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课练:9.1 压强(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课练:9.1 压强(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1 19:3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章 第1节 压强 第1课时 压力及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一、选择题
1.一个木箱放在斜面上,中能正确表示斜面受到木箱的压力F的是 (  )
2.(2021内江)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的施力物体一定是地球
B.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C.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重力的大小
D.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把重为6 N的铁块放在重为20 N的木块上方,接着把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如图图所示,则铁块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分别是 (  )
 
A.6 N、20 N B.20 N、6 N
C.6 N、26 N D.20 N、14 N
4.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的是 (  )
A.相同形状的实心铜块和铁块放在同一海绵上,铜块产生的效果显著
B.同一个人站在水泥地上和沙面中,在沙面上会留下较深的脚印
C.同一块砖平放和竖放在沙面上,竖放时陷入沙中的程度较显著
D.行驶在同一泥地上的载重汽车,满载时在泥地上留下的痕迹深
5.(2020潍坊)在一次军事演习中,坦克(如图图所示)要经过一沼泽地,工兵连迅速在沼泽地段铺设了宽木板,坦克得以顺利通过,这是因为铺设木板后 (  )
A.坦克的重力变小
B.坦克对地面的压力变小
C.坦克对地面的压强变小
D.坦克对地面的压强变大
6.如图图所示,两手的食指分别用沿水平方向的力顶在削好的铅笔两端,使铅笔保持水平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铅笔对左侧食指的压力较大
B.铅笔对右侧食指的压力较大
C.铅笔对右侧食指的压强较大
D.铅笔对两侧食指的压强大小相等
7.(2021广州)如图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完全相同的沙滩散步,留下深浅相同、大小不同的脚印,则甲 (  )
A.所受的重力较大
B.所受的重力与乙的相等
C.对沙滩的压强较大
D.对沙滩的压强较小
8.(2021岳阳)如图图所示,图甲,用手握住一个核桃很难将其捏破;图乙,将A、B两个核桃放在一起捏,A破了,B没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个核桃放在一起容易捏破,主要是因为增大了压力
B.B给A的力大于A给B的力
C.A、B接触处,A受到的压强大于B受到的压强
D.A、B接触处,A受到的压强等于B受到的压强
二、填空题
9.如图图所示的各种情形中物体均静止,物体所受重力均为10 N,F=12 N,F'=8 N。则支持面所受压力大小分别是:(1)    、(2)    、(3)     、(4)     、(5)     、(6)    。
10.(2020甘孜州)如图图所示,一块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A右端与桌子边缘相齐,在其右端施加一水平力F使木板A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L,在木板A移动过程中,木板A对桌面的压强    ,木板A对桌面的压力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1.如图图甲所示的行为不但违反交通法规,而且极其危险。摩托车超载行驶时,轮胎受到的压强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更容易爆裂。为了进一步探究超载时对轮胎压力的作用效果,现利用海绵、小桌、砝码进行模拟研究,应选择图乙中的      。
三、作图题
12.画出中悬挂在墙上的小球对墙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
13.如图图甲、乙、丙所示,小明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器材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有      和 。
(2)通过比较图甲、乙,说明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通过比较图    ,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图图丁所示的木板上,则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为p    (选填“>”“<”或“=”)p'。
(5)实验时,小明将小桌换成砖块,并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图图戊所示,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第九章 第1节 压强 第2课时 压强的计算及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一、填空题
1.(2021东营)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图所示,在中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同学们见到了收割麦子的镰刀、挑水的扁担等农具。镰刀刀刃磨得非常锋利,是通过__________来增大压强的;扁担中段制作得稍宽,是通过       来减小压强的。
2.(2020常州)2020年5月27日11点,我国珠穆朗玛峰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队员脚穿布满尖钉的登山鞋,通过        的方法    冰雪受到的压强,保障行走安全。
3.质量为600 g的正方体木块,一个面的面积为10-2 m2,放在表面积为1 m2的水平桌面中央,则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为    N,对桌面的压强为    Pa。(g=9.8 N/kg)
4.如图图所示,图钉尖的面积是5×10-8 m2,图钉帽的面积是1×10-4 m2,墙壁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6×108 Pa,手指至少要用     N的力按图钉,图钉尖才能进入墙壁。
5.如图图所示,一个机器人的质量为2.4 kg,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150 cm2,该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a。(g取10 N/kg)
6.有6个相同的正方体实心金属块,分别以中甲、乙两种方式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以甲、乙两种方式放置时,金属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为F甲∶F乙=     ,压强之比为p甲∶p乙=      。
