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静物构图说课稿
活动类别:色彩理论知识,绘画
学生年级:高二
课 时:40 分钟
教学教具:计算机、投影仪
教学目标:
一、认知 1. 能说出构图的含义和地位
2. 掌握构图的基本法则
3. 了解几种常用的构图方法
二、技能 1.能够识别构图中的缺陷
2. 能够学会运用构图基本法则完成静物构图
3. 能够掌握对绘画作品的基本评赏能力
三、情意 提高个人的绘画修养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的观察方法和写生的基本规律;色彩静物画面构图的理论知识,基本技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真正实现构图的变化与统一,运用构图基本法则,完成构图。
学生研究: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大多处于 15-18 岁的年龄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注重作品美感与表现的层面,只有少数能经由教育获得必备的技巧、美的行式与表达的内涵,因此他们对绘画缺乏理性的思考,绘画很多时候想到哪画哪。部分学生具有批判性的选择能力,而非只是情绪反应。
课前准备: 老师: PowerPoint 展示
学生:色彩绘画工具
关键字:变化统一,构图的几种形式 ,黄金分割线
教学活动过程
导入:
老师:今天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的名字叫布置小房间。
游戏方式:移动家具位置, 将它放到合适的位置。(约5 分 钟)
选一名代表上台玩游戏。
引发学生对构图、布局的思考, 激发学生领会到绘画构图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
构图的含义
老师:在了解构图的重要性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构图。
构图是指形象和符号对空间的占有状况。
2.构图的地位
老师:如果把绘画比作一场演出,而我们是导演,静物物品是演员的。这场演出精彩与否除了演员的精彩表演外,最重要的是看这个剧本是不是精彩。在绘画中剧本就是我们的构图。 在色彩绘画中构图是非常重要的,比素描里构图的要求要更加严谨,考察一张色彩作品是否 优秀,首先是画面的基本色调的把握和构成能力,这两点如果做到了才能确定一张画面的基本格局,也就是说,一张色彩静物首先最重要 的就是画面的构图,构图如果出现问题,即使面画的再好也拿不了高分,所以这里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三.构图的基本法则
变化与统一
老师:思考 2 个问题:什么是变化?什么是统一?
学生讨论并思考(这个问题比较直观,学生基本能回答出)。
老师:进一步提出思考:如何取得既有变化又统一的效果(学生可能对这个问题回答不出货来或回答不完整, 由老师带领学习)?
老师:1.对比
点线面的对比、 深浅明暗调子、色彩对比 人的概念造成的对比
2.均衡
对称均衡 非对称均衡(感觉均衡)
3.节奏
深浅,长短,疏密
让学生形象的对构图有一定的认识,引起学生对构图的重视。
通过问答什么是变化与统一提出深一层的问题,由范画作图例,讲解变化与统一的协调。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画面元素之间的对比,均衡,节奏来达到构图的变化和统一。
四.构图形式
教师以图片展示的方式,来表述,构图形式的多样性。
几何构图法: 三角形,梯形,多边形,圆形,S 形, 倒三角形
五、练习
1、通过游戏找茬的方式,给几幅画挑刺,指出构图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
老师: 图片展示的形式, 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运用已学的知识给这几幅画挑挑毛病,哪里不对,该怎么修改
避免构图的几个误区: 过于饱满“顶天立地”,对称平均 ,最忌呆板、平均、完全对称及无对比关系
提问: 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小诀窍: 构图的基本步骤与黄金分割
什么是黄金分割线?一条线段的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比,如果正好 等于另一部分同整个线段的比即 0.618,那么,这样 比例会给人一种美感。后来,这一神奇的比例关系被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柏拉图誉为“黄金分割律”。
通过图片展示构图的几种基础形式,加深学生印象 。通过小老师游戏的练习,巩固学习的知识,尝试对几幅画进行剖析。
总结构图方法,避免之前问题发生, 提出黄金分割线和构图中心点的概念
步骤 :
将主体物放在画面中心 (构图中心点)
2、控制好物体与纸张边距的距离
3、根据几何构图法,画出大致的构图, 结合变化与统一,对辅助物体进行适当调整。
六、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水果的构图小稿
1. 1 个菠萝,一串葡萄,苹果,鸭梨,衬布若干
2. 1 颗大白菜,2 个萝卜,辣椒,衬布若干
3. 1 个罐子,2 颗青菜,番茄,衬布若干
4. 1 个花瓶,1 个瓷盘,2 片面包,苹果, 衬布若干
作 业 布 置 锻炼学生的绘画 能力,将所学理论辅助实际操作
尺寸: 20*30(A4 纸大小)
板书设计
一、 构图定义
二、 构图地位
三、 构图的基本准则: 变化与统一
对比 均衡 节奏
四、 构图的形式:
几何构图法
三角形 梯形 多边形 圆形 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