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课练:11.3 动能和势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课练:11.3 动能和势能(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1 19:3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不做功的物体没有能量
B.做功多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就多,做功少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就少
C.能够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但不一定正在做功
D.能量多的物体所做的功一定就多
2.(2020郴州)下列物体具有动能的是 (  )
A.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
B.静止在山顶上的大石头
C.飞行的飞机
D.拉开的弹弓
3.(2020邵阳)正在匀速上升的观光电梯,关于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
B.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C.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D.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4.(2021兰州)飞机在林场上空某一高度喷洒农药时,水平匀速飞行,关于飞机的动能和势能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动能减少,势能减少
B.动能减少,势能增加
C.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D.动能不变,势能不变
5.(2020盐城)如图图所示,小明和同学一起荡秋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通过最低点时的动能为零
B.下降过程中动能不变
C.到达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
D.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
6.(2020益阳)“反向蹦极”是一项比蹦极更刺激的运动。如图图所示,弹性轻绳的上端固定在O点,拉长后将下端固定在体验者的身上,并与固定在地面上的扣环相连。打开扣环,人从A点由静止释放,像火箭一样被“竖直发射”,经上升到最高位置C点,在B点时速度最大。对此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人从A到C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一直减少
B.人从A到B的过程中,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
C.人在B点时动能最大
D.弹性绳的弹性势能在B点时最大
二、填空题
7.如图图所示是小伟玩蹦蹦杆的情景,蹦蹦杆由地面弹起,在空中升高的过程中:小伟的重力势能    ;在下落后,从杆尖触地到弹簧压缩至最短,蹦蹦杆的弹性势能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8.(2020兰州)孔明灯俗称许愿灯,放孔明灯是我国的一种民俗文化。如图图所示,孔明灯在点燃后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忽略其质量的变化,则孔明灯的动能    ,重力势能    。(均选填“增加”或“减少”)
三、实验探究题
9.(2020雅安)小明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他用质量不同的两个钢球m和M(M的质量大于m),分别从不同的高度h和H(H>h)由静止自由滚下,观察木块B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实验过程如图图所示。
(1)小明通过观察木块B移动距离的长短,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是_________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2)由图甲、乙可得实验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    有关。
(3)小丽根据图甲、丙得出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有关,她的看法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4)某同学用如图图所示的方法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他将相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h2>h1)由静止开始释放,通过观察木块在铁板和毛巾上滑行的距离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这种方法是    (选填“正确的”或“错误的”)。
10.小夏同学在体育活动中,从铅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情况中受到启发,并产生了如图图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三: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有关。
为此小夏设计了如图图所示的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A、B、C、D四个铅球分别从距离沙表面某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其中D球从光滑弯曲管道上端由静止滑入,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计)。
实验数据如图图下表:
实验序号 铅球代号 铅球质量/g 下落高度/m 陷入沙中的深度/m
① A 200 0.5 0.1
② B 400 0.5 0.18
③ C 200 1 0.2
④ D 200 1 0.2
(1)本实验中,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2)本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            来反映的。
(3)为验证猜想二,应比较实验    (填实验序号),得到的结论:当物体质量相同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实验③④,得到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3.A  正在匀速上升的观光电梯,速度不变,质量不变,则它的动能不变;同时高度增大,其重力势能增大,故A正确。
4.A  飞机水平匀速飞行,速度和高度均不变,喷洒农药,质量减小,动能和重力势能均减少。
5.C
6.C  从A到C的过程中,人的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加;AB段速度逐渐变大,动能逐渐变大;BC段速度逐渐变小,动能逐渐变小,A错误。从A到B的过程中,人的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加;质量不变、速度逐渐变大,动能变大,B错误。人的质量一定,在B点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C正确。弹性绳在A点时弹性形变程度最大,弹性势能最大,D错误。
7.增大 增大
8.增加 增加  孔明灯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忽略其质量的变化,高度升高,则重力势能增加,速度增大,则动能增加。
9.(1)转换法 不能 (2)速度
(3)错误 没有控制速度一定 (4)错误的
(1)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B移动距离的长短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这里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转换法;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木块运动时不受摩擦力作用,被撞击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能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长短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所以本实验将不能达到探究目的。(2)甲、乙两图中小球的质量一定,初始高度不同,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对木块做功多少不同,故可以得出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速度有关。(3)小丽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要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需要保证小球的速度不变,甲、丙两图中小球下落的高度不同,则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故不能得出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4)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时,应改变小球撞击木块前的速度,控制其他因素相同,而实验中没有控制水平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故这种方法错误的。
10.(1)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铅球陷入沙中的深度
(3)①③ 物体所处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4)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1)(2)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或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他因素不变,从而探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再分别加以探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该实验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本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铅球陷入沙中的深度来反映的,用到了转换法。
(3)A、C两球的质量相等,运动路径相同,下落高度不同,C球的下落高度高,C球陷入沙中的深度更深,由此可得出结论:当质量相同时,物体所处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4)比较实验③④,两球的质量相同,下落的高度也相同,两球的运动路径不同,但陷入沙中的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