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2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1·cn·jy·com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与遗传因素无关
B. 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C. 狒狒群体内存在比较严格的等级次序,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D.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多【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 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
B.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
C. 动物强大的运动能力,有利于提高其存活和繁殖机会
D. 动物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只发生在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个体之间
3. 下列关于动物的行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蜘蛛结网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获得的一种行为
B.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C.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D. 草原上头羊带领羊群觅食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2-1-c-n-j-y
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版权所有:21教育】
4. 下列骨、关节和肌肉的模式图中, 正 确的是()
A.
B.
C.
D.
5. 下列关于运动系统的叙述 正 确的是()
A. 所有动物体内都有骨骼 ( http: / / www.21cnjy.com )
B. 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C. 在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叫做韧带
D. 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就能正常运动21教育网
6. 请你模仿做一下:手拿一个苹果,从桌面放到嘴边准备咬。这个过程中,上臂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 同时收缩 B. 肱二头肌收缩和肱三头肌舒张
C. 同时舒张 D. 肱二头肌舒张和肱三头肌收缩
7. 一只饥饿的蟾蜍捉住了一只苍蝇,吃掉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了一会,又捉住了一只大野蜂,被大野蜂螯刺了一下舌头;又一只大野蜂飞过,蟾蜍伏着头不予理睬了;又飞来一只苍蝇,蟾蜍捉住了苍蝇,吃掉了。下列陈述中, 正 确的是( )
A. 蟾蜍没有吃第二只大野蜂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因为已经吃饱了
B. 资料中描述的蟾蜍的行为均属于学习行为
C. 在资料中大野蜂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D. 苍蝇、大野蜂、蟾蜍属于同一动物类群
8. 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社会性行为的是()
A. 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觅食
B. 平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单独行动或雌雄相伴的狼,到了冬季就集合成群,群体中有首领、有分工的,并能通过多种方式保持联系
C. 岩洞里居住着数百只蝙蝠,它们悬挂在洞顶岩壁上,有各自固定的位置
D. 固着在海底的珊瑚群,繁殖季节在潮汐到达高潮时,统一行动,同时产卵
9. 下列动物行为中,能起到 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一组是()
①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 ②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③蚂蚁相互碰触角
④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⑤遇到猎豹追捕,瞪羚会急转弯 ⑥狗一路走一路撒尿.
A. ①③⑤⑥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⑥ D. ①②③⑤
10. 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叙述, 不 正 确的是 ( )
A. 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 蜜蜂采蜜,可以帮助植物传粉
C. 青蛙捕捉害虫,可以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
D. 大量增加羊的数量,可以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www-2-1-cnjy-com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11. 在动物界中,有些动物为了完成某种行为,不惜冒险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试就下面三个实例,分析说明这三种行为各有什么意义。 21*cnjy*com
例1、电视台常播出一些动物表演的杂技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目。如:小狗算算术、狗熊骑自行车、猴子走钢丝等。在这些精彩节目的背后,动物们都要进行艰苦的训练。如猴子走钢丝前,先要在粗一些、弹性及稳固性强一些的钢管、竹竿上,再在细一些、弹性强、易摇摆的钢丝上进行千百次的练习,我们才能观赏到精彩、刺激的动物杂技节目。
(1)对动物们来说,表演节目属于_________行为。
(2)这些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_______ 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________ 而获得的。
例2、小明养了一只狗取名“叮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初,小明喊“叮当”时,它总是无动于衷。于是小明想了一个办法:每次喊完“叮当”后,都给它一些食物。慢慢地,小狗听见喊“叮当”时就跑过来,还会做一些“高难”动作。
(1)小明训狗成功,是以“叮当”具有____________行为为基础的。
(2)“叮当”的行为主要是受________ 系统的调节。
(3)“叮当”的行为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对环境_______ 的结果。
例3、根据蜜蜂的生活习性回答下列问题:
(1)蜂群内有蜂王、工蜂、雄蜂三种蜂。它们分工明确,互相协作,这是蜜蜂的______行为。
(2)遇到敌害时,工蜂会群起护巢,这是蜜蜂的 __________行为。
(3)蜂王和雄蜂交配、产卵,这是蜜蜂的_____________行为。
(4)新、老蜂王相遇,会咬杀至蜂群只剩下一个蜂王,这是蜂王的______行为。
12. 蚂蚁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每个群体中有蚁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雄蚁和工蚁。蚁后的主要职能是产卵、繁殖后代;雄蚁的职能是与蚁后交配,工蚁的主要职能是筑巢,觅食、护卵、饲喂幼蚁、保卫等。根据动物的行为特点,分析回答。
(1)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它靠______传递信息。(填“语言”、“动作”或“气味”)
