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进化章末专项检测
八年级生物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4.0分)
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B.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C. 原始大气含有水蒸气、氢气、氨、氧气、甲烷等气体
D.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促使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直接原因是( )
A. 在树上活动范围小 B. 森林大量消失
C. 天敌增多 D. 喜欢地面的生活
下列各项中全部属于现代类人猿的是( )
A. 长臂猿、大猩猩、猩猩、金丝猴 B. 长臂猿、大猩猩、猩猩、狒狒
C. 长臂猿、卷尾猴、猩猩、大猩猩 D. 长臂猿、大猩猩、猩猩、黑猩猩
原始生命出现后,下列哪项顺序符合生物进化的实际情况( )
A. 光合作用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B. 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光合作用
C. 有氧呼吸光合作用无氧呼吸 D. 无氧呼吸光合作用有氧呼吸
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 )
A. 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 B. 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
C. 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 D. 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
关于生命起源已通过米勒实验证实的阶段是( )
A. 由简单的无机物到简单的有机物 B. 由简单的有机物到复杂的有机物
C. 由复杂的有机物演变为原始生命 D. 由原始生命发展为单细胞生物
冬天的雷鸟体色是白色的,而夏天它却呈现褐色,这种现象是( )
A. 生物具有保护色 B. 雷鸟随意改变自己的体色
C. 因为冬天较冷,夏天较热 D. 夏天阳光较强烈
原始大气可能形成许多简单有机物的自然条件是( )
A. 高温、紫外线、雷电 B. 适宜的温度、可见光、雷电
C. 低温、火山喷发放出的光 D. 自然火源、水、二氧化碳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说法不属于科学推测的是( )
A. 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
B. 蛆不可能由腐肉中的物质产生
C.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D. 由陨石带来的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形成原始生命
在深海的火山口、陆地的热泉以及盐碱湖等生命通常难以生存的地方,生活着鲜为人知的古细菌。它们是一种古老的生物,是地球原始大气缺氧时代生存下来的活化石。关于原始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火山喷发形成
B. 由水蒸气、氨、氢气、甲烷等组成
C. 不含氧
D. 温度比现在的大气温度要低
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是( )
A. 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B. 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C. 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D. 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在下列动物类群中,属于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是( )
A. 两栖类 B. 鱼类 C. 甲壳类 D. 爬行类
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 生物常为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进行生存斗争
C. 生物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D. 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890年至1960年,英国某地区由于工业发展,排放大量黑烟,对环境造成污染。有研究者统计了这段时间桦尺蛾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20年 1930年 1940年 1950年 1960年
深色桦尺蛾 65 70 69 58 130 222 323 440
浅色桦尺蛾 451 462 445 450 303 212 128 70
A. 1920~1960年,桦尺蛾的数量呈现出浅色的逐渐减少,深色的逐渐增加
B. 浅色和深色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C. 由于环境污染,浅色的桦尺蛾在生长的过程中,逐渐变成了深色
D. 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5分)
据图回答问题。
(1)表示的物种名称是 。
(2)依据已有证据,古人类学家推测,在之前自然环境曾发生过对人类起源有重大影响的变化,这一变化是 。
(3)从到,表示人类开始向着 的方向发展。从到表示人类开始 。
(4)从到,一个显著的变化是 ,由此推测人体内部结构的变化是大脑越来越发达。
中国古动物博物馆是一座介绍史前脊椎动物起源和进化的国家级博物馆,展现了各类群动物的丰富化石,清晰的勾勒出脊椎动物的发展。根据图中各类脊椎动物的化石,回答问题:
(1)图中化石反映了动物类群由海洋向陆地进化,并不断征服陆地的过程。这些生物通过 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 ,不断进化。
(2)上述形成化石的动物中,真正开始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是从化石[ ]开始,原因是此类动物的 ______ 不受水的限制。
(3)孔子鸟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现代鸟类特征最接近的古鸟类。大部分现代鸟类能够飞行,体现了生物结构与功能的 ______ 性。
如图表示斑马生活在稀树草原上。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解释斑马的进化过程。
(1)斑马群中存在着不同体色的个体,说明生物具有______的特征,这种特征一般是______的,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2)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体色为黑白相间、跑得快的斑马因与环境______,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在______中获胜,得以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斑马起了______的作用,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
(3)由上可知,自然选择的动力是______;自然选择的结果是______。
三、资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5分)
“预防艾滋病”、“食品安全”“公共卫生与健康”等话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下面是综合了新闻媒体对此类问题的相关报道,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患者因免疫系统受到破坏,逐渐成为许多疾病的攻击目标,促成多种临床症状.现已经蔓延到中国大陆的全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资料二:近几年,新闻媒体连续报出了“毒奶粉”、“地沟油”、“毒花椒”、“健美猪”、“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加大检测、加大处罚、净化食品市场的同时,提醒老百姓学会鉴别,学会自我保护
资料三:“超级细菌”(超级耐药性细菌)的出现,再次为我们敲响了“滥用抗生素”的警钟,加强药品管理,科学使用抗生素,是预防“超级细菌”出现的有效手段
(1)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______ (从病毒、细菌、真菌中选择),该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______ ,性传播、体液传播.
(2)在购买包装食品时,首先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和 ______ ,其次要关注成分,厂名,地址,产品标准代号,生产许可证编号等
(3)“超级细菌”产生的内在原因是生物体具有 ______ 特性
(4)滥用抗生素对“超级细菌”起到了 ______ 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肝炎患者用的碗筷要和家人分开,否则容易使家人染上肝炎.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否则容易使顾客染上肝炎、流感、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
资料二:经国务院批准,从2007年起,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范围,在现行国家免疫规划基础上,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等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并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在流行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1)肝炎患者是______,将餐具消毒、碗筷分开,其目的是______,政府扩大计划免疫范围,能更好的保护______.
(2)患过甲肝或接种甲肝疫苗的人,能够抵抗甲肝病毒的再次侵袭,主要原因是他们获得了针对甲肝病毒的______,那么他们对乙肝病毒是否具有同样的抵抗力呢?______.此种免疫的特点是只针对特定的______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
______免疫.
(3)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你应从哪些方面预防?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