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1 22:5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音、形全对的一组是( )
A.可汗(kè) 机杼(zhù) 燕山(yān)
B.金柝(tuò) 胡骑(jì) 塑气(shuò)
C.戎机(rǒng) 辔头(pèi) 溅溅(jiān)
D.鸣啾啾(jiū) 红妆(zhuāng) 傍地走(bán)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看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国歌响起,一种自豪感、骄傲感由然而生。
B.发明和发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将这两个概念浑为一谈。
C.疲倦不堪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在天边放哨。
D.记得那一天,大雪纷纷,雪似软软的棉花般四下飘零,美不盛收!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场趣味体育联欢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
B.桂林山水甲天下,这里的山如林,水如画,实在是美不胜收。
C.宋濂求学的经历说明:学有所成的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勤奋和不求甚解。
D.老师的点拨一下子让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道题还有这样简便的方法啊。
4.在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规范的一项是( )
A.才几年不见,原来貌不惊人的熙哥哥已经长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帅小伙了。
B.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C.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D.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
②接着,就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
③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④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⑤“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⑥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A.⑤⑥②③①④ B.⑤⑥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⑤⑥ D.①②④⑤⑥③
6.(本题6分)默写
(1)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2)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
(3)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4)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5)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了“对远赴偏壤之地的友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题4分)经典作品都有超越国家、超越时代的价值。试以《朝花夕拾》为例说说怎么阅读可以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8.(本题8分)综合性学习
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标语】为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设计活动】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① ;② 。
(3)【推荐自我】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需要一名主持人,你打算毛遂自荐,请用简明的语言向班主任李老师推荐自己。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B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9.(3分)A段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10.(3分)A段中作者主要调动了哪些感官来对百草园进行描写?请结合文句进行分析。
11.(3分)指出A段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2.(3分)B段中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有何特点?
(二)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夜能走多远
①那年我高考落榜,心情糟糕。我想出去打工,多挣点钱给父母,或许那样能弥补我对他们的愧疚。父亲说,等把地里农活忙完再做打算吧。
②那时候麦子已经收完,妈妈却病倒了,我家还有一块地没种上苞米,夜里落了一场透地雨,正是种苞米的良机,第二天中午,我和父亲出发了。
③种子盛在塑料桶里,父亲刨坑我点种子,每个坑两粒种子。农历五月毒辣辣的阳光似乎要把昨夜的雨水全部收回,地面热得像蒸笼,我汗流浃背,父亲也直喘粗气。太阳落山的时候我已经筋疲力尽,口干舌燥。我们还有四垄地没种完,种子却用光了。
④我如释重负地对父亲说,正好天要黑了,咱们收工,明天再带种子来吧。父亲没说话,把锄头藏在地头的麦秸垛里,我们回家了。
⑤回到家,我喝了水,舒服地躺在炕上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却看见父亲又在弄苞米种子,我问不是明天才下种吗?现在准备有什么用?父亲笑着说,这块地今晚必须种完,否则将来会欠收。我觉得不可思议,不就差一宿吗?父亲说我们打个盹儿,一宿就过去了,但是种下去的种子不睡觉啊,同地块的苞米晚种一宿,产量差别可就大了。
⑥见我半信半疑,父亲指指屋檐下挂的苞米说,你看吧,这些和囤里的都是这块地的收成,前后就差一天。我拿起檐下的苞米穗与囤里的比了比,短3厘米左右!我又拿了几个比较,无一例外,檐下的苞米个头普遍偏小!
