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
简谐振动
)
(
小故事
)
教堂里的伽利略
伽利略非但勤学,而且好问、哪怕是一个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他也要问一个为什么。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用右手按着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摇摆不定的灯。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虽然是越来越弱,以至每一次摆动的距离渐渐缩短,但是,每一次摇摆需要的时间,却是一样的。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适当长度的摆锤,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一性。从这里,他找到了摆的规律。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
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竟然蕴育这么神奇的规律,你是不是认为自己曾经错过了什么?那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吧!
倒霉的士兵
18世纪中叶,法国昂热市一座102米长的大桥上有一队士兵经过。当他们在指挥官的口令下迈着整齐的步伐过桥时,桥梁突然断裂,造成226名官兵和行人丧生。究其原因是共振造成的。因为大队士兵迈正步走的频率正好与大桥的固有频率一致,使桥的振动加强,当它的振幅达到最大以至超过桥梁的抗压力时,桥就断了。类似的事件还发生在俄国和美国等地。鉴于成队士兵正步走过桥时容易造成桥的共振,所以后来各国都规定大队人马过桥,要便步通过。
请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说明这个报载真实吗?为什么?
(
课堂探究
)
【观察与思考】
下面几种运动,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特征?
树梢在风中的摇摆 钟摆的摆动 水中的浮标 行走中的扁担
【笔记】振动现象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振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把 ,叫机械振动
【讨论与交流】
观察以下图片,讨论并回答图片中提出的问题。
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弹簧振子,它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平衡位置?
【笔记】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把一个有孔的小球装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小球穿在光滑的杆上,能够自由滑动,两者之间的摩擦 ,弹簧的质量与小球相比也 .把小球拉向右方,然后放开,它就左右运动起来.小球原来静止时的位置叫做 ,
,是一种机械振动,简称 .这样的系统称为 .
(
基础演练
)
下列的运动属于简谐运动的是( )
A.活塞在气缸中的往复运动 B.拍皮球时,皮球的上下往复运动
C.音叉叉股的振动 D.小球在左右对称的两个斜面上来回滚动
关于简谐运动中的平衡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位置就是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的位置 B.平衡位置就是加速度为零的位置
C.平衡位置就是回复力为零的位置 D.平衡位置就是受力平衡的位置
(
课堂探究
)
【观察与思考】
如果我们以弹簧振子的位移为y轴,时间为x轴,描出所有对应的点就可以得到一下图像,请认真观察,说出有什么特征
【笔记】我们发现,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 的规律,即
,这种振动叫简谐运动.
相关物理量
①振幅: .
②周期: .
③频率: .
④相位: .
受力特征
①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受 ,通常将
这种力称为回复力.
②回复力: .
③ ,则质点的运动为简谐运动.
运动特征
①加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简谐运动是一种 运动.
②在平衡位置时, ;在最大位移处, .
振动能量
简谐运动过程中 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振动能量与 有关, 越大,能量越大.
周期性
物体做简谐运动时,其 等矢量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它们的变化周 期就是简谐运动的周期.
(
基础演练
)
某质点做简谐运动,从质点经过某一位置时开始计时,则( )
A.当质点再次经过此位置时,所经历的时间是一个周期
B.当质点的速度再次与零时刻的速度相同时,所经历的时间为一个周期
C.当质点的加速度与零时刻的加速度再次相同时,所经历的时间是一个周期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正确
在1min内,甲振动30次,乙振动75次,则( )
A.甲的周期为0.5s,乙的周期为0.8s B.甲的周期为2s,乙的周期为1.25s
C.甲的频率为0.5Hz,乙的频率为1.25Hz D甲的频率为2Hz,乙的频率为0.8Hz
对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
A.k只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 B.式中负号表示回复力总是负值
C.位移x是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D.回复力只随位移变化,不随时间变化
如图所示,弹簧振子的小球在之间做简谐运动,为间的中点,间的距离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的最大位移是
B.只在两点时,小球的振幅是,在点时,小球的振幅是
C.无论小球在任何位置,它的振幅都是
D.从任意时刻起,一个周期内小球经过的路程都是
关于弹簧振子所处的位置和通过的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一个周期后位置一定不变,通过的路程一定是振幅的4倍
B.运动半个周期后位置一定不变,通过的路程一定是振幅的2倍
C.运动周期后位置可能不变,路程不一定等于振幅
D.运动一段后若位置不变,通过的路程一定是4A
(
课堂探究
)
【讨论与交流】
讨论从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里可以读取那些信息
【笔记】① ;
②
③
④
⑤
(
基础演练
)
如图所示,为一个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像,在和时刻,这个质点的( )
A.加速度相同
B.位移相同
C.回复力相同
D.速度相同
一做简谐运动物体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物体振动的振幅是______,周期是______,频率是_____,在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______,末物体的位移是______.
