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2.2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2.2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4 17:1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肾”之称
B. 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是指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
D. 草原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最强【来源:21cnj*y.co*m】
2. 鄂州,以湖而名,依水而兴。境内拥有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湖泊100多个,是著名的“百湖之市”。如图是我市某湖泊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中,阳光对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植物的分布没有影响
B. 该食物网中,鱼和鹭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C. 该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 水生植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3. 沙漠中有的灌木常寄生在被称为猫爪藤的植物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寄生灌木对猫爪藤的影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当干旱不严重时,三种影响程度的猫爪藤果实数相同。如图是干旱较严重时,寄生灌木对猫爪藤的影响程度和猫爪藤果实数的关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寄生灌木与猫爪藤属于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系统中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
B. 寄生灌木对猫爪藤果实数的影响,与非生物因素中水的变化相关
C. 干旱不严重时,被寄生灌木轻度影响的猫爪藤果实数最多
D. 干旱较严重时,被寄生灌木重度影响的猫爪藤果实数最少
4. 下列语句中,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一山难容二虎”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5. 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 “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6.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描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下列与其明显不同的是()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7. 下列有关生物圈、生态系统及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温度和水
B. 生物圈包括全部的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
C. 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D. 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版权所有:21教育】
8. 下列词语不能体现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人间四月,草长莺飞 B. 密树繁叶,遮天蔽日
C. 春天来了,一片绿色 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9.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光照时间有直接关系
B. 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不仅仅是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 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影响环境
10. 《中国诗词大会》带动了全民学诗词热潮,许多诗词中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诗句中所反映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物适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环境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环境影响生物
C. “春风又绿江南岸”——生物影响环境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适应环境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11.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生物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据此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影响以下生物生活或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苹果、梨、桃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______;牵牛花昼开夜合______;夏日,大雨过后蚯蚓爬到地面上来--______。
(2)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描述了生物之间的______关系。诗句“草盛豆苗稀”描述了生物之间的______关系。
(3)旗形树的树冠是对______的适应。骆驼刺的茎上长着刺状、坚硬的小绿叶,根系发达,一般长达15-20米,这些特点是对______环境的适应。莲的根状茎和叶柄中都有发达的气腔,这是对______环境的适应。
(4)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请分别写出植物、动物影响环境的一个实例______;______。
12. 生活中我们常会用到一些描述生物与生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谚语或诗句,这些谚语或诗句也蕴含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分析下列的谚语或诗句,请利用所学生物知识回答问题。
(1)请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暗含的食物链补充完整: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黄雀被大量捕杀.那么在一定时间内蝉的数量将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2·1·c·n·j·y
(2)“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黄鼠狼和鸡之间是________关系。
(3)“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在强调________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非生物因素。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能将花瓣中的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并供植物体重新利用。
13. 浙江青田县稻鱼生态系统有着“六月鱼苗放下田,九月再闻稻花香”的景象,被评为首批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下图为稻鱼生态系统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稻鱼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水稻 ( http: / / www.21cnjy.com )、稗草等属于________,稻飞虱、泥包虫等昆虫和鱼类属于________。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在该生态系统中,鱼类取食杂草,可以缓解杂草与水稻的________关系,有利于水稻生长。
(3)在该生态系统中,稻飞 ( http: / / www.21cnjy.com )虱、泥包虫等害虫可能使水稻减产,但它们同时是鱼类的食物,人们经常养殖鲤鱼来防治害虫,请写出养殖鲤鱼防治害虫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4)由下表可知,稻鱼种养结合模式的化肥使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相比常规水稻种植模式明显________,这是因为鲤鱼排出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和钾等元素。这种种养结合模式有效地增加土壤肥力,促进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循环。
模式 化肥使用量(kg/hm2) 农药使用量(kg/hm2)
常规水稻种植模式 1883 7.02
稻鱼种养结合模式 1597 4.20
节约比例 15.2% 40.2%
(5)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________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在稻鱼生态系统中,人们很少使用农药,所以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危害较小。
(6)相比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稻鱼种养结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物种的多样性,使得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增强。综合来看,稻鱼种养结合模式不仅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而且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缓解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是生态农业的典范。
www.21-cn-jy.com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因素的概念,生态系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成、类型,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掌握生态因素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之称,A错误;
B.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B错误;
C.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和它生存的环境包括空气、水和温度等,二者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主要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如一片农田就称为生态系统,因为农田里既包括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又包括生物部分。C正确;
D.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D错误。
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2.【答案】A
【解析】解:A、生态系统中,阳光是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生植物的分布的非生物因素,错误。
B、该食物网中,鱼和鹭都以虾为食,属于竞争关系,鹭又以鱼为食,又属于捕食关系,正确。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但这种功能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若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该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正确。
D、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指绿色植物,水生植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正确。
故选:A。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1-c-n-j-y
3.【答案】C
【解析】解:A、生态系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寄生灌木与猫爪藤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正确。
B、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寄生灌木对猫爪藤果实数的影响,与非生物因素中水的变化相关,正确。
C、当干旱不严重时,三种影响程度的猫爪藤果实数相同,错误。
D、干旱较严重时,被寄生灌木重度影响的猫爪藤果实数最少,正确。
故选:C。