⑦原来,去年这片地还没有播种完,突然下了场雨,无法干活,地北头这5垄比其他地块晚种了一天。
⑧我被这个事实惊呆了。父亲说,大片地玉米同时吐蕊秀穗时,晚种的这几垄还未吐蕊,错过了最好的授粉期,所以收成差了许多。没想到,短短一天差别如此明显。
⑨一个黑夜,一个白天对于我们人类只算一个片刻,但是对于生命周期只有70多天的苞米,的确是一个不短的时间。我们看似漫长的人生不也像一粒种子般短暂吗?刚开始就落后别人一步,如不努力追赶,到后来就像檐下的苞米一样……那天傍晚,我和父亲又回到田里,把那片地全部种完,回到家时已经满天星斗。
⑩那年秋天我没有外出打工,而是选择了复读。经过一年的努力,我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一晃12年过去了,我有了稳定的工作,而与我一样落榜外出打工的几个同学,如今还辗转在烈日下的工地上辛苦地劳作,经常为讨要工钱而苦恼。
那些装满了理想与希望的种子,短短一夜间,已经吸足了水分,早已迈开了“人生”的脚步,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
13.(4分)文章的“父亲”最令你钦佩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至少两点)
14.(4分)本文标题为“一夜能走多远”,结合全文说说这个标题的含义。
15.(4分)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6.(4分)结合下面句子和自身实际,谈谈你读了选文之后的感受。
那些装满了理想与希望的种子,短短一夜间,已经吸足了水分,早已迈开了“人生”的脚步,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
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术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有删减)
【乙】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韩非子·曾子杀彘》)
17.(2分)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愠:不生气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
C.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善良 D.不逾矩 矩:规矩
18.(2分)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2分)甲文各章都提到了一个关于学习的话题。其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____________的关系,“温故而知新”强调了______的好处。
20.(4分)乙文中曾子的做法与甲文中孔子的哪个观点一致,它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
四、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21.(2分)首句中“强”是____的意思,“登高”“送酒”照应了题目中的“____”。
22.(2分)诗中的“故园菊”寄托了诗人哪些情感?
五、作文(共50分)
23
总有一些时光,要在过去后,才会发现它已深深刻在记忆中。多年后,某个灯下的晚上,蓦然想起,会静静微笑。那些人,已在时光的河流中乘舟而去,消失了踪迹,心中却流淌着跨越了时光河流的温暖,永不消逝。
请以“我不会忘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3)不能用本试卷阅读题的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4)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A正确 B塑气,改为:朔气 C 戎机(rǒng),改为:róng D 傍地走(bán),改为:bàng。
故选A。
2.C
A. 由然而生——油然而生;
B. 浑为一谈——混为一谈;
D. 美不盛收——美不胜收;
故选C。
3.C
A.人声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现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用在句中形容学校操场“热闹非凡”,正确;
B.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句中形容桂林山水美,正确;
C.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句中形容“学有所成的关键”,意思正好相反;
D.恍然大悟: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句中形容我突然明白,正确;
故选C。
4.C
A.约数之间不需要用顿号停顿;
B.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的句号要放在引号内;
D.“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是对前面“我们”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
故选 C。
5.B
通读语段可知是谈读书的,第⑤句是对读书的总述,可确定为首句;第⑥句看关键词“由此”,紧承第五句;①②③④句是介绍富兰克林读书方法的,根据文段内容可确定第①句是这组句子的首句,紧承第⑥句;第③句看关键词“几年以后”,再看内容可确定是紧承第①句内容而来的;第②句抓住关键词“接着”,联系内容可确定紧承第③句;第④句看关键词“这样”,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据此正确的语序为:⑤⑥①③②④。故选B。
6. 不舍昼夜 影入平羌江水流 人不知而不愠 枯藤老树昏鸦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7.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所写的都是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琐事和心里路程。这些文字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读来令人兴味盎然,常读常新,不会产生隔膜。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丰富有趣的百草园,令人流连忘返。