7.用如图图所示的四种方式,将长方体沿虚线切去一半,剩余一半留在水平桌面上,则压力和压强都变为原来一半的是图    ;压力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而压强不变的是图    。
二、选择题
8.(2021湘潭)如图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
9.(2020绍兴)端午节,小敏提着如图图所示的一盒粽子去看望长辈时,下列提法中手受到压强最大的是 (  )
A.用单手提单绳
B.用单手提双绳
C.用双手提单绳
D.用双手提双绳
10.(2020北京)如图图所示,把小桌甲倒放在海绵上,其上放一个物体乙,它们静止时,物体乙的下表面和小桌甲的桌面均水平。已知小桌甲重力为G1,桌面面积为S1;物体乙重力为G2,下表面的面积为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对海绵的压力就是甲受到的重力
B.乙对甲的压力就是乙受到的重力
C.甲对海绵的压强大小为
D.乙对甲的压强大小为
11.如图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m-V关系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将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b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B.甲、乙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8∶1
C.甲、乙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4∶1
D.甲、乙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2∶1
12.(2021自贡)如图图所示,有三个实心圆柱体甲、乙、丙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中圆柱体甲、乙的高度相同,圆柱体乙、丙的底面积相同,三者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
C.m甲=m乙=m丙 D.m甲>m乙=m丙
三、计算题
13.在一次刑事案件的侦破中,公安人员在海滩案发现场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留下的清晰的站立脚印,用蜡浇注了如图图所示的蜡鞋模,测得蜡鞋模的平均厚度为3 cm,质量为675 g,又经测试,脚印要达到同样深度,海滩所受的压强应为1.5×104 Pa。求:(ρ蜡=0.9×103 kg/m3,g取10 N/kg)
(1)蜡鞋模的体积。
(2)两只鞋子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
(3)犯罪嫌疑人的体重。
14.(2020山西)2020年初,一场罕见的大雪袭击了加拿大。厚达2 m的积雪给市民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若积雪的密度约为0.2×103 kg/m3,g取10 N/kg。求:
(1)2 m厚的积雪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若2 m厚的积雪压在面积为5 m2的汽车顶部,汽车顶部所受的压力。
15.(2020广西)如图图所示,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中甲、乙阴影部分为等大的正方形,甲、乙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将它们顺时针旋转90°,甲、乙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Δp甲、Δp乙,Δp甲<Δp乙,则 (  )
A.ρ甲<ρ乙,p甲>p乙 B.ρ甲<ρ乙,p甲C.ρ甲>ρ乙,p甲>p乙 D.ρ甲>ρ乙,p甲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相同形状的实心铜块和铁块放在同一海绵上,未控制压力相同,不能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
水泥地和沙面的材料不同,不能通过形变程度不同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更不能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B不符合题意。
同一块砖放在水平沙面上,对沙面的压力相同,竖放时受力面积小,陷入沙中的程度较显著,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能正确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C符合题意。
行驶在同一泥地上的载重汽车,满载时对泥地的压力大,在泥地上留下的痕迹深,说明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反映了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
5.C  在沼泽地段铺设宽木板,不会改变坦克的重力以及对地面的压力,而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
6.C  铅笔处于静止状态,受到两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相等;由于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与铅笔对手指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这两个力大小相等,即两手指受到的铅笔的压力相等;由于铅笔两端对手指的压力相等,右侧手指的受力面积小,故右侧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7.A  由于甲、乙在沙滩上留下的脚印深浅相同,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即甲、乙对沙滩的压强相等,故C、D错误。根据G=F=pS,受力面积大,则物体产生的压力大,自由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所以甲受到的重力大于乙受到的重力,故A正确,B错误。
8.D  两个核桃放在一起容易捏破,是因为将两个核桃放在一起,它们之间的接触面积远远小于一个核桃与手的接触面积,根据p=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所以将两个核桃放在一起时猛烈挤压就能挤碎主要是因为增大了压强,故A错误;两核桃相互挤压时,A给B的力与B给A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A核桃被B核桃挤破是因为B核桃比A核桃硬,故B错误;两核桃相互挤压时A给B的力与B给A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而两核桃接触面积相同,根据p=可知,A受到的压强等于B受到的压强,故C错误,D正确。
9.(1)10 N (2)10 N (3)18 N (4)2 N
(5)2 N (6)12 N
10.增大 不变