如图所示的是某弹簧振子的振动图像,试由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幅为,周期为
B.末振子速度为负,加速度为0
C.第秒末振子加速度为正,速度最大
D.末和末时振子的速度相同
在振动图象(右图)中,A、B对应的时刻,振子的( )
A.加速度不同 B.位移不相同
C.速度不相同 D.回复力不相同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振子分别做简谐运动的图象,那么( )
A.甲、乙两振子的振幅分别是2cm、1cm
B.甲的振动频率比乙小
C.前2s内甲、乙两振子加速度均为正
D.第2s末甲的速度最大,乙的加速度最大
(
知识点
)
1.机械振动
机械振动: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所做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
(1)回复力:使偏离平衡位置的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回复力是按力的效果命名的,它可以是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也可以是物体所受的某一个力或某个力的分力.
(2)平衡位置:回复力为零的位置,平衡位置与平衡状态不同,在平衡位置所受的合外力不一定为零(如单摆的最低点是平衡位置,但此时不处于平衡状态).
2. 简谐运动
(1)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的规律,即振动图象(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这种振动叫简谐运动.
(2)相关物理量
①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②周期: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
③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④相位:描述周期性运动在各个时刻所处的不同状态.
(3)受力特征
①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受到的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位移的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通常将这种力称为回复力.
②回复力:.
③若质点受到的回复力为,则质点的运动为简谐运动.
(4)运动特征
①加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②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5)振动能量
简谐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振动能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能量越大.
(6)周期性
物体做简谐运动时,其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等矢量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它们的变化周期就是简谐运动的周期.
3. 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
(1)简谐运动的图象反映了振子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要注意简谐运动的图象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
(2)读图
①可读出振幅、周期;
②确定任一时刻物体的位移,或由位移确定对应的时刻;
③可以判断任一时刻物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指向平衡位置)和速度方向;
④可以判断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回复力、速度、加速度、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
⑤可以看出,简谐运动具有对称性,同一段路程的往返时间相等,相邻两次经过同一位置时的速度等大反向.
(
课后练习
)
简谐运动是下列哪一种运动( )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加速运动 C.匀变速运动 D.变加速运动
关于回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复力一定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B.回复力只能是弹簧的弹力提供
C.回复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 D.回复力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关于振幅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幅是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B.振幅大小表示振动能量的大小
C.振幅越大,振动周期越长 D.振幅增大,振动物体最大加速度也增大
如图所示的是某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开始是从平衡位置沿x轴正方向运动的
B.2s末速度最大,沿x轴的负方向
C.3s末加速度最大,沿x轴负方向
D.质点在4s内的路程是零
(
物理名人
)
伽利略
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的伽利略,既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又是发明家,是近代实验科学、近代机械学的先驱者,其成就包括:惯性定律、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相对性原理、天文望远镜、单摆振动的等时性原理等,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伽利略为什么能在这么多领域获得这么大的成就呢?他怎样成为这些领域的先驱者的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来了解几个伽利略的小故事。
发现单摆振动的等时性原理
有一次,伽利略信步来到他熟悉的比萨大教堂,他坐在一张长凳上,目光凝视着那雕刻精美的祭坛和拱形的廊柱,蓦地,教堂大厅中央的巨灯晃动起来,是修理房屋的工人在那里安装吊灯。这本来是件很平常的事,吊灯像钟摆一样晃动,在空中划出看不见的圆弧。可是,伽利略却像触了电一样,目不转睛地跟踪着摆动的吊灯,同时,他用右手按着左腕的脉,计算着吊灯摆动一次脉搏跳动的次数,以此计算吊灯摆动的时间
这样计算的结果,伽利略发现了一个秘密,这就是吊灯摆一次的时间,不管圆弧大小,总是一样的。一开始,吊灯摆得很厉害,渐渐地,它慢了下来,可是,每摆动一次,脉搏跳动的次数是一样的。
伽利略的脑子里翻腾开了,他想,书本上明明写着这样的结论,摆经过一个短弧要比经过长弧快些,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说法,谁也没有怀疑过。难道是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还是怎么回事?
