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1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阶段重点突破练(四)(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1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阶段重点突破练(四)(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7-22 10:0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阶段重点突破练(四)
一、氯气的性质
1.下列有关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液氯可使湿润的红布条褪色,所以液氯具有漂白性
B.氯气没有漂白性,但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C.在通常情况下,氯气可以和任何金属直接化合
D.氯气有毒,可以用澄清石灰水吸收尾气
2.下列有关Cl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氯水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中存在H+和漂白性物质
B.在加压条件下,氯气转化为液氯,可贮存于钢瓶中,便于运输和使用
C.舍勒在实验中意外地发现了一种黄绿色气体,并将该气体的组成元素命名为氯
D.氯气常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领域
3.某化学教师为 “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图装置的实验。实验操作: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
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若在棉花球外沿滴一滴紫色石蕊溶液,可根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二、氯水和次氯酸的性质
4.下列关于氯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水、液氯、氯气是同种物质的三种状态
B.新制氯水保存在无色试剂瓶中
C.新制氯水能杀菌消毒是因为Cl2有毒,能毒杀细菌
D.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增强
5.下列关于HCl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ClO不稳定,见光易分解
B.HClO是强酸
C.HClO是强氧化性酸
D.HClO能杀菌消毒
6.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
A.向新制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H+、HClO)
B.新制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
C.镁粉加入新制氯水中,有无色气泡产生(H+)
D.将有色布条放入新制氯水中,有色布条褪色(HCl)
7.(2021·哈尔滨高一质检)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B.溶液呈浅黄绿色,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C.向氯水中加入NaOH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D.加入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ClO-存在
三、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相关应用
8.已知浓盐酸和次氯酸钙能发生如下反应:
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  )
①CO2 ②HCl ③H2O(g) ④H2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9.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备无水氯化铁,已知无水氯化铁易潮解变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烧瓶B中制备氯气的反应物为二氧化锰和稀盐酸
B.装置C、D中分别盛有浓硫酸、饱和食盐水
C.装置E和装置F之间需要增加一个干燥装置,才能制得无水氯化铁
D.装置F的作用是检验有无氯气逸出
10.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备无水AlCl3(183 ℃升华,遇潮湿空气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过程中e装置中可能产生白雾
B.b、c装置中分别盛装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
C.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装置d处酒精灯,再点燃装置a处酒精灯
D.实验后向烧瓶中加入足量硝酸银和稀硝酸,可确定生成的MnCl2的质量
四、氯及其化合物的综合考查
11.(2021·吉林高一检测)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运,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B.洁厕灵不能与“84”消毒液混用,原因是两种溶液混合产生的HClO易分解
C.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是因为漂白粉中的CaCl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
D.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
12.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  )
①氯气 ②液氯 ③新制氯水 ④氯气的四氯化碳溶液 ⑤盐酸 ⑥盐酸与少量漂白粉的混合溶液
A.①②③ B.①②③⑥
C.③⑥ D.③④⑥
13.下列实验或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4.下列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将氯气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
B.向“84”消毒液中滴加白醋可增强其漂白作用:ClO-+H+===HClO
C.实验室制Cl2:MnO2+4H++2Cl-Mn2++Cl2↑+2H2O
D.Cl2与石灰乳反应:Cl2+2OH-===Cl-+ClO-+H2O
15.实验室用如下装置制取氯气,并用氯气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盛有浓盐酸,B中盛有MnO2,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E中为红色干布条,F中为红色湿布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对比E和F中现象的差异可得出的结论是 。
(3)装置C和D中试剂各为 。
(4)装置G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试剂X的作用: 。
(6)家庭中常用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清洁卫生。某品牌消毒液包装上说明如下图。
注意事项: 1.本品对棉织品有漂白脱色作用,对金属制品有腐蚀作用。 2.密封保存,请勿与洁厕灵同时使用。 3.保质期为一年。
①与洁厕灵同时使用会产生有毒的氯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需密封保存的原因: 。
16.从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角度学习、研究物质的性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下是氯元素形成物质的“价—类”二维图的部分信息。
(1)根据图中信息,写出任意两种氯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
(2)写出高氯酸(HClO4)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HCl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①请任意写出一个体现HCl氧化性的离子方程式: 。
