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华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
一 积累运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8分)
(1)轻拢慢捻抹复挑, 。(白居易《琵琶行》)
(2) ,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3)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
(5)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6)羽扇纶巾,谈笑间, 。(辛弃疾《念奴娇·赤壁怀古》)
(7)《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势解》中典故的句子是:“ , 。”
2.苦于频繁加班的小陈终于辞去了一线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他走出机场,看到麦田的那一刻感叹道:“ 。”(2分)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 阅读5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
劳动与工作 [美]汉娜·阿伦特
①劳动是与人体的生命过程对应的活动,身体自发的生长、新陈代谢和最终的衰亡,都要依靠劳动产出和输入生命过程的生存必需品。劳动的人之条件是生命本身。
②工作是与人存在的非自然性相应的活动,即人的存在既不包含在物种周而复始的生命循环内,它的有死性也不能由物种的生命循环来补偿。工作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自然环境的“人造”物的世界。这个世界成为每个个体的居所,但它本身却注定要超越他们所有的人而长存。工作的人之条件是世界性。
③我这里要提出的劳动和工作的区分是不常见的。历史上无论前现代的政治思想传统,还是现代汗牛充栋的劳动理论,都对此没有提过只言片语。不过,与这种历史证据的缺乏相反,其实还有一个非常清晰和顽固的证据保留在语言中。在古代和现代的每一种欧洲语言中,都包含着两个在词源上无关联的词,而我们却不得不把这两个词理解为同一种活动,并一直把它们保留在表面上同义的用法 中。
④洛克在工作的双手和劳动的身体之间所作的区分,让我们回想起古希腊在工匠和奴隶之间所作的区分,后者的古希腊语义为用身体劳作的人。两者在古希腊语中已然同义。不过有一点在语言学上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把这两个词当作同义词的做法,都在构成它们相应的名词形式时失效了。“劳动”这个词,可以作名词用,却从来不能意指完成了的产品、劳动的成果,而始终是一个可归为动名词形式的动词化的名词;反之,“产品”一词却不变地从用于指“工作”的词中派生出来。
⑤为何这个区分在古代一直被忽略,其意义也始终未被挖掘,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⑥城市国家充分发展之前的早期政治风俗,仅仅区分了奴隶和一般的工匠。前者是战败的敌人,和其他战利品一起被带到战胜者家中;而工匠、一般的手艺人,可以自由地离开私人领域并进入公共领域。但后来甚至改变了对这些手艺人的称呼,称他们为贱民,意思是其主要兴趣在于技艺而不在于市场的人。
⑦随着城邦生活越来越要求公民付出更多时间,越来越需要他们放弃所有其他活动而完全投身于政治,最终劳动涵盖了一切需要辛苦付出的活动。
⑧希腊人对劳动的蔑视,最初源于摆脱生存必需性而追求自由的强烈渴望,和同样强烈的、对所有留不下痕迹-没有纪念碑,没有值得记忆的伟大作品一一的活动的不屑一顾。他们认为因我们的身体需求而成为必需的劳动是奴性的。因此,那些虽不包括在劳动范围内,但不是为了它们自身的缘故,而是为了提供生活必需品而从事的职业,也被归入劳动之列。这解释了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对劳动分类和评价的多变性特征。认为古代的劳动和工作之所以受轻视是因为它们都是由奴隶从事的看法,属于一种现代历史学家的偏见。古代人从另外的方向上思考,他们感到必须拥有奴隶,乃是因为所有服务于生存需要的职业的奴役本性。奴隶制正是从这类理由上得到了保卫和辩护。劳动意味着被必然性所奴役,而这种奴役内在于人类生活条件中。因为人受到生命必需品的统治,他们就只能通过统治那些由于被迫而服从必然性的人,来赢得他们的自由。
⑨今天,人们对劳动与工作的态度已然不同。在现代条件下每个职业都必须证明它自己对社会整体的“有用性”,同时由于社会对劳动的赞美,脑力职业的有用性就变得更加可疑。于是,知识分子渴望成为工人大众中的一员。同时与这一发展看似矛盾的是,这个社会对某些“智力”活动的需要和看重又是史无前例的。在此,我们不要忘记在整个古代史上,抄写员的“智力”服务都是由奴隶来担任的。所有工人,从最卑贱的工匠到最高尚的艺术家,都致力于为人造物品多增添一个尽可能持久的东西。就知识分子确实不像这样的“工人”而言,他更像亚当·斯密所谓的“奴仆”,虽说他的功能不是保持生命过程的完整和再生产,而是维护各种庞大官僚机器的运转,但官僚机器的运转过程就如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本身一样,迅速而无情地消耗着他们的服务,吞噬着他们的产物。
(节选自《人的境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有删改。)
3.第③段中的“这两个词”具体指 。(2分)
4.能根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分)
A.针对新冠疫情,研制新型疫苗与应对药物,这是一种“劳动”。
B.在古希腊,相对工匠而言,奴隶的劳动是在私人领域之中的。
C.在当代社会中,人们更推崇劳动,促使知识分子转行做工人。
D.亚当斯密认为知识分子应当献身于官僚机器,成就当代“劳动”
5.分析第④段中提及“劳动”与“工作”名词形式的作用。(3分)
6.概括古代忽略“劳动”与“工作”两者差异的原因。(3分)