伽利略像发了狂似的跑回大学宿舍,关起门来重复做这个试验。他找了不同长度的绳子、铁链,还有不知从哪里搞到的铁球、木球。在房顶上,在窗外的树枝上,着迷地一次又一次重复,用沙漏记下摆动的时间。最后,伽利略不得不大胆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是错误的,决定摆动周期的,是绳子的长度,和它末端的物体重量没有关系。而且,相同长度的摆绳,振动的周期是一样的。这就是伽利略发现的单摆振动的等时性运动规律。
发明天文望远镜
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听说,一个荷兰人把一片凸镜和一片凹镜放在一起,做了一个玩具,可把看见的东西放大。这一夜,伽利略坐在桌子前,蜡烛点了一支又一支,他反复思考着,琢磨着,为什么两个这样的镜片放在一起,就能起放大作用呢?
天亮了,伽利略决定自己动手做一个。他找来一段空管子,一头嵌了一片凸面镜,另一头嵌了一片凹面镜,一个小望远镜做成了。拿起来一看,可以把原来的物体放大三倍。伽利略没有满足,他进一步改进,又做了一个。他带着这个望远镜跑到海边,只见茫茫大海波涛翻滚,没有一条船。当他拿起了望远镜再看时,一条船正从远处向岸边驶来。实践证明,它可以放大八倍。
伽利略不断地改进着,不断地制造着,最后,他的望远镜可以将原物放大三十二倍。
一天晚上,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伽利略拿起自己的望远镜对准了月亮。咦,月亮并不是象几千年来人们所说的那样光滑无瑕,那上面象地球一样,有高山、深谷,还有火山的裂痕呢!
这以后,伽利略几乎每天晚上都把自己的望远镜对向天空,探索着宇宙的奥秘。他发现,银河是由许多小星星汇聚而成的,我们的肉眼所能见到的,只是离地球最近的那么几个。实际上,还有很多很多呢!他还发现,太阳里面有黑点,这些黑点的位置不断地在变动。因此,他断定太阳本身也在自转。
1610年1月7日晚,伽利略观察木星。他看到木星的旁边有三个小星,二个在左,一个在右。第二天晚上,他发现三个小星都跑到右边去了。到了十日晚,只有左边有二个小星。而十二日晚上呢,木星的旁边竟出现了四个小星,三个在右,一个在左。他断定,木星有四个较大的卫星,在绕着它公转,这就是太阳系的缩影。
伽利略埋头工作,不懈地观察。他以无可辩驳的事实,生动地说明,地球在围着太阳转,而太阳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恒星,所有的恒星都是象太阳那样的巨大天体。宇宙间的一切天体,包括太阳那样的恒星和地球那样的行星,都在运动之中。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
1610年,伽利略的著作《星空使者》出版了。人们惊讶地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勇敢坚强的科学战士
伽利略生活的时代,正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那时,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基督教作为他们统治的精神支柱。他们宣扬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上帝为人而制造的,人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听从上帝的安排,接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任何人也不许有半点怀疑,否则就是违背上帝的意志。这荒谬的神学,紧紧地束缚着自然科学。谁要背离了它,就会遭到强烈的反对,严厉的处罚。
哥白尼向“地球中心说”宣战,动摇了中世纪神权统治的基础,便遭到了血腥的镇压。他的支持者和宣传者也都受到残酷的迫害。
意大利的哲学家布鲁诺,就是因为积极宣传哥白尼的学说,被罗马教会在监狱里关了七年。布鲁诺没有屈服,教会就把他活活烧死在罗马的广场上。当时,伽利略就站在广场上,目睹了这一惨状。
这些,没有吓倒伽利略。他钦佩布鲁诺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和宁死不屈的高贵品质。他继续反对教会,反对经院哲学,反对反动势力,勇敢地探索着科学的真理。
1615年,教皇向伽利略发出警告。第二年,宣布哥白尼的著作是禁书,不许伽利略再宣传这种“邪说”。伽利略先是默默地工作了九年。他研究力学,观察星宿。后来,他写了一本叫《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的书,科学地论证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批判了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这本书从写作到出版,又用了九年时间。
书一出版,立即受到教会的攻击,被列为禁书。1633年,七十岁的伽利略被传到罗马。教皇命令,将他囚禁起来,等候异端裁判所的审问。
异端裁判所一次又一次地审问他,妄图逼迫他悔改,不再宣传他们所认为的邪说——实际上的真理。
朋友们的要求,女儿痛哭流涕的来信,都没有打动伽利略捍卫真理的心。他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可悔改的。他坚定地说:“悔改?要我悔改什么?难道我能将真理隐藏起来吗?”
