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之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理性之光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8-08 17:1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理性之光》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性质、目的和主要内容。
(2)理解主要思想家具有代表性的主张。
(3)评价启蒙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58V"e;]r@
(1)在阅读启蒙思想家的言论资料时,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认识到理性主义对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从中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
(2)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科学求实精神,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3)了解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有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等人类财富,为我国的强大繁荣和文明作出自己的努力。 rTam22|y
【教学重点】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影响,体会人文主义的发展
【教学方法】观察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欧洲思想解放历程: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板书] 《理性之光》
[板书]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含义
启蒙运动: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用理性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指17-18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继续弘扬文艺复兴人文主义,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扬自由、平等、博爱,推崇理性的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启蒙:明亮、照耀
理性→指通过人的思考和判断去观察和解决问题]

启蒙运动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基础上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与发扬。18世纪启蒙运动的社会基础比16世纪的文艺复兴的社会基础更为巩固,更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特征。启蒙思想和启蒙运动的矛头直指“黑暗的中世纪”,涉及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启蒙思想家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不管是神学的还是王权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做辩护。他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传理性真理是为了解放全人类。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并号召大家成为世界公民,超出民族和国家的界限,抛弃任何集团的偏见,只听从理性的呼声。
启蒙运动的背景原因
①17-18C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制度阻碍;(根本原因)
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

17-18C,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积极力量壮大,但是,封建制度仍然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改造自然的,反对封建制度与教会特权成为时代的要求
③自然科学进步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理性思考和判断事物

伽利略1609年发明了天文望远镜,证实了太阳中心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研究,判定行星绕太阳转是沿着椭圆形轨道进行的,彻底揭穿了教会所宣扬的“地心说”的谎言。与此同时,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尤其是哈维的解剖学成就使上帝造人说不攻自破。
过渡:欧洲的启蒙运动最早产生在17世纪后半叶的英国,之后发展到法国和德国,波及荷兰、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等国。其中,法国的启蒙运动声势最大、时间最长、成就最高、影响最远,是欧洲启蒙运动的高潮和中心。
性质
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板书] 二 、启蒙运动高潮
      ——法国启蒙运动(中心)
1.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⑴、内容:
  课本小字
⑵、目的:
  防止君主专制,达到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⑶、实践:
  美国《1787年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⑷、意义:
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2. 伏尔泰:自由与平等
⑴自由和平等。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学说,在他看来,自然赋予人类以自由平等的权利。

