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实验探究(word版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实验探究(word版 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1 22:1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训练 压强实验探究
1.如图所示,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图甲乙丙中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里所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我们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沙子代替海绵来完成实验;
(2)通过比较图___________和图乙,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通过比较___________两图,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 p 丙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 丁的大小关系为 p丙___________p丁。
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利用一个长方体木块、弹簧测力计、两个相同的砝码和海绵等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同学们是根据海绵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观察比较图甲、乙所示的情况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比较甲丙两图,应在丙图木块上放______个砝码,结论是:______一定,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 ______;
(4)以下实例中应用(3)结论的有______;(选填字母)
A.书包背带做宽些 B.菜刀要经常磨一磨 C.铁轨铺在枕木上
(5)该实验运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______(选填“类比法”、“控制变量法”),在已学的物理知识中,也应用到此方法的有______(举一个例子即可)。
3.在“探究实心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认为跟圆柱体的密度ρ、高度h、圆柱体底面积S是有关的,但有怎样的关系看法不同。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从实验室里挑选了不同的实心圆柱体做实验,测出实心圆柱体竖直放置时对水平桌面上的海绵压下去的深度(如图所示),实验记录见下表。
序号 物体 底面积S/cm2 高度h/cm 海绵被压下深度/cm
1 甲合金圆柱体A 10 5 0.5
2 甲合金圆柱体B 10 10 1
3 甲合金圆柱体C 20 10 1
4 乙合金圆柱体A 10 5 1.5
5 乙合金圆柱体B 10 10 3
6 乙合金圆柱体C 20 10 3
(1)实验中同学们是通过______来判断压强大小的;
(2)分析实验1、2或4、5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材料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可能与圆柱体的______成正比;
(3)分析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底面积无关。此探究过程用到的两种科学方法有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之后,同学们以甲合金圆柱体为研究对象,推导它对海绵的压强大小的表达式(已知合金的密度为ρ,圆柱体的高度为h,底面积为S),表达式为______,该表达式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应用于各类固体压强的计算。
4.明明光脚走在公园鹅卵石健身道上,感觉脚底很疼。由此她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为了验证猜想,明明找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两个同样大小但疏密程度不同的钉板,钉尖朝上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两个相同的海绵分别放在两个钉尖上(如图甲、乙所示)。
(1)实验中甲乙是通过观察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明明观察到实验效果不明显。这时她发现桌上有几盒牛奶,于是她在海绵上分别平放质量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牛奶后,实验效果变明显了;
(3)实验中明明观察到,钉子较______(填“多”或“少”)时作用效果更明显,由此可得出结论:______;
(4)小华用一支铅笔也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他设计了如图丙、丁两种方案,你认为______(选填“丙”或“丁”)方案更合理一些,另一种方案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_。
5.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芳猜想: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等因素有关。下图是小芳同学设计的用微小压强计进行探究的三次实验步骤:
(1)当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芳同学却观察到如图 A 所示的情景,此时调节的方法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①从 U 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 ②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③向 U 形管内添加适量水
(2)要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作___________法;
(3)微小压强计是通过 U 形管两侧液面的___________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的;
(4)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应选步骤丙和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来进行研究;
(5)对比以上的步骤甲和步骤乙,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
(6)在图乙中,固定探头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探头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 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_____。
6.为了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小明和小华分别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甲装置U形管内装有已染色的水,已知盐水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她所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调节的方法是______;(填字母)
A.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B.将U形管部分液体倒出
C.向U形管倒入部分液体
(2)调节装置后想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指压橡皮膜时,若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选填“明显”或“不明显”),就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中,用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表示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这种物理方法叫______;
(3)比较乙、丙两图可知,当深度一定时,液体内部压强随______增大而增大;在图丙中保持探头的位置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如图丁所示,橡皮管和玻璃管侧壁管口相连通,当小明向玻璃管中吹气时,根据流速越快,压强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的物理知识,则U形管内液面较低的是______(选填“a”或“b”)侧;
(5)完成探究实验以后,小华设计了图戊改装,向装置左右两侧倒入相同的液体,液面稳定后,橡皮膜形变如图所示,左右两侧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左______p右(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则可知,当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内部压强随______增大而增大。
