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运动的快慢(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练习——运动的快慢(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2 10:4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步练习——运动的快慢
一、单选题
1.海洋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100km/h,下列运动速度与其最接近的是(  )
A.运动员在跑道上跑步
B.人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
C.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D.飞机在高空飞行
2.甲、乙两小车沿同一直线相向而行,其s-t图像如图(a)、(b)所示。当甲经过P点时,乙刚好经过Q点,再过3秒,甲、乙两车相距4米,则P、Q两点间的距离(  )
A.可能为8米 B.可能为12米
C.一定为16米 D.一定为20米
3.某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第1 s时间内,他跑了4 m,第2 s时间内跑了8 m,冲刺时的速度是12 m/s,他用10 s跑完全程。这位运动员的前2s的平均速度应该是(  )
A.8 m/s B.6 m/s C.10 m/s D.12 m/s
4.2021年东京奥运会,苏炳添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跑出9.83秒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如图为半决赛时冲刺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较大的物体一定比速度较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判断图中运动员运动快慢的方法是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C.藏羚羊奔跑速度可达72km/h,比苏炳添比赛时的速度慢
D.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速度保持不变
5.在校园楼梯、走道上禁止奔跑,我们在走道上行走速度合适的是(  )
A.1cm/s B.1dm/s C.1m/s D.10m/s
6.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s,甲运动6s时通过的路程为6m,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m。在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  )
A.可能是图线a B.一定是图线b
C.可能是图线b D.一定是图线c
7.小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全程6km。 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4km/h,则她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4km/h B.4.8km/h C.5km/h D.6km/h
8.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0~20s内物体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5~1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0m
C.在0~10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4m/s
D.在0~5s内与10~20s内物体的速度之比为2∶1
9.小明不慎将一瓶矿泉水从二楼阳台滑落,忽略空气阻力,则这瓶矿泉水在下落过程中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10.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
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二、综合题
11.图甲为利用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受超声波信号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距离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自动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并显示物体的距离(s)——时间(t)图象。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1)某次检测车速时,从传感器发出到接受超声波信号用了0.4 s,求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米。
(2)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将物体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利用传感器测得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在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
( )
12.光速的测定在物理学中有多种方法,迈克耳逊曾用类似于下述方法在地球上较精确测定了光速。将激光发射器和接收装置按图示位置固定,装置a是四个侧面均镀有高反光涂层的正方体,可绕固定的中心轴转动(图示为俯视图),当正方体转动到图示位置静止时,激光束恰能以角照射到某侧面中心P点处,反射到相距几十公里外的一个山顶上,经此处的光反射器(内部结构未画出,不计光在其中的传播时间)反射后,平行于原光线射到正方体另一侧面中心Q点处,最终被接收装置接收到。
(1)若光速为,正方体到光反射器之间的距离为30km,则光从P点射出到射回Q点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s;
(2)正方体快速转动一周,光反射器能接收到_______次激光的照射;
(3)当正方体的转速为n圈/秒时,接收装置可接收到激光,正方体与对面山顶光反射器间距离用d(单位:m)表示,则测得的光速可能为_______m/s。(填写选项符号)
A.8nd  B.12nd  C.16nd  D.20nd
13.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s-t图像.如图所示,观察甲、乙、丙车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分析图C丙车图像可知,丙车在AB段处于_____(“运动”或“静止”).
(2)观察分析甲、乙、丙车运动图像,在前5s内_____车运动得较快,它的速度是_____m/s.
(3)观察分析甲或乙车运动图像,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这个特点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是甲或乙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_____.
