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与人类活动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萎缩,加速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突出表现有( )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虫鼠猖獗
③草地沙化严重
④野生动物锐减
⑤污染加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2019年澳大利亚的平均气温比往年高1.52℃,这是自1910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全年平均降水量为277毫米,是自1900年以来有纪录的最低值。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澳大利亚山火整整肆虐了4个多月。澳大利亚森林火灾( )
①烟尘危害公众健康
②高温和干旱加剧了林火
③危害生物多样性
④导致大气二氧化碳增多
⑤发生在当地冬半年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3.由于新冠疫情蔓延,印度全国“封城”后,北部居民30年来首次看到了喜马拉雅山脉。为了能够经常目睹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当地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
A.毁林开荒 B.节能减排 C.节约用水 D.保护水源
4.气候条件对人口的分布有很大影响。亚洲北部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属原始热带森林,没有开发
B.高寒缺氧、空气稀薄
C.纬度高、气候寒冷
D.炎热干燥
5.“碳中和”是指利用一定形式抵消二氧化碳等的排放,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做法与实现“碳中和”无关的是( )
A.提倡多运动,提高个人身体素质
B.提倡植树造林,净化空气
C.提倡绿色出行
D.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
6.我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下列措施不利于“碳达峰”实现的是( )
A.用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的燃油汽车
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能源
D.倡导植树造林行动
7.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
A.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B.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C.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D.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硫
8.近年来,造成三江源地区冰川逐年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工农业消耗增大 B.全球气候变暖
C.降水量锐减 D.草场沙化严重
9.根据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2019年7月发布的全球气候报道,位于北极圈边缘的瑞典北部2019年7月26日达到34.8摄氏度,是北极圈内有史以来的最高气温。从全球气候的背景看,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森林、草原的严重破坏
B.计算机工业的发展
C.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D.空调的使用
10.如图是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地形地势 C.人类活动 D.地球运动
11.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中国这些举措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作的贡献是( )
A.使全球年降水量总量不断增加
B.缩小全球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布范围
C.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D.使中国气候类型更多
12.近年来,全球气候有明显变暖趋向,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增强 B.人们植树造林增多
C.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 D.降水减少
二.解答题(共1小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1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这个节日的设定是为了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本次地球日的主题为“修复我们的地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材料二:过去25年间有3亿吨冰从南极融化,融化的浮冰让企鹅失去了生存的场所。不仅南极,世界另一端的北极也同样面临着逐年变暖的严峻形式。冰川不断地崩解融化,让北极熊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
(1)根据材料一,第52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 。
(2)根据材料二,为了减缓全球变暖,我们中学生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