伏尔泰认为,既然自然赋予人们共同的本性、共同的权利,因此,人人都是平等的。他说,即使是“中国的皇帝、印度的大莫卧儿、土耳其的帕迪夏显然也不能向下人说‘我不许你消化’、‘禁止你上厕所’、‘禁止你思想’。一切种类的一切动物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如果有人能够证明不平等是合乎正义的,除非他能证明: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就套着轭,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腿上就带着踢马刺。因此,伏尔泰认为,平等一件最合乎自然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追求平等向往平等,采取行动来实践平等。他所强调的平等,是人人在法律面前的平等。他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伏尔泰多理解的自由,包括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及不受暴政压迫的自由。同时他也强调自由与法治的关系,他说“自由只存在于依靠法律进行统治的地方。”
⑵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伏尔泰强烈地反对现存的君主专制制度,赞成实行“开明专制”,认为“开明”的君主实行改革,就可以过渡到君主立宪制度。他希望“开明”君主能动手消灭封建制度,取消僧侣特权,剥夺教会登记婚姻及死亡的职权,并且没收教会财产。他还期待“开明”君主废除国内关卡,统一法律
过渡:伏尔泰在启蒙运动期间活动了60多年,把文艺复兴时期对教会的批判从现象引向了实质,唤醒了越来越多的法国民众,培养了不少启蒙运动的追随者。他的思想对法国大革命和全人类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很多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受到广泛欢迎。当时,很多贵族和高级教士都以读伏尔泰等人的作品为时尚,一些人还把伏尔泰和卢梭等人的画像挂在自己的书房里。本图是一位法国贵妇人在自己的沙龙和朋友在伏尔泰塑像的注视下读伏尔泰的作品]
3. 卢梭:社会契约
看课本56页最后一、二段
“天赋人权”学说
《社会契约论》
“人民主权”口号
思考:
1、卢梭的思想有什么突出特点?
——具有强烈的人民性
2、其思想代表了哪些人的利益?
——代表18世纪法国平民和小资产阶级利益
3、他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建立“主权在民”的民主共和国
总结:卢梭早年研读了启蒙思想家洛克、伏尔泰等人的著作,曾到巴黎结识了许多著名启蒙学者。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人享有主权——社会中的最高权力,将人权学说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认为在人民主权之上,决不允许再设一个特权阶级,官吏、政府、政体都要根据人民的意愿决定,从而名正言顺地阐明了革命权利学说,说明了推翻法国封建专政政府,反抗压迫的合理性与正义性,在启蒙运动中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他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成为法国第三等级中下层群众所信奉的理论,并在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中一度成为革命指导性的思想。
过渡:法国启蒙运动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和高潮,直接影响和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启蒙运动,当启蒙运动越出国界,来到德国之时,康德对理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批判,我们来了解康德
[板书] 三、启蒙运动扩展
⑴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
⑵观点: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 身的目的
⑶影响: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总结:康德是启蒙运动的最后一位代表,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他对人性做了彻底的哲学探讨,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板书] 四、启蒙运动影响
1、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2、它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设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3、这一思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对法国大革命和英属北美殖民地、拉美的民族独立斗争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课后练习】
1、下列革命受欧洲启蒙思想影响的有:
(1)辛亥革命 (2)英国革命
(3)法国大革命 (4)美国独立战争
A.(1)(3) B.(2)(4)
C.(1)(2)(3) D.(1)(3)(4)
2.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的共同点不包括
A.反对特权等级 B.反对君主专制
C.主张实行法制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西欧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区别在于
A.前者是资产阶级文艺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思想运动
B.前者促进了自然科学的产生,后者的产生与自然科学无直接关系
C.前者反对天主教会神学思想,后者反对封建王权专制
D.前者遍及西欧各国,后者仅限于法国
4、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
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B.封建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C. 发展商品经济和对自由劳动力的要求
D.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已动摇
5.孟德斯鸠倡导三权分立的目的是
A.实行天赋人权 B.避免暴君政体
C.实现司法独立 D.建立平等社会
6、“没有一个人富得能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 得被迫出卖自己。”以上卢梭的经济思想表明他
  A.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 
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
C.向往小农经济社会  
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7.下列哪项不是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之处
A.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B.主张政治民主,权利平等
 C.追求个人自由,崇尚理性
 D.倡导建立君主立宪制政权
8.卢梭被誉为宣传理性至上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这是因为他认为:
A.人民应当推翻暴君,实现“主权在民”
B.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当推翻教皇
C.教士贪婪成性,人民应当粉碎教会势力
D.现存制度压制自由,应当重建开明制度
9.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集中批判的是
A.专制主义、重商主义
B.专制主义、霸权主义
C.教权主义、重商主义
D.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10、启蒙运动对政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主要是
A、三权分立的原则为很多国家所引用
B、对法国、北美、拉美革命都起了推动作用
C、它所倡导的君主立宪制在各国都变成了现实
D、天主教从此在政治上丧失了主导地位
【板书设计】
《理性之光》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1、含义
2、启蒙运动的背景原因
3、性质
二 、启蒙运动高潮
      ——法国启蒙运动(中心)
1.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⑴、内容:
⑵、目的:
⑶、实践:
⑷、意义:
2. 伏尔泰:自由与平等
⑴自由和平等。
⑵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卢梭:社会契约
“天赋人权”学说
《社会契约论》
“人民主权”口号
三、启蒙运动扩展
⑴代表作
⑵观点
⑶影响
四、启蒙运动影响
孟德斯鸠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杰出政治思想家、资产阶级国家和法制理论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贵族世家,曾做过律师,担任过波尔多法院院长的职务。教材专门提高了孟德斯鸠为寻求解决法国社会弊端(18世纪中叶,法国的工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获得一定的发展,然而资产阶级却属于第三等级,处于政治上无权的地位)的良方,放弃官职遍游欧洲。他还著书立说,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用20年时间完成了著作《论法的精神》(曾译《法意》),根据早期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的分权论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一生致力于批判天主教与封建制度,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他赞赏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实行的君主立宪或开明专制,并在流亡英国期间结识了牛顿、洛克等英国科学家和学者。1743年他发表了《哲学通信》(又名《英国书简》),向法国人介绍英国的政治和经济情况、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文学和科学,标志着法国启蒙运动的真正开始。
伏尔泰的历史局限性:
他对人民群众存有偏见,相信政治权力及国家领导权应该由少数人即富人掌握,他的理想王国即英国式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祖籍法国,出生在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年辍学,当过佣人和家庭教师,饱尝人间的辛酸。他同情民众疾苦,不满特权阶级的专横,对人间的严重不平等现象极为愤慨,他用自己的笔同特权社会抗争,一生写下了许多不朽名著。
卢梭是法国民主主义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在长期的四处流浪中目睹广大下层人民在封建专制制度下遭受的种种苦难,尝遍人间辛酸,也得到了穷人的真诚帮助。这种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的学说具有强烈的人民性,他建立起一个代表18世纪法国平民和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体系,其核心是反对封建制度和社会不公平等,倡导人民主权论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卢梭出身于钟表工人家庭,由于饱尝了生活的辛酸,使他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他奏出一个时代的最强音,他宣传理性至上,阐述“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1724年出生于柯尼斯堡。康德深居简出,终身未娶,一辈子过着单调刻板的学者生活,直到1804年去世,从未踏出过出生地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