②浓盐酸可做还原剂在加热条件下与MnO2发生反应制取Cl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Cl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①请结合上图说明原因: 。
②潮湿的Cl2与Na2CO3混合制取少量Cl2O的反应中,Cl2既体现了氧化性,也体现了还原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阶段重点突破练(四)
一、氯气的性质
1.下列有关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液氯可使湿润的红布条褪色,所以液氯具有漂白性
B.氯气没有漂白性,但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C.在通常情况下,氯气可以和任何金属直接化合
D.氯气有毒,可以用澄清石灰水吸收尾气
答案 B
解析 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液氯没有漂白性,A项错误;氯气没有漂白性,但通入品红溶液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B项正确;在点燃或加热的情况下,氯气可以和大多数金属直接化合,C项错误;氯气有毒,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而澄清石灰水中的OH-浓度很低,吸收效果不好,D项错误。
2.下列有关Cl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氯水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中存在H+和漂白性物质
B.在加压条件下,氯气转化为液氯,可贮存于钢瓶中,便于运输和使用
C.舍勒在实验中意外地发现了一种黄绿色气体,并将该气体的组成元素命名为氯
D.氯气常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领域
答案 C
解析 Cl2与H2O反应生成HCl和HClO,前者电离出H+,使石蕊溶液变红,后者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所以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A正确;氯气易液化,在加压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液氯,液氯在常温下不与铁反应,故可贮存于钢瓶中,便于运输和使用,B正确;舍勒在实验中意外地发现了一种黄绿色气体,当时他并未确认该气体的组成成分,后经化学家戴维确认该气体只含有一种元素并将该元素命名为氯,C错误;Cl2的用途广泛,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领域,D正确。
3.某化学教师为 “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图装置的实验。实验操作: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
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若在棉花球外沿滴一滴紫色石蕊溶液,可根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知,Na和Cl2发生反应生成NaCl固体,对应的现象是火焰为黄色,有白烟(NaCl)生成,为防止污染空气,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
二、氯水和次氯酸的性质
4.下列关于氯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水、液氯、氯气是同种物质的三种状态
B.新制氯水保存在无色试剂瓶中
C.新制氯水能杀菌消毒是因为Cl2有毒,能毒杀细菌
D.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增强
答案 D
5.下列关于HCl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ClO不稳定,见光易分解
B.HClO是强酸
C.HClO是强氧化性酸
D.HClO能杀菌消毒
答案 B
解析 HClO是弱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
6.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
A.向新制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H+、HClO)
B.新制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
C.镁粉加入新制氯水中,有无色气泡产生(H+)
D.将有色布条放入新制氯水中,有色布条褪色(HCl)
答案 D
解析 新制氯水中含有Cl2、H2O、HClO、H+、Cl-、ClO-及少量OH-。A项,H+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HClO具有漂白性,使红色的石蕊溶液褪色,正确;B项,Cl-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正确;C项,镁粉与H+反应放出氢气,正确;D项,HClO能使有色布条褪色,HCl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错误。
7.(2021·哈尔滨高一质检)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B.溶液呈浅黄绿色,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C.向氯水中加入NaOH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D.加入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ClO-存在
答案 B
解析 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则加入有色布条后,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故A错误;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则氯水呈浅黄绿色,说明有Cl2分子存在,故B正确; 向氯水中加入NaOH粉末,Cl2、HClO、H+都和NaOH反应,不会有气泡产生,现象是氯水浅黄绿色消失,故C错误;加入AgNO3溶液,Cl2、Cl-都和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D错误。
三、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相关应用
8.已知浓盐酸和次氯酸钙能发生如下反应:
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  )
①CO2 ②HCl ③H2O(g) ④H2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中可能存在碳酸钙,则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发生反应: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CaCO3+2HCl===CaCl2+CO2↑+H2O;浓盐酸易挥发,且生成的Cl2中会混有水蒸气,则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为CO2、HCl、H2O(g),若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生成的HClO见光分解,会生成氧气。
9.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备无水氯化铁,已知无水氯化铁易潮解变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烧瓶B中制备氯气的反应物为二氧化锰和稀盐酸
B.装置C、D中分别盛有浓硫酸、饱和食盐水
C.装置E和装置F之间需要增加一个干燥装置,才能制得无水氯化铁
D.装置F的作用是检验有无氯气逸出
答案 C
解析 干燥装置应在除杂装置后,装置C、D中分别盛有饱和食盐水、浓硫酸;装置F中挥发出的水蒸气易逆行进入装置E,需在装置E、F之间增加干燥装置;装置F是尾气处理装置。
10.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备无水AlCl3(183 ℃升华,遇潮湿空气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过程中e装置中可能产生白雾
B.b、c装置中分别盛装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