于是,伽利略被判为终身监禁,一直到1642年离开人世。这期间,他仍未停止工作。1636年,他写完了一本书:《关于力学和局部运动的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据》。
伽利略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一生。正如斯大林同志所评,伽利略是勇敢的科学战士之一,是勇于开辟科学上的新道路的革新者之一。
3 / 1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
简谐振动
)
(
小故事
)
教堂里的伽利略
伽利略非但勤学,而且好问、哪怕是一个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他也要问一个为什么。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用右手按着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摇摆不定的灯。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虽然是越来越弱,以至每一次摆动的距离渐渐缩短,但是,每一次摇摆需要的时间,却是一样的。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适当长度的摆锤,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一性。从这里,他找到了摆的规律。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
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竟然蕴育这么神奇的规律,你是不是认为自己曾经错过了什么?那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吧!
倒霉的士兵
18世纪中叶,法国昂热市一座102米长的大桥上有一队士兵经过。当他们在指挥官的口令下迈着整齐的步伐过桥时,桥梁突然断裂,造成226名官兵和行人丧生。究其原因是共振造成的。因为大队士兵迈正步走的频率正好与大桥的固有频率一致,使桥的振动加强,当它的振幅达到最大以至超过桥梁的抗压力时,桥就断了。类似的事件还发生在俄国和美国等地。鉴于成队士兵正步走过桥时容易造成桥的共振,所以后来各国都规定大队人马过桥,要便步通过。
请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说明这个报载真实吗?为什么?
(
课堂探究
)
【观察与思考】
下面几种运动,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特征?
树梢在风中的摇摆 钟摆的摆动 水中的浮标 行走中的扁担
【笔记】振动现象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振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把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所做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
【讨论与交流】
观察以下图片,讨论并回答图片中提出的问题。
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弹簧振子,它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平衡位置?
【笔记】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把一个有孔的小球装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小球穿在光滑的杆上,能够自由滑动,两者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弹簧的质量与小球相比也可以忽略.把小球拉向右方,然后放开,它就左右运动起来.小球原来静止时的位置叫做平衡位置,小球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是一种机械振动,简称振动.这样的系统称为弹簧振子.
(
基础演练
)
下列的运动属于简谐运动的是( )
A.活塞在气缸中的往复运动 B.拍皮球时,皮球的上下往复运动
C.音叉叉股的振动 D.小球在左右对称的两个斜面上来回滚动
【答案】C
关于简谐运动中的平衡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位置就是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的位置 B.平衡位置就是加速度为零的位置
C.平衡位置就是回复力为零的位置 D.平衡位置就是受力平衡的位置
【答案】C
(
课堂探究
)
【观察与思考】
如果我们以弹簧振子的位移为y轴,时间为x轴,描出所有对应的点就可以得到一下图像,请认真观察,说出有什么特征
【笔记】我们发现,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的规律,即振动图象(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这种振动叫简谐运动.
相关物理量
①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②周期: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
③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④相位:描述周期性运动在各个时刻所处的不同状态.
受力特征
①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受到的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位移的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通常将 这种力称为回复力.
②回复力:.
③若质点受到的回复力为,则质点的运动为简谐运动.
运动特征
①加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②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振动能量
简谐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振动能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能量越大.
周期性
物体做简谐运动时,其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等矢量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它们的变化周 期就是简谐运动的周期.
