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7-22 08:4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国威的彰显。国歌代表一种民族精神力量,能催人奋进。
这首号召性很强、激荡人心的歌,从新中国诞生的第一天起,它雄壮、激昂、高亢明亮的旋律,曾无数次伴随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在祖国东西南北中的上空激荡,在各个边境的上空激荡,在我们学校的上空激荡,在我们每个中国人民的心中激荡。
聆听歌曲,思考歌曲具有怎样的音乐特点?
节奏 节奏规整、节拍为2/4拍
旋律 采用短句短音、雄壮有力
力度 铿锵有力、富有战斗性
情绪 高亢激昂、富有革命精神
进行曲式
进行曲是一种富有节奏步伐的歌曲。 最初它产生于军队的战斗生活,用以鼓舞战士的斗争意志,激发战士的战斗热情,后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也常采用这种体裁来表达集体的力量和共同的决心。 雄劲刚健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是进行曲的基本特点。
分析歌曲
前奏部分:虽然短小,但却蕴含着整个歌曲情感和旋律发展的基础。
前奏部分像是在模仿号角的声音!是战斗的号角声!战役即将打响!中间又运用了三连音节奏像似在热情奔放的召唤人们奋起战斗! 歌曲部分:
① 为什么在“中华民族”四个字上要加上重音记号
用重音唱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② 三个“起来”有什么含义?音高越来越高?力度越来越强?
旋律往上走的,在音乐创作上叫做“上行”。表现出人民要开始反抗,挺直腰板,推翻压迫和侵略。音高越来越高、力度越来越强表现人民的斗争意识越来越强烈。
③ 为什么在“前进!前进!前进!进!”要多加个进 并加重音记号?
在三次层层向上的“起来!”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时再三强调“前进”两字,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 ,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了解歌曲
1、主创人员
2、创作背景
3、历史沿革
聂耳(1912-1935)人民音乐家、音乐活动家。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中国音乐家。从小家境贫寒,他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
田汉(1898-1968)戏剧活动家、剧作家、诗人。字寿昌。湖南长沙人。组织“左翼剧社”。创作了大量戏剧电影剧本。田汉是中国早期革命音乐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不同历史时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他写的许多歌曲都被聂耳、冼星海等人谱曲。
主创人员:
《国歌》原名叫《义勇军进行曲》,是三十年代的进步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这部电影描写了一个青年诗人参加抗日义勇军的故事。影片刚开始拍,主题歌的歌词还没有写出来,田汉就被捕了,于是,田汉在狱中把歌词写在香烟纸上,并设法让探狱的家人带出去,交给了聂耳,聂耳接到歌词后,无比激动,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谱出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这时反动派的魔爪已经伸向聂耳,党组织为了保护这位音乐家,让他暂时离开祖国。
1935年4月1日,聂耳带着《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来到日本东京,他抓紧时间修改了主题歌,并很快就寄回祖国。
在抗战的年月里,这首歌随着电影,像嘹亮的号角,传遍祖国大地,激励着无数爱国同胞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进。
创作背景
历史沿革
1935年
《义勇军进行曲》,原为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1949年9月27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1982年12月4日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一致通过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4年3月14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赋予国歌以宪法地位。
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义勇军进行曲》节拍为2/4拍,速度为进行曲速度120拍每分钟,歌曲体裁属于进行曲。在新中国成立后被中央人民政府确立为国歌,成为国体一个不可缺少部分,至今仍被广泛正式使用,《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独立主权和尊严的象征,当我们听到这首歌时,民族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热爱国歌是爱国主义的体现,所以我们要认真的唱好这首歌。爱我们的国旗,敬我们的国徽,唱我们的国歌,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情愫!
课程小结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