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二章 声现象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复习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传播声音的介质包括哪三类?
3、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多少?
固体、液体、气体
v=340m/s
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蜜蜂翅膀发出的声音?
蜜蜂
蝴蝶
想一想
听一听
敲打不同的几支音叉,仔细辨别它们的声音有何不同
做一做
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我们平时所说的声音的粗细。声音越粗、越低沉,音调越低;声音越细、越尖,音调越高。
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原因
一、音调
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比较不同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活动1:
现象分析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振动的越慢,发出声音音调越低。
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着音调的高低。
活动2:
以不同的速度拨动同样的梳子,观察振动情况,聆听声音的变化。
结 论
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例:蝴蝶翅膀每秒钟振动约5次,则蝴蝶发声的频率是 。
2、频率:表示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简称赫 符号:Hz
5 Hz
例:蚊子翅膀每秒钟振动约500次,则蚊子发声的频率是 。
5 00Hz
声音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发声体振动得慢,频率低,音调低;发声体振动得快,频率高,音调高。
500Hz
1000Hz
1500Hz
不同音调的
声音的波形
频率
声音
20Hz
20000Hz
次声波
超声波
声
20HZ
20000HZ
人的听觉范围
次声波
超声波
超声波—— 频率高于20 000Hz的声音。
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
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小资料
人
狗
猫
蝙蝠
海豚
20Hz
20 000Hz
15Hz
50 000Hz
60Hz
65 000Hz
1000Hz
120 000Hz
150Hz
150 000Hz
蝴蝶翅膀的振动频率小于10Hz,而蚊子的翅膀振动频率为500—600Hz。
想一想 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蜜蜂翅膀发出的声音?
蜜蜂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翅膀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在本章开始时“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
这是因为,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次声波。
这是我叫的声波图
这是我叫的声波图
问题:牛和蚊子,谁的 叫声音调高?
谁的叫声更响?
1.响度:
声音的强弱(或大小).
例如:引吭高歌、低声细语、轻声附和、声音洪亮、鼓声震天
2.振幅:
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即: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二、响度
探究: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用不同的力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听声音的大小
用力大小 振动幅度 声音大小
轻敲
重敲
小
小
大
大
结论
响度与 ________ 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发声体的振幅
响度还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观察与思考:图中的两个情景有什么共同点呢?
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
你能举个生活中利用这个原理的工具吗?
听诊器
3、波形图:
波形越高,声音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试比较甲、乙两音叉的响度的大小
振幅大
振幅小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一般是不同的听声辩人、辩动物、辩乐器等就是主要是根据音色不同来判断的
能区分吗
考考你:同一首乐曲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你能分辨出来吗?
二胡 古筝
音叉
钢琴
长笛
请观察
这三个波形图完全相同吗?
三.音色
是由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等方面引起的,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即声音的特色.
例: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不同,就是音色不同
不同的乐器演奏相同的曲子,我们却可以分辩出来;
.
定义 决定因素 听感表现
音调
声音的高低 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大,音调高;频率小,音调低 音调高:声音清脆、尖细;音调低:声音粗犷、低沉
响度
声音的强弱 由声源的振动幅度决定;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大:震耳欲聋;响度小:轻声耳语
音色 对声音音质的感觉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分辨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重要特征
声音的三大特征
1.声音的“尖细”、“低沉”指的是 。
2.生活中常用的“压低声音说”、“高声喧哗”,其实指的是声音的 。
3.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_______的音调高,_______的响度大.
音调
响度
蚊子
黄牛
基础题
5、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述实验.此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振幅
4、节日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了一些动物和乐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
音色
6.“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
7.拿一张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划过,先快些,后慢些,划得快时,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有关。
8.“叮铃铃”电话响了,小明一接电话就听出是外婆的声音,小明是根据____来判断的。
音调
高
频率
响度
音色
9.一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女高音歌手,则 音调高, 响度大.
女高音歌手
男低音歌手
10.某物体每分钟振动12000次,振动频率是
Hz.它发出的声音我们 (填能
或不能)听到.
11.每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原因是不同
乐器发出声音的 不同.
200
能
音色
12.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次每秒。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次每秒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次每秒,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
D
13、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
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节奏不同
C
14、千百年来,不论是在两军对垒的战场上,还是在艺术表演的舞台上,都离不开鼓。甚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鼓。你认为图中的鼓手们要提高击鼓声音的响度,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用更大的力击鼓,使鼓面振动振幅大些
B.离击鼓处远一些,听到的声音就会强些
C.改变频率高一些的鼓来敲击
D.击鼓击得快些
A
1、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响度相同的是__。
甲
乙
丙
甲乙
甲丙
中等题
2.大象可以用 交流,海豚可以利用
交流,此时人类 (填能或不能)听到.
3用锤轻敲与重敲同一锣面时, 音调、响
度、音色中发生变化的是 .
次声波
超声波
响度
不能
4、 生活处处有物理,细心观察皆学问。如图是某学校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在不损坏公物的前提下,一个同学用一根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响度
B
A
A
5.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密蜂飞行时发出
的声音就可以判断密蜂是采了花粉回来还
是出去寻花源,是因为密蜂飞行时翅膀振
动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不是
A
6、《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时,有一段对王熙凤的描写:“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只见得一听此声音,仆人们个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原们人们都知道这是人称“凤辣子”的王熙凤要进来了。“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也能判断谁在说话,依据是( )
A.说话的响度不同 B.说话的音调不同
C.说话的音色不同 D.说话的语气不同
C
7 、手机拜年是时下最“闪亮”的拜年方式,小强大年三十就收到了一个同学的祝福电话,他一听就知道是小伟打过来的,他感觉音量比较小,调节了一下音量大小,声音更加清晰了,这其中先后涉及的声音的特征是( )
A.音调和响度 B.音色和响度
C.音色和音调 D.音调和音色
B
8、 如图所示,根据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种能够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办法。
(2)探究过程中,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声源的振幅的?
(3)通过探究可知,声源的振幅越 ,声音的响度越大。
(1)在鼓面上放一些豆粒,鼓发声时豆粒跳动地越高,证明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
(2)改变敲鼓时用力的大小,用力越大,鼓面振幅越大;用力越小,鼓面振幅越小
大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