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7-21 21:0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空气》教学设计
课 题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教学目标 1、认识空气的成分,说出各成分的大致含量。 2、了解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 3、知道空气各成分的主要用途。 4、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混合物与纯净物。 2、空气的主要成分确定。
教 法 实验探究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 实验法
教具准备 准备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有关器材 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导入: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一、自学认知 [提问]1.空气实实在在的存在,你能否举出空气存在的例子呢? 2.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3、空气是一种单的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呢?你能用实验来证明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装置,了解实验原理 ) 原理:利用化学变化特点,用一种物质同空气反应,若空气无剩余,则空气的成分单一,反之,成分不唯一。 具体装置:连通器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气体后的气压缩小,水倒吸,测定空气的成分。 注意事项:生成物应该为固体、液体,不能为气体(为什么),测量水面高度时,应等到恢复倒室温时。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 测定。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二、合研探知 1、空集气瓶中装得是什么? 2、瓶内出现了什么现象? 3、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什么物质? 4、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观察现象产生的问题 1.水面为什么会升高? 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样的气体? 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或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解答]1、瓶中装的是空气 2、红磷在瓶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一段时间后熄灭。 3、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氧气消耗完毕,红磷停止燃烧。 4、松开止水夹后,水倒流至集气瓶中,大约占集气瓶的1/5。 三、互质熟知 1、空气中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2、空气的组成是怎样发现的? 3、氮气和稀有气体有什么特征和用途? 4、空气的各组分的比例是否固定不变? (设计意图:夯实基础,让学生理解空气中的成分、体积分数和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从而引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解答]1、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2、利用实验,仔细观察,不放过任何细节。科学探究的精神。(拉瓦锡、瑞利) 3、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发生化学变化。 用途:冲氮包装,灯泡中冲氮气(为什么?);但是,在高温下,可以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用途:制取氮肥,合成染料、制造炸药。 稀有气体:一般不同其他物质反应,曾称之为‘惰性气体’。 用途:焊接保护气,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途:霓虹灯,激光技术。 氦气:密度很小, 用途:探空气球(为什么不用氢气) 四、拓展融知 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之后,总结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提问:(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辨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能力,并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板书设计 空气的成分 1、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 2、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用途:冲氮包装制取氮肥,合成染料、制造炸药。 4、稀有气体:一般不同其他物质反应,曾称之为‘惰性气体’。用途: 纯净物: 混合物: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