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教学设计
“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二十五章第二节。本节课位于传染病之后,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教学中应联系常见事例,不可空洞说教。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命价值,增强互救互助意识;关注人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对各种疾病的防治意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出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其预防措施。
2、举例说出我国发病率高的癌症和预防癌症的主要措施。
3、明白癌症的治病因子及其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阅读材料、筛选材料的方法。
2、增强与他人辩解和讨论,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注生命价值,增强互救互助意识。
2、关注人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对各种疾病的防治意识。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其预防措施。
2、举例说出我国发病率高的癌症和预防癌症的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教师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图片,视频素材及资料。
学生准备:
1、学生预习本节,并准备相关资料。
【导入新课】
SARS和禽流感的相关图片传染病是一类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的疾病 心血管疾病对人类的伤害已经超过了传染病。除心血管疾病外,癌症也是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今天我们重点来了解这两种疾病。
【讲授新课】
一、心血管疾病(结合学练案上的问题一)
1、心血管疾病的概念: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图片)。
2、心血管疾病的种类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动脉硬化、高血压。(交流)
3、冠心病的病因
冠心病由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而引起冠状动脉的位置:主动脉基部,贴在心脏外面的两天动脉(模型)冠状循环给心脏的肌肉运来氧气和养料,同时运走代谢废物(图)冠状动脉发生病变会引起冠心病。
4、冠心病的种类
请学生自己介绍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5、导致冠心病的原因
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
6、冠心病的预防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防治意识。
心绞痛患者的自救: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一旦发作将药片含于舌下。
二、癌症(结合学练案上的问题二)
1、 良性肿瘤
肿瘤
恶性肿瘤(癌症)(视频)
(除头发、指甲、趾甲外,几乎所有的组织、器官都可能发生癌变。)
2、我国癌症按死亡人数和死亡率排序(表格)
城市中排首位的是肺癌(图片)
农村中排首位的是胃癌(图片)
青少年中排首位的是白血病(图片)
讨论:关注白血病(视频)
白血病的病因是肿瘤细胞在骨髓和血液中恶性增殖,并随血液扩散全身。其他癌症也是一样,由于正常细胞癌变为癌细胞,癌细胞的生长速度非常快,远远快于正常细胞,且很难死亡,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小肿瘤。如果未加控制,会进一步发展为恶性肿瘤。(图片)
通过视频可知白血病的治疗方法:骨髓移植
小组讨论:为什么常常采用骨髓移植的方法?(学生回答)
骨髓移植可以重建骨髓的造血组织,同时也重建了受到摧毁的免疫系统,因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导致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举例:日本的核电站事件)
物理致癌因子:x射线、电离辐射、紫外线
化学致癌因子: 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
病毒致癌因子:乙型肝炎病毒、疱疹病毒
预防是降低癌症的主要措施
让学生自己说:如何预防癌症的发生?
癌症的治疗
外科疗法:手术切除肿瘤
化学疗法:使用抗癌药物
放射疗法:向癌变部位施放放射线。
基因疗法:新的治疗方法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知道了心血管疾病的成因和预防,以及癌症的诱因、预防和治疗等相关知识,但对于人体健康来讲,预防是最有效也是最主要的措施,比如,对于很多癌症来讲,有明显症状时,80%已到中晚期。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防治疾病的意识,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以我们身边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的病例为切入点,听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内容是与生活、健康密切相关的,学生对一些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课程设计时充分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老师只起着穿引的作用,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师讲述的过程中穿插一些让学生课前准备的内容,既防止课堂只教师讲述的单调,同时还锻炼了学生收集材料和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本节课充分顾及到了不同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的不同价值,在育人模式上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努力做到使生物学科教育既能满足培养专家的学术性基础要求,又能满足大部分学生作为公民对生物学方面的知识、技能需要,强调了知识学习对于学生生活的实际意义。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