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城市空间结构

文档属性

名称 2.1城市空间结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8-08 17:2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4张PPT。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
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人口与城市(课标4)???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相当多的有关城市的感性知识,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在学生已有的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对城市的理性思考,并通过认识城市的特征来理解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口与城市(课标5)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
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的地域结构和城市体系分析,可将城市放在该地区的整体背景中加以分析,从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中去把握和理解。城市形态(旧人教:城市的地域形态):城市的具有的特定的外部形状,与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主要有集中式(团块状)、组团式(分散式)、条带状(或放射状)。
城市空间结构(中图版说法,人教版称城市地域结构):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具体讲就是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一般来说城市的功能区由市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居住区和工业区,但也不一定。概念解析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人教版称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
城市的布局形式(旧人教,新版教材均没有):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两类。
城市地域结构(鲁教版称城市体系):城市的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湘教版)。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不同规模、不同等级、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鲁教版)。中心地理论是关于城市地域结构的理论,而不是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同心圆、扇形等理论属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湘教版也用中心地理论来解释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分布分布。(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2 .了解经济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3 .了解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
4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读图分析城市区位,掌握该类地理案例分析的方法。
2 .在分析当地城市区位和空间结构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环境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的认识。
2 .通过对比学习城市的自然和经济区位,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纠正“自然环境决定一切”的片面观点。
3 .在学习城市空间结构过程中,认识到因地制宜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则,提高学生探索城市规划的兴趣。【学习重点】
1. 城市各种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的特点及其区位选择。
2. 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和变化的影响因素。
【学习难点】
1.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经济因素。
2.认识城市外部形态和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一、城市的区位因素1.聚落有两种类型---城市和乡村,请你在阅读课本第一段和阅读材料“城市、镇、乡村”后,对比写出两者有哪些方面差异?并熟悉一下城市的不同分类法。
2.某一城市从形成到发展离不开周围地理事物的影响,即区位分析。请你从课本中找出城市区位的定义。
3.在认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和活动材料后,请你归纳出城市的三大区位因素。
4.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因素分别有哪些?请你利用教材所给“海口地理位置示意图”试分析自然地理区位因素对海口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基础把握5.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因素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请你利用“武汉地理位置示意图”试从交通、矿产、旅游等经济地理区位因素分析武汉市的发展。
6.大家熟知的深圳原来是边陲小镇,1980年成为我国经济特区后,跨越式发展成为大城市,是什么因素促使它发展的?举例说明政治地理区位因素还包括哪些?
7.通过城市区位因素分析,请你至少归纳出四点城市分布特征(即空间布局特征)。 1、概念2、特点人口: 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产业:非农业产业活动职能: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和产业: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一)城市概况3、分类职能:规模:各级中心城市、商业、工业、交通、旅游、边境口岸思考 ●为什么有的地方城市多,有的地方城市少?
●一个城市为什么要建在这里,而不建在那里?
●为什么有的城市的规模较大而有的城市规模较小?
… …(二)城市区位
(1)城市的具体位置
(2)城市与周围地理环境的关系(三)城市区位分析方法 第一阶梯 第二阶梯 第三阶梯 思考:我国特大城市的分布与地形的关系?高原、盆地0高原、盆地9平原、丘陵28我国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波士顿一纽约—华盛顿:大西洋沿岸平原
芝加哥一匹兹堡:中部平原
圣弗朗西斯科一圣迭戈三大城市带:西部沿海平原 为什么平原是城市分布最密集和最有利于城市发育的地区?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②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巴西的城市为什么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而不在亚马孙平原上? 巴西大部分地处热带,低地湿热,居住不利;