(
基础演练
)
某质点做简谐运动,从质点经过某一位置时开始计时,则( )
A.当质点再次经过此位置时,所经历的时间是一个周期
B.当质点的速度再次与零时刻的速度相同时,所经历的时间为一个周期
C.当质点的加速度与零时刻的加速度再次相同时,所经历的时间是一个周期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正确
在简谐运动中,在一个周期内有两次通过同一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并非一个周期.在一个周期内,有两个位置,它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两次经过同一位置时加速度相同,故选项A,B,C都不正确.
D
在1min内,甲振动30次,乙振动75次,则( )
A.甲的周期为0.5s,乙的周期为0.8s B.甲的周期为2s,乙的周期为1.25s
C.甲的频率为0.5Hz,乙的频率为1.25Hz D甲的频率为2Hz,乙的频率为0.8Hz
【答案】C
对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
A.k只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 B.式中负号表示回复力总是负值
C.位移x是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D.回复力只随位移变化,不随时间变化
【答案】C
如图所示,弹簧振子的小球在之间做简谐运动,为间的中点,间的距离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的最大位移是
B.只在两点时,小球的振幅是,在点时,小球的振幅是
C.无论小球在任何位置,它的振幅都是
D.从任意时刻起,一个周期内小球经过的路程都是
简谐运动中的平衡位置就是对称点,所以点是平衡位置.小球的最大位移是或,故选项A是不正确的,振幅是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反映的是振动物体的振动能力,并不说明物体一定在最大距离处,在点的小球也能够运动到最大距离处,所以小球在点的振幅也是,故选项B是不正确的,选项C是正确的.根据一次全振动的概念,选项D是正确的.
CD
关于弹簧振子所处的位置和通过的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一个周期后位置一定不变,通过的路程一定是振幅的4倍
B.运动半个周期后位置一定不变,通过的路程一定是振幅的2倍
C.运动周期后位置可能不变,路程不一定等于振幅
D.运动一段后若位置不变,通过的路程一定是4A
【答案】AC
(
课堂探究
)
【讨论与交流】
讨论从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里可以读取那些信息
【笔记】①可读出振幅、周期;
②确定任一时刻物体的位移,或由位移确定对应的时刻;
③可以判断任一时刻物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指向平衡位置)和速度方向;
④可以判断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回复力、速度、加速度、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
⑤可以看出,简谐运动具有对称性,同一段路程的往返时间相等,相邻两次经过同一位置时的速度等大反向.
(
基础演练
)
如图所示,为一个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像,在和时刻,这个质点的( )
A.加速度相同
B.位移相同
C.回复力相同
D.速度相同
筒谐运动是一种周期性的往复运动,具有时间与空间上的对称性,由图可知:在和时刻质点的位移等大反向,则在到时间内质点先衡位置,后远离平衡位置,且位置上关于平衡位置对称,其速度大小和方向均相同,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回复力及加速度也是等大反向.
D
一做简谐运动物体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物体振动的振幅是______,周期是______,频率是_____,在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______,末物体的位移是______.
如图所示的是某弹簧振子的振动图像,试由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幅为,周期为
B.末振子速度为负,加速度为0
C.第秒末振子加速度为正,速度最大
D.末和末时振子的速度相同
由图像可知振幅,周期,故选项A错.末图像恰与横轴相交,位移为0,则加速度为0.根据下一时刻位移为负,可知振子的速度为负,故选项B正确.根据振动图像的周期性,可推知第秒末质点处于负的最大位移处(也可以把图像按原来的形状向后延伸至第秒末).因此,质点的加速度为正的最大,但速度为0,故选项C错误.第秒末和第秒末质点处在相邻的两个平衡位置,则速度方向显然相反,所以选项D错误.
B
在振动图象(右图)中,A、B对应的时刻,振子的( )
A.加速度不同 B.位移不相同
C.速度不相同 D.回复力不相同
【答案】C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振子分别做简谐运动的图象,那么( )
A.甲、乙两振子的振幅分别是2cm、1cm
B.甲的振动频率比乙小
C.前2s内甲、乙两振子加速度均为正
D.第2s末甲的速度最大,乙的加速度最大
【答案】AD
(
知识点
)
1.机械振动
机械振动: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所做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
(1)回复力:使偏离平衡位置的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回复力是按力的效果命名的,它可以是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也可以是物体所受的某一个力或某个力的分力.
