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 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 生物试卷 (word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遵义市 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 生物试卷 (word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2 11:0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遵义天立学校初中部2021年秋期期中检测
八年级 生物试卷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把唯一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出自《淮南子·说山训》。其描述的动物运动方式依次是(  )
A.飞行、爬行 B.游泳、爬行 C.游泳、飞行 D.飞行、游泳
2.下列关于骨的基本结构包括(  )
A.骨膜、关节、骨髓 B.骨膜、骨松质、骨髓
C.骨膜、骨质、骨髓 D.骨膜、骨密质、骨髓
3.运动的产生是骨骼肌收缩或舒张,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人体运动大多数是通过骨的杠杆运动表现出来的,在运动中起动力作用的是(  )
A.骨骼 B.骨骼肌 C.关节 D.骨
4.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骨的弹性大,容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 )
A.长期单肩背书包 B.睡较柔软的弹簧床
C.注意坐、立、行的姿势 D.不参加体育运动以避免运动损伤
5.如图是屈肘动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的两端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B.②为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C.③的结构特点使它既牢固又灵活
D.骨骼肌收缩时需要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的呼吸作用
6.若在一个由草原、野兔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下图能正确能反映出野兔的数量变化趋势的是(   )
A. B. C. D.
7.八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动物行为作了下列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C.白蚁营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繁殖行为 D.乌贼遇敌害时喷出“墨汁”属于攻击行为
8.对骨折的愈合起修复作用的是( )
A.骨髓腔中的骨髓 B.骨松质中的骨髓
C.骨骺端的成骨细胞 D.骨膜内的成骨细胞
9.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下面有关该病毒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非洲猪瘟病毒形态结构
B.非洲猪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非洲猪瘟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D.非洲猪瘟病毒不能够独立生活,是分解者。
10.猫头鹰昼伏夜出,这是种( )
A.攻击行为 B.繁殖行为 C.捕食行为 D.节律行为
11.为了保护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我国建立了(  )
A.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B.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C.卧龙自然保护区 D.青海湖自然保护区
12.下列动物的行为,全都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鲫鱼觅食 鹦鹉学舌 B.金鸡报晓 蜻蜓点水
C.候鸟迁徙 作茧自缚 D.惊弓之鸟 老马识途
13.下列诗句或成语中,不包含繁殖行为的是(  )
A.探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蜒款款飞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4.在春假期间,八年级学生小明回家帮助妈妈给农作物施肥,可他没有给豌豆、菜豆施氮肥,妈妈说小明施肥施漏了,可小明给妈妈解释后,妈妈不但没有责怪他,还表扬了他,你知道小明给妈妈说的是(  )
A.豆科植物不需要氮肥
B.豆科植物的根吸收氮肥的能力强
C.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转换成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
D.根瘤菌能吸收含氮物质转给豆科植物
15.防御行为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下列动物行为不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
A.两只狗为争夺一块骨头在争斗时,失败者向胜利者表示屈服动作
B.刺猬遇到敌害时,会把全身的刺竖起来
C.鹿发现敌害时,向同伴发出危险警戒
D.金龟子遇到敌害后,会从植株上滚落到地面装死
16.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营寄生生活的细菌靠分解动植物遗体生活 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C.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D.乳酸菌和酵母菌均属于异养型细菌
17.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能应用于食品制作 B.链球菌(细菌)引起人患手癣、足癣
C.青霉素能应用于疾病防治 D.甲烷菌产生的甲烷可以用于照明
18.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酸菌,有成形细胞核,可用于制作酸奶、泡菜
B.酵母菌,多细胞真菌,可用于酿酒和制作面包
C.青霉,多细胞真菌,可在培养液中提取青霉素
D.蘑菇,大型食用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19.下列例子:①苍耳的果实挂在动物皮毛上,②蚂蚁的分工合作,③某地区蛇被大量捕杀导致老鼠猖獗,④蜜蜂采蜜。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是(  )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那里的牧民为了防止狼袭击牛羊,组织了大规模的捕狼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和牛羊争夺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以上实例说明了( )
A.有些动物对人的危害极大,必须大力捕杀 B.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D.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21.以下处理有机垃圾的方法中,最有益于城市环境保护的是(  )
A.高温焚烧 B.挖坑填埋 C.微生物发酵降解 D.倾倒入自然水体
22.下列对动物行为研究的案例中,主要应用观察法的是(  )
A.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 B.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
C.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 D.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
23.凤尾菇是常见的食用蘑菇,它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24.关于细菌、真菌的分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土壤、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内,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
B.农贸市场内空气中细菌、真菌的含量比通风的大山上要多
C.冰箱内没有细菌和真菌
D.在海底火山口附近科学家发现了细菌的分布
25.腌制的食品能较长时间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经过高温处理了,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B.盐分多,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C.缺少空气中漂浮着的菌种 D.大多细菌和真菌是对人类有益的,不会使肉腐烂
26.建造沼气池,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在沼气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
A.枯草杆菌 B.乳酸菌 C.甲烷细菌 D.根瘤菌
27.课堂上小勇同学为了回答老师的提问,举手示意。在“举手’ 这个动作过程中,有关骨骼肌所处的状态是( )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B.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28.学习行为复杂而高等的是(  )
A.信鸽 B.猴子 C.蚯蚓 D.青蛙
29.下列动物不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的是(  )
A.褐马鸡 B.白鳍豚 C.大猩猩 D.扬子鳄
30.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是(  )
A.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B.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C.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D.成员之间没有合作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30分)
31.随着共享单车的投放,绿色环保的骑车出行又成为了许多人的首选。
(1)蹬踩单车,需要运动系统的骨、关节、_____的协调配合。
(2)图中关节头和关节窝上覆盖着⑤_____,使骑行时关节更加_____。
(3)图中的③关节腔,它的内部分泌有_____,可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4)在运动中有时出现①从④处滑脱出来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发生这种现象后需要到医院或找有经验的人进行处理。
32.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共有____________ 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___ ,图中的所有动物可统称为消费者。
(3)图中鹰与兔的关系是__________。
(4)要使该食物网成为一个生态系统,需加的成分是非生物因素和____________。
33.下图是常见的微生物的形态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是细菌,与构成乙,丙的细胞相比其显著的结构特征是没有___________。
(2)与甲一样,乙和丙的细胞内没有___________,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3)甲是靠___________进行生殖的;乙和丙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___________繁殖后代。
(4)在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中,在显微镜下看到有的酵母菌上长出了大小不一的突起(如丁),这是酵母菌在进行___________生殖。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0分)
34.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 15c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 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水之间。(如上图)
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实验中加一滴清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一: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