三、填空题
14.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匀速行驶,由两车的s-t图可知(如图),乙车速度为________km/h;t=0时,甲车在乙车前方200米,乙车追上甲车还需________s。
15.小明和爸爸开车到莆田,在A地看到的标志牌如图所示,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8时整;当车到到达莆田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8时20分,他们从A地到莆田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是否违反交通规则?________(填“是”或“否”)
16.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__乙车的速度(选填“<”“=”或“>”),甲车的速度为______,当时,甲、乙两车相距______。
17.小明和小华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明都要比小华提前5 m到达终点,若小明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5 m,小华仍在起点处与小明同时起跑,他们仍按原来的平均速度奔跑,则__________;若让小华先跑出5 m后,小明再从起点处起跑,他们仍按原来的平均速度奔跑,则___________.(选填“小明先到终点”、“小华先到终点”或“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18.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小球每隔1 s所处的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_____球运动时间长,_____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右图中的图像描述的是_____球的运动。
19.2019年10月16日,连接江南一江北的沅江遂道顺利通车,遂道全长2240m,双向四车道,给常德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遂道口设有如图所示标示牌,标示牌上“60”的单位为____,张师傅驾车通过沅江遂道,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至少需要_____s。
20.南京长江五桥将于2020年底全线通车,如图所示:
(1)五桥全长约10.33______(填单位);
(2)以江面航行的船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______的;
(3)通车后,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5min,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
21.完成下面的单位换算:72 km/h=________m/s 30 m/s= ________ km/h.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因,运动员在跑道上跑步的速度约为10m/s,故A不符合题意;
B.人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故B不符合题意;
C.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不超过120km/h,可以达到100km/h,故C符合题意;
D.飞机在高空飞行的速度可达1000km/h,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解析】
【详解】
甲、乙两小车沿同一直线相向而行,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经过3s,甲乙通过的路程分别为s甲=6m,s乙=10m。
A.如果P、Q两点间的距离为8m,经过3s,甲车和P点的距离是6m,乙车经过P点,乙和P点的距离是
10m-8m=2m
甲、乙两车相距
6m+2m=8m
故A不符合题意;
B.如果P、Q两点间的距离为12m,经过3s,甲车和P点的距离是6m,乙车和P点的距离是
12m-10m=2m
甲、乙两车相距
6m-2m=4m
故B符合题意;
C.如果P、Q两点间的距离为16m,经过3s,甲车和P点的距离是6m,乙车和P点的距离是
16m-10m=6m
乙两车相距
6m-6m=0m
故C不符合题意;
D.如果P、Q两点间的距离为20m,经过3s,甲车和P点的距离是6m,乙车和P点的距离是
20m-10m=10m
乙两车相距
10m-6m=4m
由选项B可知,P、Q两点间的距离可能是12m,不一定是20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解析】
【详解】
这位运动员的前2s的平均速度应该是
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解析】
【详解】
A.在相等的时间内,根据可知,速度较大的物体一定比速度较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题中缺少时间相等这个条件,故A错误;
B.图中运动员跑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用时少的跑得快,所以比较其运动快慢的方法是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故B正确;
C.藏羚羊奔跑速度可达
苏炳添比赛时的速度
比较可知藏羚羊奔跑速度比苏炳添比赛时的速度快,故C错误;
D.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速度不可能保持不变,一般情况下,百米比赛起跑阶段速度较慢,冲刺阶段速度较快,故D错误。
故选B。
5.C
【解析】
【详解】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1cm/s、1dm/s比1.1m/s小得多,10m/s比1.1m/s大得多,1 m/s接近1.1m/s。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A
【解析】
【详解】
已知甲运动6s,甲比乙先运动2s,则乙运动的时间为
甲运动的路程为6m,甲、乙间距离为2m,则乙通过的距离可能是
则乙的速度可能为

由图可知,图线a的速度为
图线b的速度为
图线c的速度为
由上述可知乙的s﹣t图线可能是a,也可能是c,故A正确。
故选A。
7.B
【解析】
【详解】
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时间
行走后一半路程的时间
她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解析】
【详解】
A.在图像中,0~5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5~10s内保持静止状态,10s后又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5~10s内保持静止状态,通过的路程为0,故B正确;
C.在0~10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
