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初三语文组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2、理解、积累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 学习本文设喻类比的劝谏艺术;
教学重点
1、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的写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特色和劝谏技巧 ;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认识邹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辨析文言词语意义的能力;
2、认识邹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常识,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君王,也不例外。古代臣子劝谏君王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弄不好,轻则革职,重则杀头。如屈原劝谏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除掉勾践而被杀身。相反,诸葛亮出师伐魏之前,成功劝谏蜀汉昏庸无能的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诸葛亮是如何劝谏的呢?
今天我们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看看齐国的邹忌是如何劝谏齐威王的?
二、自主学习
1、题解:讽: 纳谏:
2、文学常识:《战国策》是西汉 编辑整理成的一部 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共 篇,分 策。
3、读准字音
昳 窥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4、用“/”标出下面句字的停顿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今齐地方千里 d、王之蔽甚矣! e、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三、组织朗读课文
1、放声自读课文;
2、学生听读课文;
3、再读课文,教师检查朗读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疏通文意,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
(1)、理解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朝服衣冠 2、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3、孰视之
4、暮寝而思之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6、于是入朝见威王 7、王之蔽甚矣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9 、闻寡人之耳者
10、门庭若市 11、期年之后 12、皆朝于齐
(2)一词多义积累
朝:a、朝服衣冠 b、入朝见威王 c、皆朝于齐
孰:a、吾与徐公孰美? b、孰视之
上:a、受上赏 b、上书谏寡人者
下:a、受下赏 b、乃下令
(3)质疑、释疑
二、研读课文,精讲点拨。
1、本文写得富于整齐美,文章的各内容均以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呈现。
请同学们反复研读课文,注意从头到尾,先后出现了哪几个“三”叠的内容,分别用“三 ”的形式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这些“三”的内容。
2、邹忌通过“三思”,悟出了什么?
3、邹忌劝谏齐威王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4、课文中邹忌用设喻类比的方法劝谏齐威王,说说这种劝谏方法的艺术性。
三、背诵课文
以“三”字为主线,快速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拓展探究,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拓展探究
1、在我国唐朝,一代名相魏征以敢于直谏闻名,一代贤君唐太宗李世民也因虚怀若谷,善于纳谏而成就了一代盛世——贞观之治。在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极为伤感的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一逝,吾一镜亡矣。
(背下这个排比句。)
2、比较文中妻、妾、客的“三答”语气有何不同?
妻:“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对于课文中的事实,只要我们认真思考,就会有一些启示,请你说说下面的事实给你什么启示?
a、齐王纳谏除蔽
b、邹忌自知不如
c、妻妾皆美邹忌
d、邹忌规劝齐王
…………
二、课堂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昳( )丽 朝( )服衣冠
时时而间( )进 期( )年之后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 忌不自信
④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⑤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指出下面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意思。
①、朝服衣冠,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受上赏
⑤、闻寡人之耳者
4、解释加点词
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于:有求于我 美于徐公
能谤讥于市朝 皆朝于齐
方: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诚: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5、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在写法上突出运用了 的写法,由 类比推理到 ,邹忌达到了成功劝谏齐威王的目的。(共44张PPT)
·唐太宗李世民对敢于直谏的魏征的一句评价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
接受规劝
解题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后来谋士淳于髡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辑整理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共33篇,分十二策。
《战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言论,反映了当时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动态。
《战国策》简介: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学会朗读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3.再读课文,理解字词,读懂文意
昳 窥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初读课文 读准字句
(一)读准字音
yì kuī jiàn
jī bàng jī
zhāo cháo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今齐地方千里
4、王之蔽甚矣!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正确句读(节奏)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修/八尺有余