(2)小明说:“像蚂蚁这样的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你认为小明说得对吗?答:______。
(3)像蚂蚁一样营社群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_,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这是______的重要特征。(填“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或“社会行为”)
(4)哪些动物像蚂蚁一样营社群生活?请举出其中一例。答:如______。
13. 每到秋天,北方的严寒气候不再适合一些鸟类生存,它们便会飞往温暖的南方。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动物行为的来源看,鸟类的迁 ( http: / / www.21cnjy.com )徙属于 行为。从动物行为的类型来看,鸟类迁徙属于 行为。21cnjy.com
(2)鸟类在迁徙的过程中会群聚在一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动物行为的类型来看,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鸟类在遇到危险后会立即躲避,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3)春天来临,鸟类又会回到北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暖花开,小鸟忙着搭建鸟巢、产卵等。从动物行为的类型看,此时鸟类的行为属于 行为。2·1·c·n·j·y
(4)鸟类和 (填“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才会发生攻击行为。
(5)鸟类的以上行为对鸟类有何意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
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的本领越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适应各种复杂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学习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如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学会走简单的“T”形迷宫要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而脊椎动物如黑猩猩能利用箱子取香蕉吃,学习行为比无脊椎动物更为高等、复杂.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是与遗传因素无关。狒狒群体内存在比较严格的等级次序,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故选A。 www.21-cn-jy.com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动物的运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行为,掌握动物的运动系统以及动物行为的类型及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动物的学习行为需要不断强化,否则会消退甚至消失,而不是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A错误;
B.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而不是由骨和肌肉组成,B错误;
C.动物强大的运动能力,有利于其觅食和避敌,提高其存活和繁殖机会,C正确;
D.动物群体间都有信息交流,而不是只发生在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个体之间,D错误。
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3.【答案】A
【解析】解:A、蜘蛛结网是动物生来就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错误。
B、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正确。
C、学习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正确。
D、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草原上头羊带领羊群觅食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正确。
故选:A。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掌握各种行为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1*cnjy*com
4~10.【答案】B 、B 、B 、C 、B 、C 、D
【解析】
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骨、关节、骨骼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
【解答】
A.只有一组肌肉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不能准确的完成一个动作,故A错误;
B.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故B正确;
C.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同一骨上,不能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活动,故C错误;
D.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两个关节分别固定在第三块不同的骨上,当骨骼肌收缩时,也不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完成一个准确的动作,故D错误。
故选B。
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解答】
A.不是所有动物体内都有骨骼,如蚯蚓的体内没有骨骼,A错误;
B.一块骨骼肌一般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B正确;
C.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通过肌腱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C错误;
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错误。
故选B。
3.【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解答】
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手拿一个苹果,从桌面放到嘴边准备咬,这个过程中处于屈肘状态,肱二头肌收缩和肱三头肌舒张。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4.【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等知识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解答】
A.蟾蜍没有吃第二只大野蜂,是因为被大野蜂螯刺了一下舌头,A错误;
B.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错误;
C.在资料中大野蜂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是先天性行为,C正确;
D.苍蝇、大野蜂是节肢动物,蟾蜍蟾蜍是两栖类,不属于同一动物类群,D错误。
故选C。
5.【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的社会行为,可以从社会行为的特点来考虑。
【解答】
ACD.一只母鸡带着自己孵出的一群小鸡觅食、岩洞里居住着数百只蝙蝠,它们悬挂在洞顶岩壁上,有着各自固定的位置、附着在海底珊瑚上的珊瑚虫,繁殖季节在潮汐到达高潮时,同时产卵,都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都不属于社会行为,故ACD错误;
