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课时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课时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2 13:35:28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1课时 长度的测量]
一、选择题
1.体育课上要测量初中学生的跳远成绩,下列尺子中比较合适的是 (  )
A.分度值为1 mm的直尺
B.分度值为1 cm、量程为0~1.5 m的软尺
C.分度值为1 cm、量程为0~10 m的卷尺
D.分度值为1 dm、量程为0~20 m的卷尺
2.如图图示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的情形,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
3.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测量长度时,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已磨损,可从其他没有磨损的整刻度线量起
B.测量长度时,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测量长度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否则测量就是错误的
D.精确测量时无须估读
4.某同学测得物理课本的长为25.91 cm,宽为18.35 cm,那么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
A.1 cm B.1 m C.1 dm D.1 mm
5.[2020·常州] “握手礼”是中华传统礼节之一,“新冠”疫情期间,为更符合卫生防疫要求,某班同学倡导“夸赞礼”并绘制成宣传画如图图示,图中行“夸赞礼”的两名同学的面部间距d约为 (  )
A.0.5 m B.1.5 m
C.3 m D.4.5 m
6.物体长度测量正确的是 (  )
二、填空题
7.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2.5 km=    m=    cm。
(2)3 dm=    μm=    nm。
8.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值。
(1)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75    。
(2)1元硬币的直径约是2.5    。
(3)教室木门的高度约是    m。
(4)一名八年级同学的身高约是    cm。
9.如图图示,要正确测出物体A的长度,应选图    (选填“甲”或“乙”)所示测量方法,物体A的长度为    。
10.如图图示,用A、B两把刻度尺先后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
(1)A尺与B尺的不同在于 。
(2)根据A尺读出物体的长度是 。
(3)根据B尺可以更准确地读出物体的长度是      。
(4)对比以上两次测量结果,你能够得出结论: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由    决定。
11.如图图示,某品牌手机屏幕的尺寸(手机屏幕对角线的长度)是6.3英寸,1英寸=2.54 cm,则该手机屏幕的对角线长度为 (  )
A.1.6002 dm B.16.002 mm
C.160.02 cm D.16.002 m
参考答案
1.C  在实际测量时,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测量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并依据此精确程度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测量工具的分度值并不是越小越好。体育课上要测量初中学生的跳远成绩,成绩一般在10 m内,所以量程为0~10 m、分度值为1 cm的卷尺即可满足需要。
2.B
3.A  测量长度时,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B说法错误。测量长度时,可以从其他整数刻度线量起,故A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D说法错误。
4.D  长度测量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据测量数据,最后一位数是估计值,准确的测量结果是25.9 cm和18.3 c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 cm=1 mm,D正确。
5.B  人的一只胳膊伸直了长约0.5 m,所以由图可知两人的脸相隔约3×0.5 m=1.5 m。
6.D
7.(1)2.5×103 2.5×105 (2)3×105 3×108
8.(1)mm (2)cm (3)2(合理即可) 
(4)160(合理即可)
9.甲 2.06 cm(2.04~2.07 cm均可)
图乙中,A的始端没有与零刻度线对齐而是在零刻度线的左侧,故乙方法错误;图甲中,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分度值)是1 mm,物体的长度为6.06 cm-4.00 cm=2.06 cm。
10.(1)分度值不同
(2)3.7 cm
(3)3.67 cm(3.66~3.68 cm均可)
(4)分度值
(1)A尺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为1 cm,即分度值为1 cm,B尺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为1 mm,即分度值为1 mm,故两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2)A尺上,物体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右侧在3 cm和4 cm之间偏向4 cm一侧,估读为3.7 cm。(3)在B尺上,物体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右侧在3.6 cm和3.7 cm之间,稍偏向3.7 cm,估读为3.67 cm。(4)对比以上两次测量结果可知:同一物体测量结果不同,准确程度不同,是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造成的。
11.A  该手机屏幕的尺寸是6.3英寸=6.3×2.54 cm=16.002 cm=1.6002 dm。[第一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课时 时间的测量、误差、长度的特殊测量]
  一、填空题
1.在下列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
(1)小明100 m赛跑的成绩是14.5    。
(2)人的心脏正常跳100次的时间约为1.4 。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2 h=     min=    s。
(2)900 s=     min=     h。
3.如图图示,机械停表记录的时间是    min   s,合   s。
4.测量时,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就越    ,但是误差是    (选填“可以”或“不可”)避免的,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多次测量的    作为测量结果。
5.如图图示是用测量长度的工具——    测细铜丝直径的情景,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8圈,铜丝的直径是    mm。
6.[2019·湘潭] 纽扣的直径是     cm。
二、选择题
7.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测量长度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分度值后多估读几位的方法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测量中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无关
D.随着科技的进步,测量仪器将进一步改进,测量误差最终将被消除
8.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图图下:12.34 cm、12.36 cm、12.35 cm、12.7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 cm B.12.34 cm
C.12.35 cm D.12.36 cm
9.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如图图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刻度尺上所标单位:cm)(  )
10.要测量如图图所示的一条曲线段MN的长度,你认为可采取的方法是 (  )
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段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
B.用一条无弹性的细丝线与曲线段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段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这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段的长度
C.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同B选项
D.用三角板量出MN间的距离
11.为了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小明与同学交流后确定了测量方案。请帮助小明同学完成实验表格的设计(不需要填写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一张纸的 厚度/mm            



参考答案
1.(1)s (2)min
2.(1)72 4320 (2)15 0.25
3.3 10 190
4.小 不可 平均值
5.刻度尺 1.0  最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由图知,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 cm=1 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铜丝左侧与9.00 cm对齐,右侧与10.80 cm对齐,所以18圈铜丝的长度为L=10.80 cm-9.00 cm=1.80 cm;细铜丝的直径为d==0.10 cm=1.0 mm。
6.1.15(1.14~1.16均可) 
7.B
8.C  从题中提供的数据可知,12.75 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 cm是错误的数据,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12.35 cm。
9.C  A选项中的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不正确。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不科学的,一般测量值会偏小,B不正确。C、D选项所用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要使三角板的直角边紧贴直尺,另一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即为圆柱体底面直径的大小,D不正确,C正确。
10.B
11.如图图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一沓课 本纸的厚 度/mm 纸的张数 一张纸的 厚度/mm 一张纸厚 度的平均 值/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