而巴西高原气候凉爽干燥,居住条件好。 巴西利亚墨西哥城北美洲地形图 山区城市如何分布?山区的城市一般沿河谷或山间盆地分布山西省的城市多分布在汾河谷地陕西省的城市多分布在渭河谷地高寒地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地区
——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宁位于湟水谷地(1)地形与城市区位①平原地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②热带湿热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③山区的城市一般沿河谷或山间盆地分布。④高寒地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地区。【小结】400mm世界城市的分布大约60°N以南的欧洲地区东亚日本、朝鲜半岛及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的东北部地区(2)气温(1)降水——世界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降水适中)(3)因而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人口很少。(2)气候与城市区位(3)河流与城市区位为什么城市大多临近河流?河流的主要功能:
(1)河流的供水功能
(2)河流的运输功能
(3)河流的防卫功能我国南方内河航运和主要的城市分布赣州上海河流入海口:如上海、广州、福州、天津干支流交汇处:如宜宾、重庆、武汉、九江水运的起点和终点:如赣州 河道是古代重要交通运输线,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规律,其区位类型有:伯 尔 尼勒河阿瑞士首都伯尔尼建在阿勒河的曲流处巴黎城市变化与河流的关系塞纳河法国首都巴黎建在塞纳河的河心岛上2.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
特点:城市经济地理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 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变化。

影响因素:包括资源、交通和工农业基础
1.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①以煤炭为基础的——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我国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等。
②以石油为基础的——英国的阿伯丁,我国的大庆、玉门、东营、克拉玛依等。
③以铁矿为基础的——鞍山、包头、攀枝花等。
④以金矿开采为基础的——约翰内斯堡等。2.交通条件与城市区位城市分布的趋势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1)交通干线和交通枢纽多形成城市铁路枢纽:
京广线——石家庄、郑州、株洲
陇海线——徐州、商丘、郑州、宝鸡、兰州 石家庄原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的时候,把车站南移建到了石家庄。后来后来有修建了很多铁路在石家庄处相交,石家庄也就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河北的行政中心,人口超过100万,正定县仍不过是3万人的小城。2.交通条件与城市区位城市分布的趋势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1)交通干线和交通枢纽多形成城市(2)交通线变化对城市的影响 扬州、济宁 扬州南临长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有“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美誉。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繁荣。到了清代,扬州城市人口超过50万,为当时世界上著名大城市。
后来,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而京沪铁路沿线和沿海城市迅速发展。 济宁扬州(3)临近港口或边境,形成口岸城市青岛、大连、满洲里2.交通条件与城市区位城市分布的趋势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1)交通干线和交通枢纽多形成城市(2)交通线变化对城市的影响 (3)临近港口或边境,形成口岸城市(三)城市的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主要区位因素: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政治文化地理因素有政治、军事、宗教等。中国的特大城市中,76%是省级行政中心作为政治中心新建的城市堪培拉伊斯兰堡华盛顿巴西利亚(三)城市的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古都:首都或省会:作为政治中心新建的城市古希腊雅典、古罗马城、
我国西安、洛阳、杭州 1. 政治因素2.军事因素:新加坡、嘉峪关3.宗教:耶路撒冷、麦加和麦地那、梵蒂冈、拉萨5.科技因素:4.旅游因素:日本筑波、美国硅谷、甘肃酒泉、印度班加罗尔张家界市、黄山市、泰安市、桂林市 日本筑波为新型科学城。西南距东京约50公里。人口14.7万,其中科教人员、大学生等约占44%。筑波研究学园城市是一个具有高水平的研究中心,为培养21世纪的科学人才而建设起来的国际性重要城市。 在这一新的城市里,重点建设了从东京及东京周围地区搬迁过来的国立试验研究机构、新建的试验研究机构、新型的国立大学及民间的研究机关,并系统地修建了与这一科学教育城市有着密切联系的各种城市设施和住宅等。集中了近50所高级科研所和多所大学。城市区位因素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是不同的。早期城市的形成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资源和交通影响下的城市多形成于工业革命之后;现代社会,科技和旅游又成为了城市形成的主力军。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在减弱;交通、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在增强;同时,还产生了一些新的影响因素,如科技、旅游等。 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主导区位因素的分析煤炭资源石油资源铁矿的开采交通交通的变化政治宗教旅游科技巩固迁移应用 科技城是以知识密集,科技密集、环境优美而著名的新兴城市,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硅岛”、德国的“硅原”等。就我国来看,我们通常说北有“中关村”南有“东莞”,它们是科技城吗?请你查阅相关的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
提示:建议用网络查找,如:用百度高级搜索输入“城市区位因素”。 二、城市空间结构基础把握 1.请阅读课本正文和“我国土地分类”阅读篇,熟悉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并写出城市土地利用的概念及具体类型。
2.请你仔细查看课本“大中小三类城市的土地”图,分析城市的各土地利用类型有什么特点?(从位置、面积大小、作用等方面分析)
3.研究城市土地利用有什么作用?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功能区有什么内在联系?
4.城市功能区可划分为哪些类型?这些功能区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5.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阅读完教材后请你写出其分布位置和主要特征。基础把握 6.由于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请你仔细读课本“西方城市结构学说”阅读篇后,总结出西方城市三种空间结构模式及其各自特征?