(2)平衡位置:回复力为零的位置,平衡位置与平衡状态不同,在平衡位置所受的合外力不一定为零(如单摆的最低点是平衡位置,但此时不处于平衡状态).
2. 简谐运动
(1)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的规律,即振动图象(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这种振动叫简谐运动.
(2)相关物理量
①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②周期: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
③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④相位:描述周期性运动在各个时刻所处的不同状态.
(3)受力特征
①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受到的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位移的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通常将这种力称为回复力.
②回复力:.
③若质点受到的回复力为,则质点的运动为简谐运动.
(4)运动特征
①加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②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5)振动能量
简谐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振动能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能量越大.
(6)周期性
物体做简谐运动时,其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等矢量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它们的变化周期就是简谐运动的周期.
3. 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
(1)简谐运动的图象反映了振子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要注意简谐运动的图象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
(2)读图
①可读出振幅、周期;
②确定任一时刻物体的位移,或由位移确定对应的时刻;
③可以判断任一时刻物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指向平衡位置)和速度方向;
④可以判断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回复力、速度、加速度、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
⑤可以看出,简谐运动具有对称性,同一段路程的往返时间相等,相邻两次经过同一位置时的速度等大反向.
(
课后练习
)
简谐运动是下列哪一种运动( )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加速运动 C.匀变速运动 D.变加速运动
【答案】D
关于回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复力一定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B.回复力只能是弹簧的弹力提供
C.回复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 D.回复力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答案】CD
关于振幅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幅是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B.振幅大小表示振动能量的大小
C.振幅越大,振动周期越长 D.振幅增大,振动物体最大加速度也增大
【答案】AD
如图所示的是某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开始是从平衡位置沿x轴正方向运动的
B.2s末速度最大,沿x轴的负方向
C.3s末加速度最大,沿x轴负方向
D.质点在4s内的路程是零
【答案】B
(
物理名人
)
伽利略
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的伽利略,既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又是发明家,是近代实验科学、近代机械学的先驱者,其成就包括:惯性定律、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相对性原理、天文望远镜、单摆振动的等时性原理等,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伽利略为什么能在这么多领域获得这么大的成就呢?他怎样成为这些领域的先驱者的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来了解几个伽利略的小故事。
发现单摆振动的等时性原理
有一次,伽利略信步来到他熟悉的比萨大教堂,他坐在一张长凳上,目光凝视着那雕刻精美的祭坛和拱形的廊柱,蓦地,教堂大厅中央的巨灯晃动起来,是修理房屋的工人在那里安装吊灯。这本来是件很平常的事,吊灯像钟摆一样晃动,在空中划出看不见的圆弧。可是,伽利略却像触了电一样,目不转睛地跟踪着摆动的吊灯,同时,他用右手按着左腕的脉,计算着吊灯摆动一次脉搏跳动的次数,以此计算吊灯摆动的时间
这样计算的结果,伽利略发现了一个秘密,这就是吊灯摆一次的时间,不管圆弧大小,总是一样的。一开始,吊灯摆得很厉害,渐渐地,它慢了下来,可是,每摆动一次,脉搏跳动的次数是一样的。
伽利略的脑子里翻腾开了,他想,书本上明明写着这样的结论,摆经过一个短弧要比经过长弧快些,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说法,谁也没有怀疑过。难道是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还是怎么回事?
伽利略像发了狂似的跑回大学宿舍,关起门来重复做这个试验。他找了不同长度的绳子、铁链,还有不知从哪里搞到的铁球、木球。在房顶上,在窗外的树枝上,着迷地一次又一次重复,用沙漏记下摆动的时间。最后,伽利略不得不大胆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是错误的,决定摆动周期的,是绳子的长度,和它末端的物体重量没有关系。而且,相同长度的摆绳,振动的周期是一样的。这就是伽利略发现的单摆振动的等时性运动规律。
发明天文望远镜
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听说,一个荷兰人把一片凸镜和一片凹镜放在一起,做了一个玩具,可把看见的东西放大。这一夜,伽利略坐在桌子前,蜡烛点了一支又一支,他反复思考着,琢磨着,为什么两个这样的镜片放在一起,就能起放大作用呢?