7.依据本文中有关“劳动”与“工作”的观点,评价课本上以“劳动”为主题的第二单元选编情况。(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0分)
百合花(节选)
①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
②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一开始他就把我撩下几丈远。我的脚烂了,路又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我想喊他等等我,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不叫他,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所。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
③嗳!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蹬蹬蹬地自个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摔下几丈远。我实在没力气赶了,索性一个人在后面慢慢晃。不过这一次还好,他没让我撩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我走快,他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一次,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
④刚才在团部我没注意看他,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⑤没有赶上他,但双脚胀痛得像火烧似的。我向他提出了休息一会后,自己便在做田界的石头上坐了下来。他也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把枪横搁在腿上,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同志的缘故。女同志下连队,就有这些困难。我着恼的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这时,我看见他那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顶多有十八岁。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惶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我拚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原来他还是我的同乡呢!
⑥“在家时你干什么?”
⑦“帮人拖毛竹。”
⑧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这是我多么熟悉的故乡生活啊!我立刻对这位同乡,越加亲热起来。
⑨我又问:“你多大了?”
⑩“十九。”
“参加革命几年了?”
“一年。”
“你怎么参加革命的?”我问到这里自己觉得这不像是谈话,倒有些像审讯。不过我还是禁不住地要问。
“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
“家里还有什么人呢?”
“娘,爹,弟弟妹妹,还有一个姑姑也住在我家里。”
“你还没娶媳妇吧?”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我还想问他有没有对象,但看到他这样子,只得把嘴里的话,又咽了下去。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她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オ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 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8.本文的作者是 。(1分)
9.分析第①段画线句景物描写的作用。(3分)
10.分析第段提及破洞的用意。(3分)
11.茅盾先生曾评价本文主旨为“突显了军民鱼水情”,你是否同意?为何 (3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2-14题。(8分)-3
梅花落·中庭多杂树
鲍照(南北朝)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12.古代文学作品选中,适合收录本作品的一项是( )。(1分)
A.《乐府诗选》 B.《古诗菁华》 C.《律诗选编》 D.《长短句集粹》
13.以下对本作品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题面是咏梅花,以杂树为反衬,梅和杂树都被人格化了
B.问答双方是诗人和杂树,诗人独叹赏梅,引起杂树质问。
C.讽刺梅花在霜中开花又在寒风中零落,没有坚定的本质。
D.诗用杂言,句有奇偶,该作品的韵调别具错综变幻之美
14.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鲍照材力标举,凌厉当年,如五丁凿山,开人世之所未有”,请结合本作品加以分析。(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7分)
①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少为乡啬夫①,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②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緓及玄答何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