7.中国和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因素不同,形成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请你阅读“中国古代城市空间结构”总结我国古代城市结构布局特征。
8.你能说说我国新兴城市在规划建设中可以从西方城市空间结构借鉴哪些内容吗?1 .城市用地的类型城市土地利用可划分为:
商业用地、住宅用地、
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
休憩用地、绿化用地、
交通用地、其他公共事业用地、
农业用地、水面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分析大、中、小城市的城市土地利用分布各有什么特点?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商业用地:面积较小,一般位于市中心或交通干线两侧。
居住用地:多分布商业用地的外围。
工业用地:多分布于城市边缘,而且沿交通干线分布。
市政用地:接近城市中心处。2.城市土地利用分布的特点3.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1)在城市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居住用地是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
(2)城市不分大小,都有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三种基本类型。
(3)有些大城市,还有其它用地类型,如市政用地、文化用地、交通用地等,而在中小城市,这些部门占地小而散。各项活动发生竞争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城市
功能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各自的特点同一种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是相同的土地利用方式4.功能分区的特点
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
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①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地面积大;
②工业化后出现分化集聚成片高级住宅区:城市的外缘;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5.列表比较三种最基本的城市功能分区列表比较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列表比较三种最基本的城市功能分区点状或条带状
高级住宅区:城市的外缘;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①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地面积大;
②工业化后出现分化集聚成片上海陆家嘴东京新宿区中心商务区 ——CBD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纽约曼哈顿*建筑物高大密集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
*交通通达度很高市中心
交通干线两侧
街角路口点状或条带状
①占地面积小;
②建筑物高大稠密;
③经济活动最繁忙;
④交通通达度很高;
⑤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高级住宅区:城市的外缘;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①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地面积大;
②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市区外缘
交通干线两侧集聚成片①向市区外缘移动;
②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集聚成片列表比较三种最基本的城市功能分区6.西方城市 空间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西方城市空间结构模式这几种模式,是西方进入工业社会后,主要由资本和市场决定的,这一时期的城市地域结构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我国古代城市空间结构特点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3的阅读材料。思考:我国古代城市空间结构有什么特点?答:我国古代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下,形成一种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而古代帝王都城的规划建设,大多以皇宫为中心。P33我国古代城市空间结构特点长安城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各功能区的付租能力城市土地的地租功能区的选择城市空间结构距市中心的距离交通便捷程度影响因素7.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城市地价随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大而递减,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地租的高低。距市中心的距离对地租水平的影响OA:商业区;AB住宅区;BC工业区。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那么图中OA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AB和BC呢?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OA区间商业的付租能力最高各功能区的付租能力城市土地的地租功能区的选择城市空间结构距市中心的距离交通便捷程度影响因素AB区间住宅的付租能力最高BC区间工业的付租能力最高OA区间为商业区
AB区间为住宅区
BC区间为工业区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商业的付租水平最高 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内工业付租最高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各功能区的付租能力城市土地的地租功能区的选择城市空间结构距市中心的距离交通便捷程度影响因素交通便捷程度对地租的影响交通便捷程度对地租的影响各功能区的付租能力城市土地的地租功能区的选择城市空间结构距市中心的距离交通便捷程度影响因素市中心和环路与公路干线交会处为商业区;
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为住宅区;
城市边缘为工业区除经济因素外,历史、社会、行政因素也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着城市的空间结构。总结:迁移应用 调查你所在(或附近的)城市(镇)在功能分区上有什么特点?影响其功能分区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小城市基本的三大功能区是: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大城市还有文化区和行政区等。影响因素: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三、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研究德国南部城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基础把握 1. 平时我们购物时感觉到小商店的物品不如大型超市齐全,也就是说不同等级商店的服务范围和职能不同。请你阅读课本阅读篇了解
(1)什么是中心地?中心地的等级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呢?
(2)什么是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呢?它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在实际生活中,中心地可以是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的商业中心,那么每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特别是相同等级的中心地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请阅读课本正文和“中心地理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多少级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
(2)在各级中心地形成的具有等级关系的空间结构体系中,中心地的等级与数量间是什么关系?
(3)中心地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呈什么关系?
