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家庭生活安全》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时常会发生意外,这时如果你懂得一些急救知识,不但能进行自救,还能救人。这些急救知识包括正确拨打“120”、紧急止血和科学用药常识。教材中通过四幅图片资料的分析、模拟练习指压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小药箱,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使学生学会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能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并能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知道科学用药和安全用药常识,认同科学用药和安全用药的重要性,提高自救和救人的能力,保护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主人翁精神。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进行探究活动,能够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了解食物保存的一般方法。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进行模拟训练,能够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具体操作方法。
3.通过设计小药箱,能够区别一些常见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了解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教学重点:1.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 2.运用适当的方法保存食物。3.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4.学会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5.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1.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2.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3.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4.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5.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教师:远古社会的人们每天都三餐不济,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不仅吃饱了,而且还有剩余。这样人们就得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将剩余的食物保存好?
教师:食物为何要保存?
学生:因为不保存会腐败变质。(学生纷纷发言)
教师:食物变质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学生:是微生物。(学生纷纷发言,猜测原因)
教师:真的是微生物吗? 这一节课我们就先来了解食品保存的知识。
(二)食品保存
教师: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同学们根据课本P75要求展开实验探究活动。
小组讨论:探究食物保存的方法,并设计实验。
学生一回答:新鲜猪肉过段时间会长出霉斑,并有酸臭味。用显微镜观察,如果有微生物的存在,就可以证明食物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学生二反对:不好,我们组认为他们做的不是很确切。如果把它放在冰箱里就不会有霉斑,所以我们组认为应该具体地说将新鲜猪肉放置于空气中。
学生三提出:猪肉在冰箱里放久了,也会长出各种霉斑,只是腐败延缓了。
教师:下面请看实验:(1)敞口于空气中的肉汤。(2)煮沸后封口了3天的肉汤。
让学生观察并对比。建议学生从颜色、浑浊程度、气味等方面比较,小组讨论并总结。
学生总结:敞口于空气中的肉汤颜色更深,浑浊度更高,酸臭味更浓,所以在空气中的确比封闭的更容易腐败。
教师: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是敞口的,微生物更容易侵入。
学生提问:为什么家里用盐腌过的肉就不容易腐败呢?
教师:用盐腌过的肉水分已脱干,一般干燥的食物比潮湿的食物不易腐败,因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必须要有水的存在。 下面请一个同学总结一下食物腐败的原因与食物保存的原理。
学生:食物腐败的原因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引起的。 食物保存的原理是要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演示食物腐败的原因:由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引起的。 食物保存的原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动画演示食物腐败的过程和出示一些图片
教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保存食物,课前要求大家调查生活中常用的食物保存方法,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与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并发言。
学生:腌渍、放冰箱、晒干、风干,能够帮助我们延长食物储存时间,正是由于采用了适当的方法,我们才能够吃到新鲜的食品。
教师:出示一些有关食品保存的图片,播放几种保存方法的动画。
教师总结: 除了这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物保存方法外,还有一些现代的食品保存方法。 传统的方法: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 现代的方法: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三)现场急救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例如,当你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当你踢足球或打篮球时不小心摔倒,发生了骨折或外伤出血;或是你发现有人因煤气中毒而昏迷不醒,这时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
教师:急救措施往往可以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所以学会这些方法是非常有用的。
(教师取出急救模型。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练习。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提示其操作要领,必要时亲自示范动作。)联系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教师:很多同学有过跌伤外出血的经历,那么你们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
学生1:立即在伤口涂上红药水,然后用纱布包扎好。
学生2:在伤口上贴上创可贴就可以了。
学生3:碰破的地方血液会自行凝固,不用管它,过几天就长好了。
教师:同学们所说的情况都属于外出血,实际上出血可以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这两种出血的处理。
教师: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所以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教师: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我们可见到血液的流出。这种情况应该首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实际上外出血又可以根据血管类型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几种。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时将血管分为哪些类型呢?
学生: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教师:那么你能据此对外出血分为哪几种呢?
学生: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三种情况。
教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发生的是毛细血管出血。同学们先回想一下,毛细血管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呢?
学生:管腔最小,管壁最薄,血流速度也最慢。
教师:那么同学们预想一下,如果毛细血管出血,情况会如何呢?
学生:血液流得很慢,容易止血。
教师:同学们的思路非常好。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一般都能自行凝固止血。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思路,根据动脉及静脉的血液和血管壁的特点来归纳出动脉和静脉出血的情况。
学生1:静脉血是从全身多处流回心脏的血液,一般含氧气量少,呈暗红色。静脉血管管壁较薄、管腔较大,血流速度较快。因此静脉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
学生2:动脉血是从心脏输往全身各处的血液,一般含有丰富的氧气,呈鲜红色,动脉血管管壁厚、管腔较小,血流速度最快,因此,动脉出血时,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若不及时止血,患者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很多日常用药和急救的常识,了解这些生活中的常识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同学们不但要学好课堂知识,同时还要多向医生、医务工作者等知识经验丰富的人询问和请教,多从生活中学习和积累知识,让我更有把握应对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
(四)安全用药
教师:我国的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远古时代传说的神农氏尝百草,到春秋时的神医扁鹊、三国时期的华佗,直至明代李时珍花费一生心血编写的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在治疗疾病、运用中草药方面的无穷智慧。到现代西方医药学传入我国,药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已不言而喻。但是俗语说“是药三分毒”,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如果药物应用合理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防治疾病、恢复健康,反之则有可能损害健康甚至危急生命。所以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安全用药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呢?让我们先来看下面的内容。
教师:从上述内容中我们了解了一些用药的常识,其中特别介绍了药物使用说明书的使用。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一份真实的说明书来了解药物的使用。请同学们取出自己带来的药品使用说明书。
(学生取出使用说明书) 分组讨论,提高认识:
教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自己的那份《使用说明书》并进行交换阅读。讨论自己说明书上药的用法。
学生1:《使用说明书》中的作用与用途或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有效期、批准文号、制造单位和注意事项对于安全用药都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2:药品的保存大多需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闭保存,避免受潮,药物受潮后有效成分可能分解,甚至发生霉变,影响疗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鼓励性评价,同时及时纠正某些不正确的观点)
教师:有关药物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如果对药品还有什么疑问,不妨提出来让我们共同来解决。
学生:药品为什么要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哪些药能作为非处方药?
教师:对药品实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其核心目的就是有效地加强对处方药的监督管理,防止消费者因自我行为不当导致滥用药物而危及健康。另一方面,通过规范对非处方药的管理,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保健。在已上市的药品中,哪些药能作为非处方药,不是由药品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自行决定的,而是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遴选并获得批准的。
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