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县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 班级: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用很弱的光做单缝衍射实验,改变曝光时间,在胶片上出现的图象如图所示,该实验表明( )
A.光的本质是波 B.光的本质是粒子
C.光的能量在胶片上分布不均匀 D.光到达胶片上不同位置的概率相同
2..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如果光的频率不变,而减弱光的强度,则( )
A.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少,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
B.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少,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
C.逸出的光电子数不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
D.光的强度减弱到某一数值,就没有光电子逸出了
3.一个德布罗意波长为λ1的中子和另一个德布罗意波长为λ2的氘核同向正碰后结合成一个氚核,该氚核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
A. B. C. D.
4.如图甲所示,合上开关,用光子能量为2.5 eV的一束光照射阴极K,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 V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 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把电路改为图乙,当电压表读数为2 V时,则逸出功及电子到达阳极时的最大动能为( )
A.1.5 eV 0.6 eV B.1.7 eV 1.9 eV
C.1.9 eV 2.6 eV D.3.1 eV 4.5 eV
5.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不同频率的光.关于这些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容易发生衍射现象的光是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
B.频率最小的光是由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
C.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D.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去照射逸出功为6.34 eV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
6.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α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程为U→Th+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后钍核的动能等于α粒子的动能
B.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α粒子的动量大小
C.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α粒子所经历的时间
D.衰变后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
7.在很多装饰材料中,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都是电磁波
B.在α、β、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C.氡的半衰期为3.8天,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一定只剩下1个氡原子核
D.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
8.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Al,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α+Al→n+X.X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
A.15和28 B.15和30 C.16和30 D.17和31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多选)如图是氢原子的能级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能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群氢原子跃迁时能够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波
B.这群氢原子发出的光子中,能量最大为10.2 eV
C.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发出的光波长最长
D.这群氢原子能够吸收任意光子的能量而向更高能级跃迁
10.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氢原子从n=5的能级跃迁到n=3的能级时辐射出a光子,从n=4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出b光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光子的能量比b光子的能量大
B.若a、b两种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则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传播速度大
C.若b光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a光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D.若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进行实验,用a光照射双缝得到相邻亮条纹的间距比用b光照射双缝得到的相邻亮条纹的间距大
11.如图所示,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 )
A.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E
B.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νc
C.入射光的频率为2νc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D.入射光的频率为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12.1927年戴维孙和汤姆孙分别完成了电子衍射实验,该实验是荣获诺贝尔奖的重大近代物理实验之一.如图所示的是该实验装置的简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亮条纹是电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
B.该实验说明物质波理论是正确的
C.该实验再次说明光子具有波动性
D.该实验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三、实验题
13.完成下列核反应方程,并说明下列核反应属于哪一类(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
U→Th+( ) ( ) H+H→( )+n ( )
He+Be→( )+n( ) U+( )→Ba+Kr+3n ( )
镭核()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变成铅核(),则其中经过α衰变的次数是___________,
镭核()衰变成铅核()的过程中损失了___________个中子。
15.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开了人类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序幕。如图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中分成、、三束。
(1)三种射线中,穿透能力最强,经常用来对金属探伤的是___________射线;电离作用最强,动量最大,经常用来轰击原子核的是___________射线;当原子核中的一个核子由中子转化为质子时将放出一个___________粒子。
(2)请完成以下与上述粒子有关的两个核反应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5分)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a)所示,x=0.40 m处的质点P的振动图线如图(b)所示,已知该波的波长大于0.40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质点P在t=0时刻沿y轴负方向运动
B.该列波的波长一定为1.2 m
C.该波传播的速度一定为0.4 m/s
D.从t=0.6 s到t=1.5 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4 cm
E.质点P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2sin(πt+)cm
四、解答题
17.(10分)如图所示,某种透明材料制成的直角三棱镜ABC,折射率n=,∠A=,在与BC边相距为d的位置,放置一平行于BC边的竖直光屏.现有一细光束射到棱镜AB面上的P点,入射光线与AB面垂线CP的夹角为i,PB的长度也为d.试求:
①当i=且光束从BC面出射时,光屏上的亮斑与P点间的竖直距离;
②当光束不从BC面出射时,i的正弦值应满足的条件.
18.假设两个氘核在一直线上相碰发生聚变反应生成氦的同位素和中子,已知氘核的质量是m1,中子的质量是m2,氦核同位素的质量是m3,光在真空中速度为c。
(1)写出核聚变反应的方程式。 (2)求核聚变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ΔE。
19.用速度为v的中子轰击静止的锂核(),发生核反应后生成氚核和α粒子,生成的氚核速度方向与中子的初速度方向相反,氚核与α粒子的速度之比为7:8,已知中子的质量为m,质子的质量也可近似看作m,普朗克常量为h.
①写出核反应方程;②该核反应中α粒子对应的物质波的波长为多少
20.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时,发出频率不同的大量光子,将这些不同频率的光分别照射到图甲电路中光电管阴极K上时,只能测得两条光电流随光电管两端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乙),a光对应的遏止电压Ua为已知。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激发态能量为En=,其中n=2,3,4,…。普朗克常量为h,电子电荷量为e,求:
(1)氢原子跃迁时一共能发出几种不同频率的光子?a光的频率为多少?