(4)你能分析出各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六边形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吗?你认为胡村镇附近的居民在寻求下列几组不同的服务时,会选择哪个城市?为什么? ⑴购买纸、笔、米、面等日常消费品,看头痛感冒等常见病,上小学等。 ⑵购买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看一些大病或者上高中等。 ⑶购买时装等高档商品,看疑难杂症,上大学或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等。 (1) (2) (3)(一)中心地的基本概念1.中心地 中心地是指为周围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场所。
在实际生活中,中心地可以是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的商业中心,甚至可以是一个小卖铺。(一)中心地的基本概念2.中心地的等级 ①划分依据:提供职能种类的多少和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②划分:职能种类少,服务范围小为低级中心地。职能种类多,服务范围大的为高级中心地。
③高低级中心地之间的关系:即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高级中心地不仅有低级中心地所具有的职能,而且有低级中心地所没有的较高级的职能。出售低级商品和提供低级服务的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彼此间的距离近。
出售高级商品和提供高级服务的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间的距离远。3.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服务范围是指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一)中心地的基本概念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克里斯泰勒认为,市场原则是中心地布局的重要原则,在理想化的均质平原上,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一般选择最接近的中心地。六边形服务网格的形成 右图显示的每个供应点的服务范围为何都是圆形的?说明了什么? 每个供应点的服务范围为什么由圆形变成了后来的六边形?   在一个地区,假设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消费者要获取自己想得到的服务,只考虑距离的远近问题。这样,便形成了以每个供应点为中心的圆形的服务范围,这说明每个供应点的服务范围和门槛人口都是大致相同的。六边形服务网格的形成 假设你是三个圆相切的中心空白区域的人,你该去哪里买商品呢?那么最终一个小店的服务范围又呈什么形状呢? 如果每个供应点的服务范围都是圆形相切却不重叠的话,圆与圆之间就会存在空白区。这里的消费者如果都选择最近的供应点来寻求服务的话,空白区又可以分割成三部分,分别属于离其最近的供应点。同时,每个供应点的供应商为了谋求最大利润,就拼命扩大自己的服务范围,相互瓜分圆与圆之间的空白区,使供应点在这一地区达到饱和状态。这样,圆形的服务范围就被六边形的服务范围所替代。形成了六边形服务网格。1.在理想的均质平原上,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一般选择最接近的中心地,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正六边形分布,中心地位于正六边形的正中间。六边形服务网格的形成 【小结】2.同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 多个相同级别中心地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分布构成蜂窝状网格。假设一个村庄有510人,而维持一个小店生存所需的最低服务人数为50人,请问该村一般拥有几家这样相同规模的小店?为什么?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称为门槛人口(门槛)服务人口>门槛人口 赢利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 保本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 亏本  服务范围与门槛人口紧密相连,服务范围可看作实际接受服务的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这个范围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限。在人口均匀分布的条件下,门槛人口大,服务范围也大。(一)中心地的基本概念4.门槛人口:(二)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1.中心地等级、规模与数目的关系:  根据中心地理论,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
一个地区城镇规模的大小、城镇等级的高低与城镇数目成反比。规模小的城镇数目多,规模大的城镇数目少;城镇等级越高,数目越少。例如:我国现有直辖市4个,地级市275个,县级市381个。
2002年我国人口超过200万的城市13个,人口100万~200万的城市27个,人口50~100万的53个,人口20~50万的218个,人口20万以下的352个。(二)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 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六边形)大,彼此距离远;
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六边形)小,彼此距离近。总结2.中心地等级与服务范围大小的关系:(二)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3.不同等级中心地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 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逐级嵌套的空间网络系统。 高级中心地与次级中心地在分布上有什么规律?六边形网格的相互嵌套规律 由于每一级的中心地和服务范围被它上一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包括,这样,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是由一级套一级的网格相互嵌套而成。六边形网格的相互嵌套规律从服务范围上看,高级中心地与次级中心地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 位于高级六边形角上的低级六边形只有1/3属于高级的六边形内。这样,6个1/3加上高级中心地本身兼有的低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一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正好是下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3倍。中心地理论的核心内容1、正六边形原则
(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分布)2、同级独立排斥
(同级别的六边形之间是相互排斥的,成蜂窝状网格分布)3、不同级相互嵌套
(不同级别中心地的六边形服务范围的的大小和面积是不同的)