③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平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
④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泰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亥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②,回赐③之徒不称官阀。”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节选自《后汉书·郑玄传》)
[注]①乡啬夫:乡里掌听讼及赋税的官员。
②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③回、赐:指孔子学生颜回和子贡。子贡原名端木赐。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遂造太学受业( )(2)遣使要玄(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2分)
(1)玄乃发《墨守》( )
A.发展 B.阐发 C.揭露 D.公布
(2)针《膏育》( )
A.针灸 B.缝补 C.针对 D.针砭
17.为第③段画横线部分用“/”断句。(3分)
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
18.把第④段画横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
19.分析第④段画浪线句的作用。(4分)
三 作文40分
20.请以《谁能体谅我/你/TA也有雨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复杂记叙文。
注意:(1)在题中选择一个人称代词,(2)要有细节描写,(3)留心“雨天”意象的多元含义。
上海市华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 参考答案
一 积累应用
1.(1)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5)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6)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7)《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势解》中典故的句子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2.C
二 阅读
(一)
3.劳动与工作(2分)
4.A(3分)
5.(1)从语言学角度论证劳动与工作两个概念确实有差异。
(2)为后文提及人们蔑视劳动的原因之一是没有产品做铺垫。
(3)照应开头对“劳动”与“工作”的定义,后者是与人造产品相关的。(3分)
6.(1)古希腊时期,劳动的奴隶与工作的工匠地位都很卑贱。
(2)因为过分重视政治活动,导致劳动的概念扩大,囊括了工匠的工作活动。
(3)在古希腊人看来,工匠的工作活动是为了提供必需品,而劳动就意味着被必然性所奴役,所以,工作与劳动是同一种活动。(3分)
7.(写出本文中观点2分,联系课文评析2分)示例:
阿伦特认为劳动与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课本第二单元所编选的多篇文本,如《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 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中的主人公都投身于世界性的“工作”,但单元主题却是“劳动”,可见对编写者而言,“劳动”与“工作”并未区分。
(二)
8.茹志鹃
9.画线句描绘出雨后的清新景致;衬托出人物纯净美好的形象;
表达人物此刻对景致的喜爱;也与战争的残酷形成反差。
10.印证通讯员的身份;
说明战斗激烈而残酷,通讯员没有时间补上破洞或更换衣物;
赞美其勇于献身的精神;
表达“我”的遗憾、痛心、追念。
11.示例:
不同意。因为(1)全文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描绘“我”与通讯员之间互动的,而我们的身份都属于军人。(2)若是要写军民鱼水情,最有代表性的情节应该是新媳妇与通讯员的互动,但文中恰恰省略了通讯员向新媳妇借被子的情节。
评分说明:同意否1分,原因分析2分。同意与否皆可。)
(三)
12.A.乐府诗
13.C讽刺的是杂树,褒赞梅花
14.说鲍照的诗歌独有高才,气势充沛,展现了超群脱俗、横空出世的冷峻和高洁。(1分)
开人世所未有,是说梅花落本是军士感物怀归之作,本诗格局却很新奇。(1分)
傲霜独放的梅花,是那些位卑志高,孤直不屈之士地写照,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体现,有对高洁超凡节操的自信。“零落逐寒风”的杂树,便是与时俯仰,丧德辱节地龌龊小人的艺术象征,不吝鄙弃和蔑视。诗人将他们加以对比,并给予毫不犹豫的褒贬,反映了诗人爱憎分明,刚正磊落的胸怀,也反映了诗人对世风日下的担忧。
评分说明:托物言志(1分)反衬托讽(1分)诗人的寄寓或情感(1分)
(四)
15.到,去:同“邀”,约请。
16.B;D。
17.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
8.袁绍的客人中有许多豪爽俊杰之士,全都很有口才。他们见郑玄是个儒生,不认为他是个学识渊博的人,竞相设置奇异的问题,百家交替提问。
评分要点:并;以;通人;竞;异端;起轮馏。
19.应劭以笃学博览著称,自视甚高,言称官位,求师姿态傲慢(1分),
郑玄重视学生应有真才实学,不以官阶为荣(1分)。
侧面描写,衬托出(1分)其不慕名利、不惧权贵,直言不讳,求学务实的精神(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