个秘密”指的是什么?
(5)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B.第②段的故事既引出了制造防毒面具的原因,又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野猪用嘴拱地是为了过滤有毒气体
D.第一批防毒面具采用木炭颗粒做过滤层,内装可以过滤毒气的材料
(6)“猪嘴的形状能装入较多的活性炭”一句中“较多的”能删去吗?为什么?
16.类文阅读。
山谷中的谜底
这只是一条普通的山谷,终年积雪,唯一引人好奇的就是,山谷的西坡长满了寒带所有的树种,而东坡却只有雪松。这是怎么回事?人们对此研究了很多年,却一直没有结果。
一次一对夫妇出去旅游,也来到了这个山谷。这时,天空下起了密集的大雪,妻子发现,由于风向的原因,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更大、更密,因此,东坡的雪松上很快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然而,当雪松上的雪积压到了一定程度时,雪松的枝条就会慢慢弯曲下去,上面的雪也就马上掉了;然后雪松又挺直,雪又往上积……如此周而复始,雪松始终完好的立在那里。西坡的雪也压在了各种树上,虽然没有东坡的雪大,但时间一长,也就有了厚厚的一层,那些树却没有弯曲枝条的本领,于是一些小树便因承受不住雪压而纷纷折断,只有一些大树挺了过来。
妻子明白了,她指着东坡的雪松对丈夫说:“那些树都没有雪中的弯曲本领,它们怎能在雪如此大的东坡生存呢?”丈夫点点头,说:“是的,雪松告诉我们,要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必须学会退让和弯曲。”
于是一个多年未解的山谷之谜便被这对夫妇在无意中解开了。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雪松有 的本领,而其他树却没有,于是一些小树便因 而 了。
②雪中告诉我们,要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必须学会 。
(2)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更大、更密的原因是( )
A.受地势的影响 B.受风向的影响 C.受气压的影响
(3)“山谷之谜”指的是( )
A.东坡的雪总比西北的雪更大、更密。
B.山谷的东坡长满了寒带所有的树种,而西坡却只有雪松。
C.山谷的西坡长满了寒带所有的树种,而东坡却只有雪松。
(4)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这对夫妇专门为解开山谷之谜而来到这个山谷。
②丈夫首先发现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更大、更密的原因。
③山谷之谜的谜底是雪松具有弯曲枝条的本领,所以能在雪大的东坡生存。
四、写作题
17.习作表达。
生活中,除了家人之外,你一定遇到过许多有特点的人。温柔的老师,活泼的同桌,笑容满面的销售阿姨……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把他(她)最突出的特点写下来吧。题目自拟.写出真情实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驾驶;研究;科学;僵硬;哲学;程度;恐怕;奥秘
10.【答案】(1)què;qiǎo
(2)jì;xì
11.【答案】绳;注;赔;既;堵;征;坚;媒
12.【答案】(1)第五粒豌豆;努力生长;生机和活力
(2)蝙蝠探路;雷达;飞机飞行安全
(3)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13.【答案】改观;改变;改善
14.【答案】(1)C
(2)B
(3)D
(4)E
(5)F
(6)B
15.【答案】(1)B;A;C。有关。;因为防毒面具的形状很像猪嘴。
(2)防毒面具为什么不直接使用泥土作为吸附剂?
(3)D
(4)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用嘴拱地,以躲避气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猪拱动后,其颗粒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吸附作用,从而过滤掉空气中的有毒气体
(5)C
(6)不能。“较多的”准确地说明了用猪嘴的形状能装入更多的活性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6.【答案】(1)弯曲枝条;承受不住雪压;纷纷折断;退让和弯曲
(2)B
(3)C
(4)错误;错误;正确
17.【答案】 温柔的老师 在我的生活和学习中,有着许许多多优秀的老师,可我最喜欢的是语文老师—彭老师。
彭老师个子中等,体型偏瘦。乌黑发亮的头发下面有一双像毛毛虫的眉毛,眼睛大大的像一雷,似乎谁在做什么她都知道。弯弯的鼻子下有一个小小的嘴巴,笑起来就露出两个小酒窝别看彭老师长得很严肃,可是她很温柔。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那天教室里像集市样,吵吵闹闹的,这时,彭老师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教室门口,大伙一见,立马安静下来,慌好,我心里暗暗的想:“糟糕,这次惨啦,被老师逮个正着,一定会被责骂惩罚的。”没想师看着我们,却温柔的问:“你们怎么还不晨读呀?”小老师回答:“他们都不听我的。”心的教导,说:“以后你们一定要听小老师的话,好吗?”我们见状,赶紧齐声回答:“好的。”然后,我们就认真开始晨读。 彭老师看着我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小朋友们,你觉得我们柔不温柔?
彭老师从一年级把我们带到三年级,因为彭老师,我喜欢上了语文,我希望彭老师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