(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是由一级套一级的网格相互嵌套而成的)4、高级中心地职能种类多,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较远,六边形面积大,数目少;
低级中心地职能种类少,服务范围小,彼此距离较近,六边形面积小,数目多。1.理论:假想模式2.实际:3.应用: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商业网点的布局如:北京商业中心的布局
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三)中心地理论的应用1.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不存在呈正六边形的图形
   (原因:地形、人口密度和交通)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可能发生重叠
3.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大小有变化
4.中心地不一定在其服务范围的正中心
5.六边形的嵌套规律客观存在(三)中心地理论的应用 北京城的发展
北京是一座历史古城,北京城商业网点的长期发展变化就体现了中心地的思想。其中同级商业网点的布局,其服务范围大致呈现为正六边形,说明其满足了中心地理论要求的商业中心布局是合理的。(三)中心地理论的应用荷兰人圩田模式
   荷兰人在围海造田得来的圩田上规划居民点时,也成功地应用了中心地理论,但它并没有完全按六边形嵌套的模式来布置。政府在圩田上规划的是一个居民点体系,由三个级别组成;在安排各级居民点的空间位置时同级居民点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当,高级别的居民点则布置在较低级别居民点的中间。【P35活动】问题探究 1.结合北京市区图,读图探讨北京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规律。
2.把图中的东单、东四、地安门、西四、西单、前门6个商业中心依序相连,看看所构成六边形的中心地是哪里?并就此对中心地级别与服务范围的关系展示分析。答:(1)北京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规律符合正六边形规律。(2)6个商业中心依序相连,构成六边形的中心地在天安门。中心地级别越低,服务范围越小,中心地级别越高,服务范围越大。1. 该居民体系由几级居民
点组成?各有多少个?2. 居民点的空间布
局关系及其原因?3. 各居民点的服务范围
是呈正六边形吗?1.图中的城镇共有几个等级?
2.不同等级的城镇的数目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
3.不同等级城镇的分布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
4.试解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关系?迁移应用 调查你所在(或附近的)城市(镇)在功能分区上有什么特点?影响其功能分区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小城市基本的三大功能区是: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大城市还有文化区和行政区等。影响因素: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1.关于中心地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中心地的级别越高,六边形的面积就越大
B、同一级别的六边形服务范围是相互嵌套的
C、不同级别的六边形服务范围是相互嵌套的
D、同一级别的六边形服务范围是相互排斥的B【看谁快】2.关于中心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心地级别越高,提供职能种类越少
B.中心地级别越低,中心地服务范围越大
C.中心地级别越高,门槛人口越高
D.中心地级别越低,中心地数目越少,中心地平 均距离越近C【看谁快】3.下列关于中心地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A.中心地是向周围地区仅提供货物的地方
B.大学的门槛人数少于中学的门槛人数
C.高级中心地数目少,彼此相距距离远
D.高级中心地可以被低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服务范 围覆盖高级服务范围C4.下列国家中最充分运用中心地理论布局中心地的是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中国B5.甲中心地和乙中心地是等级相同并相邻的,它们的服务范围是:
A.全部重叠     B.不可能重叠
C.可能部分重叠   D.只在甲或只在乙C【看谁快】6.有关中心地理论的正确叙述是(    )
A.高级中心地数目少,彼此相距较近
B.正六边形服务范围在实际中到处存在
C.北京城内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大致可以划分为正六边形
D.不同级别中心地和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7.在理想的均质平原上,各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分布趋势是( )
A.各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形态的大小相同
B.各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形态均呈现为六边形
C.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呈圆形、彼此相切
D.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呈正六边形,彼此相交BC【看谁快】 8.荷兰人在规划圩田居民点时尽可能将高一级居民点设置在( )
A.低一级居民点中央
B.低一级居民点边缘
C.与大陆相连接的港口
D.与外洋相通的海峡出口处9.关于中心地等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级越高,六边形面积越大,数量越多
B.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大,距离越近
C.等级越低,门槛人口越小,数量越少
D.等级越高,职能种类越多,相距越远AD【看谁快】10.关于六边形服务网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六边形的正中间是低级中心地
B.正六边形服务范围是一种假设的模式
C.在一个市场区域上,六边形的大小是相同的
D.完全呈正六边形分布的服务范围是客观存在的11.关于中心地与其服务范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心地一般不位于其服务范围的正中心
B.低级中心地具有较高级中心地的一切服务职能
C.中心地的等级越高,其提供的职能种类越多
D.中心地级别与其服务范围无必然联系BC【看谁快】12.下面关于中心地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级中心地之间是由两级套一级的网格嵌套而成
B.高级中心地在低级中心地的六个角上
C.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分布,不受地形、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D.中心地理论常用来指导区域规划和商业网点布局13.荷兰人在规划圩田居民点时,尽可能将高一级居民点设置在( )
A.低一级居民点的中央
B.低一级居民点的边缘
C.与大陆相连接的港口
D.与外洋相通的海峡出口处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