B.平时单独行动或雌雄相伴的狼,到了冬季就集合成群,形成有首领有分工的、并能利用各种通讯手段保持联系的集体,表明有明确的分工或严格的等级,因此属于社会行为,故B正确。
故选B。
6.【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信息交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动物通讯的方式。
【解答】
①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是通过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的,①正确;②鸟类的各种鸣叫声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的,②正确;③蚂蚁相互碰触角是通过动作进行信息交流的,③正确;④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把海水染黑,是为了掩护自己逃跑,不是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④错误;⑤遇到猎豹追捕,瞪羚会急转变,这属于动物的防御行为;不是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⑤错误;⑥狗一路走一路撒尿这是用动作进行信息交流,⑥正确。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7.【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
A.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
B.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B正确;
C.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动物是消费者,是食物链中主要环节之一,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青蛙捕捉害虫,可以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C正确;
D.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如果草原上大量增加羊的数量,就会严重破坏草原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遭受破坏,D不正确。
故选D。 【出处:21教育名师】
11.【答案】例1
(1)学习
(2)遗传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素;学习
例2
(1)学习
(2)神经
(3)适应
例3
(1)社会
(2)防御
(3)繁殖
(4)攻击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的行为,以及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为对生殖生存的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学会运用动物的行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解答】
例1
(1)表演节目是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
(2)学习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例2
(1)小狗做动作是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是以“叮当”具有学习行为为基础。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3)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在体内外刺激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例3
(1)社会行为是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它们所具有的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蜂群内有蜂王、工蜂、雄蜂三种蜂,这是蜜蜂群体的分工合作,是社会行为。
(2)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是防御行为,遇到敌害时,工蜂会群起护巢,这是蜜蜂的防御行为。
(3)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子代的哺育等;蜂王和雄蜂交配、产卵,这是蜜蜂的繁殖行为。
(4)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新、老蜂王相遇会相互咬杀是为了争夺配偶,是动物的攻击行为。
故答案为:
例1
(1)学习
(2)遗传因素;学习
例2
(1)学习
(2)神经
(3)适应
例3
(1)社会
(2)防御
(3)繁殖
(4)攻击
12.【答案】气味 对 分工 社会行为 蜜蜂
【解析】解:(1)动物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蚂蚁的触角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它们之间是通过触角传递信息的,因此气味成了蚂蚁信息交流的方式。
(2)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所以小明说的是正确的。
(3)像蚂蚁一样营社群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4)蜜蜂、狒狒、猴群等动物像蚂蚁一样营社群生活。
故答案为:(1)气味;
(2)对;
(3)分工;社会行为;
(4)蜜蜂。
动物的社会行为具有以下特点:群体内部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哺乳动物群体内还有明显的等级。群体中分工合作时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声音、形体姿态、动作及气味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社会行为的特点。
13.【答案】(1)先天性 节律 (2)社群 防御 (3)繁殖 (4)同种 (5)有利于鸟类的生存和繁衍后代 【来源:21cnj*y.co*m】
【解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所以从动物行为的来源看,鸟类的迁徙属于先天性行为。从动物行为的类型来看, 鸟类迁徙属于节律行为。
(2)从动物行为的类型来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鸟类的这种行为属于社群行为,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这种行为对于维持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有重要的意义。防御行为是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各种行为, 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集体防御等。因此鸟在遇到危险后会立即躲避, 这种行为属于防御行为。
(3)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筑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4)攻击行为: 同种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发生攻击行为的双方很少受到致命的伤害, 只要一方表示臣服, 优势方立即停止进攻;优势方优先获得食物,优先享有配偶.因此攻击行为有利于种族繁衍和生存。
(5)鸟类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都有利于鸟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后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