①要耐心的读,带着个人的生活体验去读,读出儿童的天真、好奇、贪玩、善良。
②和现代社会中的现象作比较阅读,可以思考许多问题,如《五猖会》里写儿时要去看庙会,父亲却要“我”背书,背完也对“看会”索然无味了,这里就反映出现在仍时有发生的家庭教育问题。
③鲁迅先生文化积淀很深,时时诵读,有利于我们的文化积累。先生写人栩栩如生,无论是严肃正直善良的藤野先生,还是淳朴善良的阿长,都可以给我们写作的借鉴;他对人生、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也深深激励中国青年塑造“大我”人格。
8.(1)【拟写标语】“交友之道,贵在真诚”;“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紧扣活动主题即可)
(2)活动一:办一期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黑板报;
活动二:举行“网络交友利弊谈”的辩论赛;或办一期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举行“网络交友利弊谈”的演讲比赛。
(3)有称呼,扣主题,能讲明自己的优势即可
9.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用略写与详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出百草园景色的丰富多样,点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中心。
10.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蜂的“黄”是写颜色,“高大”“肥胖”“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是从视觉上来写的;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都是从听觉上来写的;覆盆子“又酸又甜”是从味觉上来写的。
11.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百草园中的动物带给“我”的无限趣味。
12.运用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捕鸟的整个过程。
13.①勤劳能干:父亲带领“我”连夜种苞米;②有生产生活知识:给儿子讲述玉米吐蕊早晚和收成的关系;③深明事理、教育有方:善于从生活中的小事启发引导孩子,不讲大道理。(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
14.一是指一夜之间苞米的生长情况会有很大的差距;二是指人生就像一粒种子一般短暂,需要努力追赶,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
15.运用拟人、比喻,将阳光人格化,把炎热的地面比作蒸笼,生动形象写出天气炎热、酷暑难当的情形,表现劳动的艰苦和“我”渴望休息及对父亲的怜爱。
16.示例:文中的玉米一夜之差,会大大影响收获时果实的大小;文中的“我”领悟到人生道理,选择复读,终于收获了人生的成功。我从中感受到应该抓住人生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早打算,及早行动。我们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不应虚度光阴,谨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古训,为自己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17.B
18.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19. 学习与思考 复习
20.曾子要求妻子言而有信,不说假话哄骗孩子。他的做法和孔子的“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观点一致。都是讲诚信的。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到现在,我们国家还一直奉行诚信待人、诚信传家、诚信治国的行为准则。
21. 勉强、尽力 九日
22.对菊花的怜惜之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
23.范文:
我不会忘记
人生好比一条笔直向前不能重走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上,有摄人心魄的美景,也有急骤的狂风暴雨;有美丽的湖泊,也有越陷越深的泥潭……这些都是人生路上的常态,经历过这些,你会发现,精神世界越发富足了。
我自幼练习书法。也许是醉心于那些简约却富有张力的笔画,我徜徉在书法的海洋中,品味着它的韵味。几年过来,我的进步很大,老师对我也很满意。后来,我得到了一个参加书法比赛的机会。我暗自窃喜,心想,展示我才能的时候到了。刚接到参赛通知,我立马就抽出一张宣纸,磨好墨,架好笔,在桌上铺好毛毡,一副急不可待的样子。我没有静下心来思考,哼起了小曲,在兴奋和随意中完成了作品,写的是我平时最拿手的名句。大概我的双眼被自以为是蒙蔽了,觉得这个作品已经是最好的了,并没打算多写几幅。
第二天我把作品交给了老师,他并不满意,反而皱起了眉头,我感到很不安。他手指着一处地方说:“为什么这个地方你不修改,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但已经晚了,下午我就要将作品上交了。”老师的话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甩在我的脸上。
虽然后来我得了三等奖,但我并不快乐。回到家,我呆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并不是这个奖项令我不快,而是我对待这件事的态度让我很惭愧。我想起了刚开始学书法的时候,老师曾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练书法,更要练一种谦逊的品性!”我当时并不怎么懂,但还是认真地点了点头,就像是一个承诺。现在,我似乎背弃了这个承诺。我低下了头,眼里充满泪水。
后来,我的作品在美术馆展览,老师叫我去看看,我婉言谢绝了。“水因有月方知静,天为无云始觉高。”从这句话中我悟到:如果没有与其他优秀作品比较,如果没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如果就这样继续骄傲……那么,我会陷入越来越深的泥潭。这次经历是我一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我不会忘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