7.巴川中学某八年级同学小曹利用生活器材自制了薄壁实验箱来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如图甲所示,实验箱分为内箱A与外箱B,内箱A下部有一圆形孔C与B箱相连,并在圆孔C上蒙上了一层橡皮膜。先在A箱中不断加水,实验现象如图乙、丙所示。然后在B箱中加入一定量盐水,如图丁所示。
(1)该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2)由步骤甲、乙、丙可知,同种液体深度越深,产生液体压强___________(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3)由步骤丁可知,此时___________(选填“水”或“盐水”)对橡皮膜产生的液体压强更大,说明在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___________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若此时想要橡皮膜恢复原状,则可以采取的办法是:___________;
(4)若在B箱中加入某未知液体,此时橡皮膜相平,如图戊所示,已知h1=21cm,h2=8cm,h3=11cm,则该未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g/cm3;(己知水=1g/cm3)
(5)另一小组同学小胡,将实验室的微小压强计进行改装如图所示,此时U形管中两液面相平,若将右侧探头继续向下移动,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内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液面更高。
8.小明用2mL的注射器、量程为0~10N的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本实验的原理是二力平衡和p=______;
步骤一: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步骤二:按如图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______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2N;
步骤三: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______的长度为4.00cm;
步骤四:算出大气压强值为______Pa;
同组的小华分析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后,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①将步骤一改为:先将注射器内抽满水,再竖直向上推动活塞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便于______;
②取下橡皮帽,重复步骤二的操作,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3N,由此可知,此时活塞所受到的______(填“摩擦力”或“大气压力”)为0.3N;
小华根据改进后测得的数据,重新计算大气压的值为______。
9.著名的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的值,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根据图示完成下面的问题;
(1)实验过程中,若像图丁中一样将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高度将______;(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2)若实验过程中,玻璃管中的水银没有装满,则测量的大气压值比真实值要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实验中不小心将玻璃管的顶部打破,能看到的现象是______;
(4)若将实验中用的水银换成水,玻璃管中的液面______下降。(选填“会”或“不会”)
10.如图所示,小伟想估测大气压的大小,他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A.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B.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板面。
D.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计算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S。
E.根据,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
(1)小伟由于疏忽,将前三项的顺序写混乱了,正确的顺序是______。
(2)实验中小伟将蘸水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的目的是什么?答:______。
(3)如果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是10cm2,小伟选择量程为0~10N的弹簧测力计去测拉力F。你认为他选择的量程合适吗?(大气压约为1.0×105Pa)答:______。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约为______N。
11.飞机的升力与迎角的关系。飞机在空中飞行时都有一定的迎角(机翼轴线与水平气流的夹角),飞机飞行时的升力除了与机翼形状有关外是否还与迎角大小有关?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利用电风扇、升力测力计、飞机模型,按图甲方式进行如下实验。
①闭合电风扇的开关,调节挡位使其风速最大,并使飞机模型的迎角为0°,记录测力计的示数。
②改变迎角大小,使其分别为5°,10°,15°,20°,重复步骤①并计算升力平均值。
③处理相关数据得到“升力与迎角的关系”如图乙。
(1)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小明若要进一步研究“飞机的升力与其飞行速度的关系”。利用现有器材,只需要控制________不变,通过调节________来改变飞机模型的飞行速度即可获得结论;
(3)资料显示:本实验结论与实际相符,且飞机迎角一定时,飞行速度越大升力也越大。若某飞机以500km/h做水平匀速直线飞行时的迎角为θ1,而以800km/h做水平匀速直线飞行时的迎角为θ2(θ1θ2均小于15°)。请比较θ1、θ2的大小关系:________。
12.物理课上,王老师利用传感器为同学们做“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演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装置中A、B、C三节直径不同的塑料管连接在一起,右端与抽气机的尾部相通。当抽气机抽气时,在同一时间内,通过三个管子的气体总量相同。
【进行实验】
(1)将三个气体压强传感器探头分别插人三节管中,将传感器与电脑相连,打开抽气机抽气,电脑屏幕如图乙所示。
(2)调换抽气机的挡位,重复上述实验,并记录电脑屏幕图像。
【分析与交流】
(1)打开抽气机抽气时,细管内气体的流速比粗管内气体的流速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如图乙所示,①、②、③三条图线分别对应粗细不同的三节管中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由图像可知,流速大的地方压强________,图线①反映的是装置中________(选填“A”“B”或“C”)塑料管中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3)当调换抽气机的挡位后,图乙中的三条图线均下移,由此可判断三节管中气体的流速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实验拓展】实验后,同学们研究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烧杯中的水足够多,仅打开阀门K,当水不流动时,a管中液面的高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管内液面的高度,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将阀门T打开,在水向外流的过程中,a管中液面的高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管中液面的高度。
参考答案
1.海绵的凹陷程度 转换法 可以 甲 压力越大 乙、丙 等于
2.凹陷程度 压力 一##1 压力 明显 B 控制变量法 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3.海绵被压下深度 高度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p=ρgh 不能
4.海绵形变程度 相同 少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丙 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5.② 控制变量 高度差 乙 在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相同
6.A 明显 转换法 液体密度 不变 越小 b 小于 深度
7.橡皮膜的凹陷程度 转换法 越大 盐水 密度 向A箱中加水 0.8 左
8. 刚被拉动 有刻度部分的 1.04×105Pa 排空注射器内的空气 摩擦力 9.8×104Pa
9.马德堡半球 不变 偏小 试管中水银会下降到与管外水银相平 不会
10.BCA 尽量将吸盘内的空气排干净 不合适 100
11.机以一定的速度飞行时,迎角从0°到20°,随着迎角的增大,飞机所受升力先增大后减小,15°附近时达到最大 迎角 电风扇转动速度 θ1>θ2
12.大 小 A 增大 等于 连通器原理 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