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 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 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7-22 11:5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学历案设计
敖汉旗新惠第九小学
刘 士 敬
小学数学学历案设计
【设计者】 敖汉旗新惠第九小学 刘士敬 【内容出处】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课本83页)
【课标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与本课相关的要求是:“能在方格纸上描述图形的位置,能辨别和想象简单图形的平移、旋转后的图形;能借助方格纸,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的变化特征;对给定的简单图形,能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并能说出设计图案与简单图形的关系。”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旋转的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CS) 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请言描述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CS) 3、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CS)
【评价任务】 活动1:在前备知识中,借助观察、比较、演示和表达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感知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明确旋转的定义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DO1,DO2,DO3) 评价方式:在全班交流时倾听。 活动2:通过观察、比较、模仿旋转的方向,认识旋转的两种方向,并以钟表为例,初步感受旋转的三要素。(DO1) 评价方式: 教师在学生操作时深入到学生中间观察、倾听。 活动3:通过模仿指针旋转过程,组织语言描述旋转过程,小组交流要描述清楚旋转过程必须得明确什么,感悟旋转的特征、性质、提炼旋转三要素,学会用一句话描述旋转过程。 评价方式:教师在学生小组交流过程中深入到学生中间观察,倾听。(DO1,DO2,DO3) 活动4、活动5:通过习题、学生总结提炼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评价方式:教师在学生做题是深入学生中间观察、倾听、小组互评。(DO1,DO2,DO3)
(
1
)
【学习过程】 --资源与建议 1. 学习本单元时,应分层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深层次理解“旋转”的含义。进一步认识旋转,探索旋转的特点和性质。复习旋转的有关知识,可以结合主题图展示一些旋转的图案。从线段的旋转过渡到图形的旋转,让学生学会用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描述旋转过程。 2. 对旋转含义的理解以及对旋转特点和性质的运用是本单元的难点,而要突破这个难点,就需要在学习中遵循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的原则,运用图形旋转的规律,掌握画旋转后的图形的技巧。 --前备知识 活动1(PO1,PO2,PO3):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是郊游的最佳时节,你们喜欢春游吗?老师也喜欢春游,老师春游时曾看到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水车、风车) 它们是怎么运动的?(旋转)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有很多,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演示: 师:观察课件中的风车、秋千、出入门杆等运动过程,它们在运动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风车、秋千、出入门都在转动; (2)风车、秋千、出入门都是绕着一点转动; (3)风车、秋千、出入门都是按一定方向转动的。 教师:像它们这样图形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现象就是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课中学习 活动2(PO1):认识旋转的方式。 师:(课件出示)同学们观察一下屏幕中的风车和钟表指针的旋转有什么不同? 旋转方向不同。 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钟表的指针是按什么方向旋转的。我们把它叫做顺时针方向,与它相反的旋转方向你知道叫什么方向吗?是的,就叫逆时针方向。旋转现象就有逆时针和顺时针两种情况。 我们就以钟表为例,(模型演示指针旋转一周),大家仔细看,指针在钟面上旋转一周是多少度?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大格?相邻两个大格之间是多少度?你是怎么思考的?(360度,30度) 那么我们就以钟面为例,深入探究一下图形的旋转。(出示课件) 观察:出示动画(甲、乙两块钟表的旋转),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提问:甲乙钟表的指针在旋转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 相同点: 生:都是绕点O旋转的 生:都是顺时针旋转的 不同点: 生:它们旋转的角度不同,起始位置不同。 活动3(PO1,PO2,PO3):出示课本第83页例题1的钟面。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并用手中的模型模仿指针旋转过程。 提问: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如何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组:指针从“12”到“1”,指针绕点 O 旋转了30°。 师:有需要补充的吗? 组:指针从“12”到“1”,指针绕点 O 是按顺时针旋转了30° 师:这样描述就更准确清楚了。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在模型上照样子演示一下并说一说? 生:从“1”到“3”,指针绕点 O 按顺时针旋转了60°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2指向6)。小组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2)总结旋转三要素 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小组讨论) 预设: 组1: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的。 组2:指针是向什么方向旋转的。 组3:指针旋转了多少度。 师总结:旋转实际上是图形围绕旋转中心按照一定的方向转动了一定的角度。 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中心,方向以及角度。也就是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板书 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活动4(PO1,PO2,PO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课本85页2题。 (2)完成课本第83页做一做。 (3)完成课本85页1题 (4)同桌合作,在钟面上按要求拨一拨,再完成课件出示习题。 活动5(PO1,PO2,PO3):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作业与检测】 1.下列属于旋转现象的是(  )。(DO1,DO3) A.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行驶 B.运行的电梯 C.转动的车轮 2.(DO2) 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 从“1”到“  ”,指针绕 按 方向旋转了60°; 从“3”到“6”,指针绕 按 方向旋转了  °; 从“6”到“12”,指针绕 按 方向旋转了  °。
【学后反思】 请你根据本课的学习,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2、学习后你还存在什么问题或困惑?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为辅的理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各种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创设了郊游情景境,展示了美丽的郊游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让学生说出图中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与探索新知的兴趣。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在认识旋转三要素中,我用多媒体播放简单图形的旋转运动,让学生认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角度,通过动画演示和对比,进而让学生用手比划、模拟,有效利用多媒体制作的运动过程能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旋转三要素。 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进行旋转性质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历转一转、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理解旋转运动中的变和不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参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 让学生体验数学美,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学习完新课后,将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学生欣赏旋转创造的美丽图案,感受旋转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和便捷,并能用旋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用旋转知识创造美的热情和旋转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反思本课的环节,觉得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有:课堂中关注学生的个体还不够,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孩子课堂展示的机会相对来说就更多一些。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应更丰富一些,以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从更高层次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以上是“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学后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 将锐意创新,更加深入地学习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力求把课程理念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