今齐地/方千里
王之蔽/甚矣!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学会朗读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3.再读课文,理解字词,读懂文意
我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与徐公孰美?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
吾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燕国使臣求见
赵国使臣求见
魏国使臣求见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
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长,身高
在早晨。名→状
穿。名→动
偷看。此处为“照”
对…说
固定句式。“与…相比,谁更…” 孰:副词,谁
=甚美。太美了
比得上
判断句。标志:……者也。
=信自。宾语前置
又
第二天
省略句。(邹忌)与(客)坐谈
补足音节,无意义
如
第二天
通假字,“熟”,仔细
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认为
省略句。(邹忌)自以为不如(徐公)
=视自。宾语前置
=甚远。太远了
在晚上。名→状
表顺接,两个动作相连
偏爱。形→动
以…为美。意动
三个句子都是判断句。标志:…者,…也。
实在
比
土地方圆
国君旁边的近臣
没有
表被动。受蒙蔽
参考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对
当面。名→状
过失
上等的
议论
指责
公开场合
=于市朝谤讥。介词结构后置
使…听到。使动用法
集市
隔一段时间
偶尔
满一年
即使
“齐王纳谏”这件事
朝见
到
所说的
=于朝廷战胜。介词结构后置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参考译文
积累文言词语
理解下列文言词语
1、朝服衣冠
2、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3、孰视之
4、暮寝而思之
5、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6、于是入朝见威王
7、王之蔽甚矣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9 、闻寡人之耳者
10、门庭若市
11、期年之后
12、皆朝于齐
理解下列文言词语
1、朝服衣冠
2、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3、孰视之
4、暮寝而思之
5、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朝:早晨
孰:谁、哪一个
孰:通“熟”,仔细
者:……的原因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之:代词,这件事
之: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私:偏爱
6、于是入朝见威王
7、王之蔽甚矣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9 、闻寡人之耳者
10、门庭若市
11、期年之后
12、皆朝于齐
朝:朝庭
甚:厉害、深重
译句:大王您受蒙蔽得很厉害。
面:当面
刺:指责
闻:使……听到
期年:满一年。
朝:朝见。
门庭若市:宫门里、朝庭上,进谏的人多得像在集市一样。形容人很多。
朝:a、朝服衣冠
b、入朝见威王
c、皆朝于齐
孰:a、吾与徐公孰美?
b、孰视之
上:a、受上赏
b、上书谏寡人者
下:a、受下赏
b、乃下令
早晨
朝廷
朝见
谁,哪一个
通“熟”,仔细
上等
呈上、送上
下等
下达、颁布
一词多义
研读课文 概述内容
1、本文写得富于整齐美,文章的各内容均以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呈现。
请同学们反复研读课文,注意从头到尾,先后出现了哪几个“三”叠的内容,分别用“三 ”的形式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问 三答 三思 三比 三赏 三变
三 问
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孰与徐公美?
我与徐公孰美?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
比美
三
思
妻
妾
客
(私)
(畏)
(有求)
孰视:自以为不如窥镜:又弗如远甚
相貌
邹忌比美(开端)
三 答
皆以美于徐公
妻私臣
妾畏臣
客有求臣
宫妇左右,
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
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
莫不有求王
王之蔽甚矣
(生活小事)
(国家大事)
以小见大
设喻类比
邹忌讽谏(发展)
三 比
三 赏
上赏:面刺寡人之过者
中赏:上书谏寡人者
下赏: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令初下: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三 变
齐王纳谏(高潮)
除蔽结果
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结局)
2、邹忌通过“三思”,悟出了什么?
妻美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自己受蒙蔽,而没有听到真实的话。
3、邹忌劝谏齐威王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设喻类比,由家庭生活的小事,类比推理到国家大事。
4、课文中邹忌用设喻类比的方法劝谏齐威王,说说这种劝谏方法的艺术性。
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易于听者(齐威王)接受。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评魏征
拓 展
:比较文中妻、妾、客的“三答”语气有何不同?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孰与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融融的爱恋
妾:怯怯的拘谨
客:淡淡的奉迎
语气不同
事件
启示
1、齐王纳谏除蔽
2、邹忌自知不如
3、妻妾皆美邹忌
4、邹忌规劝齐王
……
广开言路才能富国安民
谈话要讲究方法技巧
人贵要有自知之明
对讨好恭维话要警惕
对于课文中的事实,只要我们认真思考,就会有一些启示,请你说说下面的事实给你什么启示?
一、给加点字注音:
昳丽( ) 朝( )服衣冠
时时而间( )进 期( )年之后
课堂作业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 忌不自信
④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⑤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受上赏
5、闻寡人之耳者
早晨,名词作状语
认为……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偏爱,形容词作动词。
当面,名词作状语
头等的,方位名词作形容词
使……听到,动词使动用法。
三、指出下面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意思。
四、解释加点词
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于
有求于我
美于徐公
能谤讥于市朝
皆朝于齐
方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诚
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五、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在写法上突出运用了 的写法,由 类比推理到 ,邹忌达到了成功劝谏齐威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