11.增大 ①③  超载时,对轮胎的压力增大,而受力面积几乎不变,轮胎受到的压强增大;为了探究超载时对轮胎压力的作用效果,即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故应选图乙中的①③两图进行比较。
12.如图图图所示
13.(1)海绵的凹陷程度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
(3)乙、丙 (4)=
(5)没有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
(1)根据转换法,本实验是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2)通过比较图甲、乙知,受力面积一定,图乙中压力大,海绵的凹陷程度显著,这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而受力面积不同,故应该比较图乙、丙,且可以得出结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图图丁所示的木板上,与图丙相比,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都相同,则根据p=可知,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为p=p'。
(5)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要控制压力大小一定,实验时,小明将小桌换成砖块,并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则压力大小不同,由此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是错误的,故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
参考答案
1.减小受力面积 增大受力面积
2.减小受力面积 增大
3.5.88 588 
4.30 5.1600
6.1∶1 2∶3  以甲、乙两种方式放置时金属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均等于其重力,所以压力相等,即F甲∶F乙=1∶1。金属块的棱长设为a,则甲放置方式的受力面积S甲=3a2,乙放置方式的受力面积S乙=2a2,由p=可知,压力相同,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故p甲∶p乙=S乙∶S甲=2∶3。
7.甲、丙 乙、丁  (1)长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F=G=mg,图甲中沿虚线切去一半,G变小减半,所以压力减半,S不变,由p=可知压强变为原来的一半;
(2)图乙中沿虚线切去一半,G变小减半,所以压力减半,S减半,由p=可知压强不变;
(3)图丙中沿虚线切去一半,G变小减半,所以压力减半,S不变,由p=可知压强变为原来的一半;
(4)图丁中沿虚线切去一半,G变小减半,所以压力减半,S减半,由p=可知压强不变。
综上所述,压力和压强都变为原来一半的是图甲和图丙;压力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而压强不变的是图乙和图丁。
8.D  书包背带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故A不合题意;运输车装有很多轮子,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故B不合题意;穿滑雪板滑雪,滑雪板的面积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故C不合题意;安全锤头部做成锥形,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故D符合题意。
9.A  提单绳与提双绳相比,压力大小相同,提单绳时受力面积小,手受到的压强大,故B、D错误;用单手与用双手提起同一盒粽子,压力大小相等,用单手时受力面积小,所受压强大,故A正确,C错误。
10.C  不能说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压力是由于物体间挤压而产生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二者不是同一种力,故A、B错误;甲对海绵的压力大小为F甲=G1+G2,甲对海绵的压强大小为p甲=,故C正确;乙对甲的压强大小为p乙=,故D错误。
11.C  由图象可知,当m0=80 g时,Va=5 cm3、Vb=40 cm3,
a、b两种物质的密度为ρA===16 g/cm3,ρB===2 g/cm3,
则a、b的密度之比:ρA∶ρB=16 g/cm3∶2 g/cm3=8∶1,故A错误。
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其体积之比:V甲∶V乙=∶=ρb∶ρa=1∶8,故B错误。
由V=L3可得正方体的边长之比:L甲∶L乙=1∶2,
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Lg,
所以,甲、乙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故C正确。
若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将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之比:====1∶1,故D错误。
12.A  对于粗细均匀的固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其对地面的压强为p======ρgh,即压强只与固体的密度和高度有关。甲、乙的高度相同,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甲、乙的密度相等,丙的高度大,则丙的密度小于甲、乙的密度,故ρ甲=ρ乙>ρ丙。乙的底面积大于甲的底面积,由p=可知,乙对地面的压力大于甲对地面的压力,即G乙>G甲;乙、丙的底面积相同,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即G乙=G丙;由G=mg可知,m甲13.(1)由ρ=可得,蜡鞋模的体积:
V===7.5×10-4 m3。
(2)由V=Sh可得,蜡鞋模的鞋底面积:
S1===2.5×10-2 m2,
因为人有两只脚,所以两只鞋子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
S=2S1=2×2.5×10-2 m2=5×10-2 m2。
(3)由p=可得,犯罪嫌疑人的体重:
G=F=pS=1.5×104 Pa×5×10-2 m2=750 N。
14.(1)积雪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即:
F=G=mg=ρVg=ρSgh,
积雪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ρgh=0.2×103 kg/m3×10 N/kg×2 m=4×103 Pa。
(2)根据p=可知,汽车顶部所受的压力:
F压=pS'=4×103 Pa×5 m2=2×104 N。
15.B  由题意知,甲、乙的体积相同,阴影部分为等大的正方形,则甲、乙对应各侧面面积相等。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则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Δp甲=-=-=G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Δp乙=-=G乙-;由Δp甲<Δp乙,可知G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