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简单机械实验探究(word版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简单机械实验探究(word版 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1 22:1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训练 简单机械实验探究
1.科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甲图所示的杠杆静止,此时杠杆处于________状态(选填“平衡”或“非平衡”),应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_______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在杠杆A点挂3个同样的钩码,则B点应挂______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平衡。
(3)如图丙所示,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平衡,测力计示数为______N;若测力计沿虚线方向倾斜拉杠杆使杠杆平衡,其示数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有小组成员利用图丁的装置进行实验,杠杆平衡时所测数据关系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________。
2.某物理实验小组完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开始时,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通过向________(选填“左”、“右”)调节杠杆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进行下面的实验探究;
(2)要使图乙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a处挂_______个钩码(题中的每个钩码都是相同的);
(3)图丙中,弹簧测力计由竖直向上拉动变成倾斜拉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3.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的左端下沉,若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
(2)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方便测量__________。在A点悬挂2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需在B点悬挂__________个钩码;
(3)如图乙所示,小杭在A、C两点分别悬挂等重的载物盘,制作了一个天平,左盘盛放物体,右盘加减砝码,此天平相当于__________杠杆。
4.小明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已知每个钩码重0.5N。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是______;
(2)在图甲中的A点悬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仍保持水平位置平衡,需在B点悬挂______个钩码;
(3)如图乙所示,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仍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______N;若在C点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右上方,杠杆仍然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下表是小明实验记录的数据,并由表中数据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为F1l1=F2l2结论,你认为结论是否可靠?______,原因是______ 。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动力F2(N) 动力臂l2(cm)
1 1 15 1.5 10
5.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杠杆在图甲所示的位置保持静止,则此时杠杆___________ (选填 “是”或“不是”)平衡状态;
(2)如图乙所示,杠杆已调节至水平平衡状态。已知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钩码的质量都相同,若在C位置挂4个钩码,在D处挂______个钩码, 仍可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
(3)实验结束后,小明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继续进行实验,如图丙所示。保持所挂钩码的个数及位置不变,不断改变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点和拉力的大小,使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并将记录弹簧测力计拉力F与其力臂l的大小描绘成图像,如图丁所示。图像中不同的点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如图丁中的阴影部分)_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等”),其原因是 ___________。
6.如图所示,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杠杆的重力忽略不计。
(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质量不计的矿泉水瓶装满水挂在杠杆的A点,将质量为m的钩码悬挂在O点另一边,调节钩码的位置,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标记此时钩码悬挂点的位置,记为B点,用刻度尺测量BO的长度为L1。
(2)如图乙所示,保持钩码位置不变,用同一矿泉水瓶装待测液体,挂在A点,此时发现,右端下沉,则待测液体的密度 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此时应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钩码,直至杠杆水平平衡,标记此时钩码悬挂点的位置为C点,___________(补充实验步骤)。
(3)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4)待测液体的密度是ρ液=___________(用ρ水及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7.如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钩码重G/N 钩码升高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甲 0.98 0.2 0.98 0.2
乙 0.98 0.2 1.02 0.2
丙 0.98 0.2 0.55 0.4
解决下列问题:
(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
(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_______;
(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则应选择_______;
(5)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你还发现什么规律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8.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下:
①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两个钩码的总重力为G;
②如图乙所示,用动滑轮提升两个钩码;
③如图丙所示,用滑轮组提升两个钩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乙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应竖直向上___________拉动,并测出拉力F,同时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为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为s,则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___(用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滑轮均相同,绳重及滑轮轴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乙、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乙和F丙,则F乙___________F丙,(选填“>”“=”或“<”),如果测量出的机械效率为η乙>η丙,则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
9.测量如图所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钩码重力 钩码上升高度 拉力 绳端移动距离 机械效率
1 1.0 5 15 55.6%
2 1.5 5 0.8 15
3 2.0 5 1.0 15 66.7%
4 2.0 10 1.0 30 66.7%
(1)实验过程中,应______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第1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N。
(2)第2次实验时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
(3)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重力越______(选填“大”或“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分析3、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4)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下列选项中也可提高机械效率的是______。
A.增大绳重 B.减轻动滑轮重 C.减轻定滑轮重 D.加快物体提升的速度
10.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动滑轮的质量越大),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购买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上移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4 0.1 1.8 0.3 74.1%
2 4 0.1 1.6 0.4 62.5%
3 6 0.1 2.4
(2)只要滑轮组结构一定,知道绕动滑轮的有n段细绳,无需知道物体和绳端移动的距离,就可得匀速拉动时机械效率的表达式为η=___________(用本题中有关字母表示);
(3)如采用图丙装置,改变动滑轮重G,提升同一物体进行多次实验,获得数据并绘制出如图丁的图像,分析图像中的A点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___N。(忽略绳重和摩擦)
11.小明看到工人师傅利用斜面把货物拖到小车上,联想到物理课上学过的知识,提出了两个问题:①斜面倾角越小,是不是越省力、机械效率越高呢?②对于同一个斜面,是不是所推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呢?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探究,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斜面倾角 物重 G/N 斜面高度 h/m 沿斜面拉力 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 η/%
1 45° 1 0.7 0.9 1 0.7 0.9 77.8
2 30° 1 0.5 0.7 1 0.5 0.7 71.4
3 30° 2 0.5 1.4 1 1 1.4
(1)表格中缺少一个数据,请补充完整: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在实验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___________拉动木块,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拉力F;实验时要使木板的倾斜角变小,应该把木板下面的木块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3)对比实验1、2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斜面倾角越小越省力,其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
(4)通过对比实验___________的数据(选填实验次数),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同一斜面,机械效率与所拉物体的重力_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1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收集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实验 次数 斜面的 倾斜程度 物块重 力G/N 斜面高 度h/m 拉力 F/N 斜面长 度S/m 机械 效率η
1 较缓 5 0.2 2.4 1 41.7%
2 较陡 5 0.5 3.2 1 78.1%
3 最陡 5 0.7 4.3 1 81.4%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在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越缓越_____力(选填“省”或“费”);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_______(选填“高”或“低”);
(2)该小组又进行了第4次实验,他们在斜面上铺上棉布,使斜面变粗糙,保持斜面高和长分别是0.5m和1m,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N,他们测得这种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把第4次与第________ 次测量结果相比较,还能得出:在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越粗糙,斜面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 ;
(3)当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时,物块所受的拉力________物块所受的摩擦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参考答案
1.平衡 右 水平 4 2.2 变大 没有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右 1 变大
3.右 力臂 4 等臂
4.便于测量力臂 2 1 变大 不可靠 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5.是 6 相等 见解析
6.小于 左 用刻度尺测量CO的长度为L2 让力臂与杠杆重合,便于测量力臂
7.能省力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费距离(移动更多距离) 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使用动滑轮和定滑轮都不能省功
8.匀速 > 见解析
9.匀速竖直 0.6 0.075 62.5% 大 无关 B
10.越低 3
11.71.4 匀速 小于 右 低 2和3 无关
12.省 高 55.6% 2 低 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