(2)b光对应的遏止电压Ub。
参考答案:
1.解析:选C.用很弱的光做单缝衍射实验,改变曝光时间在胶片出现的图样,说明光有波粒二象性,故A、B错误;时间越长,明暗条纹越明显,说明光到达胶片上的不同位置的概率是不一样的,也就说明了光的能量在胶片上分布不均匀,故C正确,D错误.
2.解析:选A.光的频率不变,表示光子能量不变,仍会有光电子从该金属表面逸出,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不变;而减弱光的强度,逸出的光电子数就会减少,选项A正确.
3.解析:选A.中子的动量p1=,氘核的动量p2=,同向正碰后形成的氚核的动量p3=p2+p1,所以氚核的德布罗意波长λ3==,A正确.
4.解析:选C.光子能量hν=2.5 eV的光照射阴极,电流表读数不为零,则能发生光电效应,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 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则电子不能到达阳极,由动能定理eU=mv知,最大初动能Ekm=eU=0.6 eV,由
光电效应方程hν=Ekm+W0知W0=1.9 eV,对图乙,当电压表读数为2 V时,电子到达阳极的最大动能Ekm′=Ekm+eU′=0.6 eV+2 eV=2.6 eV.故C正确.
5.解析:选D.由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产生的光,能量最小,波长最长,因此最容易表现出衍射现象,故A错误;由能级差可知能量最小的光频率最小,是由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产生的,故B错误;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能发射=6种频率的光,故C错误;由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的能量为ΔE=-3.4 eV-(-13.6) eV=10.2 eV,大于6.34 eV,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D正确.
7.解析:选D.α射线是高速He核流,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γ射线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A项错误.在α、β、γ三种射线中,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γ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弱,B项错误.半衰期是对大量原子核的衰变行为作出的统计规律,对于少数原子核无意义,C项错误.
6.解析:选B.衰变过程遵守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A错,选项B对.根据半衰期的定义,可知选项C错.α衰变释放核能,有质量亏损,故选项D错.
8.解析:选B.α粒子为He,n为中子,根据核反应过程中满足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核反应方程为He+Al→P+n,所以X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15和30,选项B正确.
9.解析 根据C=3知,这群氢原子能够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A正确;由n=3跃迁到n=1,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ΔE=(13.6-1.51)eV=12.09 eV,故B错误;从n=3跃迁到n=2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小,频率最小,则波长最长,故C正确;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发生跃迁,吸收的能量必须等于两能级的能级差,故D错误.
答案 AC
10.解析:选BD.据题意,氢原子从n=5的能级跃迁到n=3的能级释放的光子能量为ΔEa=0.97 eV=hνa,氢原子从n=4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释放的光子能量为ΔEb=2.55 eV=hνb,则知b光光子的能量大,频率也大,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频率越大的光传播速度越慢,A错误,B正确.如果b光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a光不一定能使其发生光电效应,C错误.a光频率较小,则a光波长较大,所以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用a光照射双缝时得到的干涉条纹较宽,D正确.
11.解析:选ABC.由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可得Ek=hν-W0,对应图线可得,该金属的逸出功W0=E=hνc,A、B均正确;若入射光的频率为2νc,则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2hνc-W0=hνc=E,故C正确;入射光的频率为时,该金属不发生光电效应,D错误.
12.解析:选ABD.亮条纹处到达的电子多,因此概率大,故A正确;该实验证明电子具有波动性,但与光子具有波动性无关,从而验证了物质波理论正确性,故B、D正确,C错误,所以选ABD.
16.解析:(1)由图(b)可知,t=0时刻,P质点的位移为 cm,在下一时刻,位移大于 cm,所以该质点在t=0时刻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A错误;由于波长大于0.40 m,又2sin = ,解得λ==1.2 m,B正确;由图(b)可知1.5 s+×=T,解得T=1.8 s,则波速为v== m/s= m/s,C错误;t=0.6 s到t=1.5 s为半个周期,因此质点P通过的路程一定等于振幅的2倍,即4 cm,D正确;由图(b)可知质点P的振动方程应为y=2sin (πt+)cm,E正确.
17.①光路如图
由n=(1分)
解得α=(1分)
由几何知识可知,α+β=i=,则光线射到BC面上的入射角为(1分)
而n=,故i′=(1分)
由几何知识可得,光屏MN上的亮斑与P点间的竖直距离为
Δy=cos ·tan(i-α)+dtan i′,代入数据得 Δy=d(1分)
②要使光线不从BC边射出,则需要满足 β≥C,又sin C=(1分)
而n=且α+β= 得= ,即sin i= sin(-β)≤sin(-C)(2分) 化简得0<sin i≤(2分)
答案:(1)BDE (2)①d ②0<sin i≤
20.(1)6,;(2)【解析】
【详解】(1)跃迁的种类有种,代入数据,可得有6种频率的光。根据公式
由图像可知 解得a光的频率为
(2)根据公式又En= 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