据图分析,横坐标是寄生灌木的影响程度,纵坐标是猫爪藤果实产量,则影响程度越严重,果实产量减少。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1*cnjy*com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掌握生物之间的关系及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环境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A.“一山不容二虎”的大体意思是两只老虎为争夺领地、食物、配偶等发生的争斗,属于攻击行为,是生物对生物的影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符合题意;
C.螳螂捕蝉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成语“螳螂捕蝉”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www-2-1-cnjy-com
5.【答案】A
【解析】解:A、“雨露滋润禾 ( http: / / www.21cnjy.com )苗壮”意思是禾苗可以吸收水分,满足树的生长需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A错误;
B、鱼儿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就会死亡。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因此生物依赖环境,B正确;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C正确;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正确。
故选:A。
生物生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适应一定的环境又受到环境的制约,生物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而生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出处:21教育名师】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实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解答】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橘在南方生长得很好,在北方生长不好,主要是南方、北方温度不同造成的,是说橘是热带水果,适宜生长在高温的南方,北方温度低不适宜橘子的生长,故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结不出甜美多汁的果实,体现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意思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属于竞争关系,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体现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阳光对生物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符合题意;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体现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7.【答案】C
【解析】略
8.【答案】B
【解析】A、C项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项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项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1教育网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难度不大,理解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是解题关键。
【解答】
A.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光照时间有直接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故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
D.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cnjy.com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解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键是熟知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解答】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和豆苗争夺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草盛豆苗稀”景象,体现了环境中的生物因素(草)影响生物(豆苗)的生活,A错误;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B正确;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C错误;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21*cnjy*com
11.【答案】(1)温度;受阳光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气
(2)捕食;竞争
(3)单侧风;干旱;水
(4)岩石表面的地衣能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土壤层的形成等;在土壤中穴居的蚯蚓能疏松土壤;蚯蚓排出的粪便能,提高土壤肥力;鼠对农作物、草原等有破坏作用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环境的关系,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解答】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主要是南方、北方温度不同造成的,苹果是温带水果,适宜生长在温暖的北方,南方温带高不适宜苹果的生长,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牵牛花昼开夜合,这是因为在阳光下,清晨,花的表皮细胞内的膨胀压大,上表皮细胞(花瓣内侧)生长得快,于是花瓣便向外弯曲,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蚯蚓靠湿润的体表来呼吸的,其体壁密布毛细血管,土壤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大雨过后,由于雨水把土壤中的缝隙塞满,导致土壤中的氧减少使蚯蚓无法正常呼吸,所以爬出洞穴。因此,影响以下生物生活或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苹果、梨、桃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温度;牵牛花昼开夜合受阳光影响;夏日,大雨过后蚯蚓爬到地面上来--空气。
(2)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大鱼、小鱼分别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是捕食关系。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山上的旗形树,树冠像一面旗帜是单侧风非生物因素的影响。骆驼刺的茎上长着刺状、坚硬的小绿叶,根系发达,一般长达15-20米,属于生物适应干旱环境的表现。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睡莲根、茎内部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里面储存着空气,以满足根、茎、叶对氧气的需要。因此,睡莲根和茎内部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因此,旗形树的树冠是对单侧风的适应。骆驼刺的茎上长着刺状、坚硬的小绿叶,根系发达,一般长达15-20米,这些特点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莲的根状茎和叶柄中都有发达的气腔,这是对水环境的适应。
(4)植物影响环境的实例举例如下:绿色植物能增加大气湿度,净化空气;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够防风固沙;岩石表面的地衣能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土壤层的形成等。动物影响环境的实例举例如下:在土壤中穴居的蚯蚓能疏松土壤;蚯蚓排出的粪便能,提高土壤肥力;鼠对农作物、草原等有破坏作用等。
故答案为:
(1)温度;受阳光影响;空气
(2)捕食;竞争
(3)单侧风;干旱;水
(4)岩石表面的地衣能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土壤层的形成等(举出正确一例即可得分);在土壤中穴居的蚯蚓能疏松土壤;蚯蚓排出的粪便能,提高土壤肥力;鼠对农作物、草原等有破坏作用等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2.【答案】(1)蝉→螳螂→黄雀;减少
(2)捕食
(3)水(雨水、水分)
(4)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统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的功能、食物链的正确书写、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实例、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解答】
(1)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由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即: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因此,螳螂捕食蝉,黄雀捕食螳螂组成的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因为黄雀捕食螳螂,所以如果黄雀被大量捕杀,那么螳螂会因为天敌减少,数量增多,从而造成在一定时间内蝉的数量将减少。
(2)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竞争、寄生、合作等。黄鼠狼吃鸡,属于吃与被吃的捕食关系。因此,“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黄鼠狼和鸡之间是捕食关系。
(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因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在强调水分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非生物因素。
(4)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是分解者。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因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能将花瓣中的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并供植物体重新利用。
故答案为:
(1)蝉→螳螂→黄雀;减少
(2)捕食
(3)水(雨水、水分)
(4)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1·cn·jy·com
13.【答案】(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2)竞争
(3)水稻→稻飞虱(泥包虫)→鲤鱼
(4)减少;物质
(5)食物链
(6)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富集现象以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相关知识。
【解答】
(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部分。水稻、稗草等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产者;稻飞虱、泥包虫等昆虫和鱼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消费者.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可知,图中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包括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稻飞虱、泥包虫等害虫可能使水稻减产,但它们同时是鱼类的食物,由此构成的食物链:水稻→稻飞虱→鱼类;水稻→泥包虫→鱼类。
(4)据表中数据可见:稻鱼种养结合模式的化肥使用量相比常规水稻种植模式明显减少,原因是鲤鱼排出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和钾等元素。这种种养结合模式有效地增加土壤肥力,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
(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弱。相比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稻鱼种养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物种的多样性,使得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增强。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