故C错误;
D.在0~5s内物体的速度
10~20s内物体的速度
在0~5s内与10~20s内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故D错误。
故选B。
9.C
【解析】
【详解】
矿泉水从二楼阳台滑落,忽略空气阻力,矿泉水瓶只受重力,这瓶矿泉水在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
A.如图,矿泉水瓶的路程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故A错误;
BD.如图,B图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图开始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落地后路程不变,与关系式不符,故BD错误;
C.如图,路程与时间的开口向上的抛线,即路程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故C正确。
故选C。
10.B
【解析】
【详解】
A.甲行驶300mi需要15s,乙行驶300m,也需要15s,故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相同,故A错误;
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
故B正确;
C.乙车相同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不同,故乙车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D错误。
故选B。
11. 68
【解析】
【详解】
[1]传感器发出到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0.4秒,
所以超声波从传感器到汽车的时间为
所以汽车与传感器的距离为
[2]根据乙图路程--时间的坐标图像可以发现,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所以得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2. 4 A
【解析】
【分析】
【详解】
(1)[1]若光速为3×105km/s,正方体到光反射器之间的距离为30km,从P点到Q点,光线要往返,总距离为
所用时间为
(2)[2]正方体快速转动一周,四条边上各有一个点可以满足反射角刚好能让光反射器接收到激光的照射,因此共4次。
(3)[3]要使接收装置可接收到激光,必须使转速符合正方体转周的时间与光线从P点到Q点的时间相同,当正方体的转速为n圈/秒时,转动周期为
转过周的时间为
正方体与对面山顶光反射器间距离用d(单位:m)表示,光传播的时间为

可求得光速可能为
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3. 静止 乙 3m/s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或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解析】
【详解】
分析丙车图象可以知道,在AB段随着时间的增加,丙车的路程一直保持在20m不变,说明丙车在这一段时间内保持静止;
从三个图象中可以看出,当时间t=5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10m,乙通过的路程为15m,丙通过的路程为10m说明在5s的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最长,则乙运动最快;乙的速度为:
【点睛】
图中图象是路程--时间图象,当物体运动时,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会逐渐增大;当物体静止时,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保持不变;分别从三个图象上找出时间为5s时对应的路程,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的越快。
14. 72 40
【解析】
【详解】
[1]根据公式可以算出乙车速度为
[2]根据公式可以算出甲车速度为
乙车追甲车的追击速度为
乙车追上甲车还需时间为
15. 10 否
【解析】
【分析】
(1)根据标志牌读出路程,结合时间利用计算平均速度;
(2)与标志牌中的限速比较,可知是否违反交通规则.
【详解】
由标志牌可知,从A地到莆田的路程s=12 km,时间t=20 min=1 200 s,
根据从A地到莆田的平均速度为:

所以没有违反交通规则.
16. > 20 200
【解析】
【详解】
[1][2]由图得出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t=50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s甲=1000m,乙车行驶的路程s乙=700m,甲车的速度
v甲==20m/s
v乙==10m/s
v甲>v乙
[3]由图可知,行驶20s时甲车追上乙车,当t=40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
s′甲=800m-400m=400m
乙车行驶的路程
s′乙=600-400m=200m
Δs=s′甲-s′乙=400m-200m=200m
17. 小明先到终点 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解析】
【详解】
设小明用的时间为t,则速度为,小华的速度为,第2次比赛时, ,因为速度不变,小明用时:,小华用时:,因为,因此还是小明先到达终点.若让小华先跑出5 m后,小明再从起点处起跑: , ,因为速度不变,小明用时:,小华用时:,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18. 甲 乙 甲
【解析】
【详解】
[1][2]因为相邻两球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所以甲球的运动时间比乙球的运动时间长,又因为甲球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可以认为做匀速直线运动;
[3]由于乙球在相邻的时间间隔内,路程逐渐的增大,所以乙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加大;由右图可以看出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的增大且成正比关系,所以该图像与甲球的运动状态相符合。
19. km/h 134.4
【解析】
【详解】
[1]标示牌上标示的是遂道中车的最高速度为60km/h。
[2]在不超速驾驶的情况下,通过遂道所需要的最少时间
20. 千米 运动 6000
【解析】
【详解】
(1)[1]根据生活经验可知五桥全长约10.33千米。
(2)[2]以江面航行的船为参照物,桥上路灯相对于江面航行的船的位置发生改变,桥上路灯是运动的。
(3)[3]汽车通过的路程
s=vt=72km/h×=6km=6000m
21. 20m/s 108km/h
【解析】
【分析】
根据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进行解题.
【详解】
因为,
可得:;.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