天亮了,伽利略决定自己动手做一个。他找来一段空管子,一头嵌了一片凸面镜,另一头嵌了一片凹面镜,一个小望远镜做成了。拿起来一看,可以把原来的物体放大三倍。伽利略没有满足,他进一步改进,又做了一个。他带着这个望远镜跑到海边,只见茫茫大海波涛翻滚,没有一条船。当他拿起了望远镜再看时,一条船正从远处向岸边驶来。实践证明,它可以放大八倍。
伽利略不断地改进着,不断地制造着,最后,他的望远镜可以将原物放大三十二倍。
一天晚上,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伽利略拿起自己的望远镜对准了月亮。咦,月亮并不是象几千年来人们所说的那样光滑无瑕,那上面象地球一样,有高山、深谷,还有火山的裂痕呢!
这以后,伽利略几乎每天晚上都把自己的望远镜对向天空,探索着宇宙的奥秘。他发现,银河是由许多小星星汇聚而成的,我们的肉眼所能见到的,只是离地球最近的那么几个。实际上,还有很多很多呢!他还发现,太阳里面有黑点,这些黑点的位置不断地在变动。因此,他断定太阳本身也在自转。
1610年1月7日晚,伽利略观察木星。他看到木星的旁边有三个小星,二个在左,一个在右。第二天晚上,他发现三个小星都跑到右边去了。到了十日晚,只有左边有二个小星。而十二日晚上呢,木星的旁边竟出现了四个小星,三个在右,一个在左。他断定,木星有四个较大的卫星,在绕着它公转,这就是太阳系的缩影。
伽利略埋头工作,不懈地观察。他以无可辩驳的事实,生动地说明,地球在围着太阳转,而太阳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恒星,所有的恒星都是象太阳那样的巨大天体。宇宙间的一切天体,包括太阳那样的恒星和地球那样的行星,都在运动之中。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
1610年,伽利略的著作《星空使者》出版了。人们惊讶地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勇敢坚强的科学战士
伽利略生活的时代,正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那时,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基督教作为他们统治的精神支柱。他们宣扬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上帝为人而制造的,人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听从上帝的安排,接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任何人也不许有半点怀疑,否则就是违背上帝的意志。这荒谬的神学,紧紧地束缚着自然科学。谁要背离了它,就会遭到强烈的反对,严厉的处罚。
哥白尼向“地球中心说”宣战,动摇了中世纪神权统治的基础,便遭到了血腥的镇压。他的支持者和宣传者也都受到残酷的迫害。
意大利的哲学家布鲁诺,就是因为积极宣传哥白尼的学说,被罗马教会在监狱里关了七年。布鲁诺没有屈服,教会就把他活活烧死在罗马的广场上。当时,伽利略就站在广场上,目睹了这一惨状。
这些,没有吓倒伽利略。他钦佩布鲁诺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和宁死不屈的高贵品质。他继续反对教会,反对经院哲学,反对反动势力,勇敢地探索着科学的真理。
1615年,教皇向伽利略发出警告。第二年,宣布哥白尼的著作是禁书,不许伽利略再宣传这种“邪说”。伽利略先是默默地工作了九年。他研究力学,观察星宿。后来,他写了一本叫《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的书,科学地论证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批判了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这本书从写作到出版,又用了九年时间。
书一出版,立即受到教会的攻击,被列为禁书。1633年,七十岁的伽利略被传到罗马。教皇命令,将他囚禁起来,等候异端裁判所的审问。
异端裁判所一次又一次地审问他,妄图逼迫他悔改,不再宣传他们所认为的邪说——实际上的真理。
朋友们的要求,女儿痛哭流涕的来信,都没有打动伽利略捍卫真理的心。他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可悔改的。他坚定地说:“悔改?要我悔改什么?难道我能将真理隐藏起来吗?”
于是,伽利略被判为终身监禁,一直到1642年离开人世。这期间,他仍未停止工作。1636年,他写完了一本书:《关于力学和局部运动的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据》。
伽利略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一生。正如斯大林同志所评,伽利略是勇敢的科学战士之一,是勇于开辟科学上的新道路的革新者之一。
1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