C.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装置d处酒精灯,再点燃装置a处酒精灯
D.实验后向烧瓶中加入足量硝酸银和稀硝酸,可确定生成的MnCl2的质量
答案 A
解析 d装置中产生的AlCl3受热易升华,f装置中的水蒸气挥发到e装置中,由于氯化铝遇潮湿空气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白雾,所以在e装置中可能产生白雾,A正确;a装置产生Cl2,同时有HCl和水蒸气逸出,所以b装置中应该是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气体,c装置应该是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得到干燥、纯净的Cl2,b中盛装饱和NaHCO3溶液,与酸反应产生CO2气体,引入杂质,同时NaHCO3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Cl2,B错误;由于金属铝是活泼的金属,极易被氧化,所以首先点燃装置a处酒精灯,然后点燃装置d处酒精灯,C错误;实验室制取氯气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下降,当浓盐酸变成稀盐酸时,反应停止,此时反应后的溶液中仍然有盐酸,所以不能通过测定AgCl的质量来确定生成的MnCl2的质量,D错误。
四、氯及其化合物的综合考查
11.(2021·吉林高一检测)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运,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B.洁厕灵不能与“84”消毒液混用,原因是两种溶液混合产生的HClO易分解
C.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是因为漂白粉中的CaCl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
D.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
答案 D
解析 洁厕灵不能与“84”消毒液混用,原因是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氯离子生成有毒性的氯气,B错误;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是因为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与空气中的H2O、CO2反应生成次氯酸和CaCO3,C错误。
12.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  )
①氯气 ②液氯 ③新制氯水 ④氯气的四氯化碳溶液 ⑤盐酸 ⑥盐酸与少量漂白粉的混合溶液
A.①②③ B.①②③⑥
C.③⑥ D.③④⑥
答案 C
解析 ①氯气、②液氯、④氯气的四氯化碳溶液,都没有水,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③新制氯水,含有H+和次氯酸,可以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⑤盐酸只有酸性,只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不能使其褪色;⑥盐酸与少量漂白粉的混合溶液,含有H+和次氯酸,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13.下列实验或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A
解析 A对,常温下,KMnO4固体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B错,Cl2和HCl都能被NaOH溶液吸收,应选用饱和食盐水;C错,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不能用于尾气处理,要选用NaOH溶液;D错,氯水中含有HClO,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其pH。
14.下列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将氯气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
B.向“84”消毒液中滴加白醋可增强其漂白作用:ClO-+H+===HClO
C.实验室制Cl2:MnO2+4H++2Cl-Mn2++Cl2↑+2H2O
D.Cl2与石灰乳反应:Cl2+2OH-===Cl-+ClO-+H2O
答案 C
15.实验室用如下装置制取氯气,并用氯气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盛有浓盐酸,B中盛有MnO2,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E中为红色干布条,F中为红色湿布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对比E和F中现象的差异可得出的结论是 。
(3)装置C和D中试剂各为 。
(4)装置G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试剂X的作用: 。
(6)家庭中常用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清洁卫生。某品牌消毒液包装上说明如下图。
注意事项: 1.本品对棉织品有漂白脱色作用,对金属制品有腐蚀作用。 2.密封保存,请勿与洁厕灵同时使用。 3.保质期为一年。
①与洁厕灵同时使用会产生有毒的氯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需密封保存的原因: 。
答案 (1)MnO2+4H++2Cl-Mn2++Cl2↑+2H2O (2)E中干布条不褪色,F中湿布条褪色 Cl2没有漂白性,HClO有漂白性 (3)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4)Cl2+2I-===2Cl-+I2 (5)Cl2+2OH-===Cl-+ClO-+H2O (6)①Cl-+ClO-+2H+===Cl2↑+H2O
②NaClO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HClO,HClO不稳定易分解
解析 实验室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氯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水,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杂质,依次通过干燥有色布条、湿润有色布条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再通过装置G验证氯气的氧化性,氯气有毒,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
16.从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角度学习、研究物质的性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下是氯元素形成物质的“价—类”二维图的部分信息。
(1)根据图中信息,写出任意两种氯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
(2)写出高氯酸(HClO4)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HCl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①请任意写出一个体现HCl氧化性的离子方程式: 。
②浓盐酸可做还原剂在加热条件下与MnO2发生反应制取Cl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Cl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①请结合上图说明原因: 。
②潮湿的Cl2与Na2CO3混合制取少量Cl2O的反应中,Cl2既体现了氧化性,也体现了还原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Cl2O、Cl2O3、ClO2、Cl2O5、Cl2O7等(任意两种)
(2)HClO4+NaOH===NaClO4+H2O
(3)①Zn+2H+===Zn2++H2↑(或Fe+2H+===Fe2++H2↑等其他合理答案)
②MnO2+4HCl(浓)MnCl2+Cl2↑+2H2O
(4)①Cl2中Cl元素化合价为0价,氯元素还有-1价以及+1价等价态,因此氯元素化合价也可以升高,氯气体现还原性;氯元素化合价也可以降低,氯气体现氧化性
②2Cl2+2Na2CO3+H2O===2NaHCO3+2NaCl+Cl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