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一、选择题
1.[2020·襄阳] 在大型民族乐器合奏中,我们能明显地区分出二胡和笛子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2.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图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实现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
A.图甲: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图乙: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使纸片发出不同的声音
C.图丙:将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时,水花四溅
D.图丁: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观察小球跳动的情况
3.[2020·广州] 甲音叉发声时每秒振动256次,乙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512 Hz,相比于乙音叉,甲音叉 ( )
A.发声时振幅一定更小
B.发声时振动频率一定更高
C.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
D.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更大
4.[2019·贵港]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远大志向。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公共场合要“轻声细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D.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音调发生了改变
6.小明在《动物世界》节目中,知道大象可以发出次声波来通知远方的同伴,隔天他到动物园却听到大象响亮的叫声。关于大象发出的次声波与小明在动物园听见的大象的叫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前者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前者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前者的频率比后者低
D.前者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后者大
二、填空题
7.[2020·莱芜] 如图图示的“苍峡雷鸣”是莱芜八大景之一。每逢雨季,大雨倾盆,瀑流直泻。那飞泻的瀑布声,若龙声虎啸,似惊雷远震,可闻数里,这里的“若龙声虎啸”形容瀑布飞泻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似惊雷远震,可闻数里”形容瀑布飞泻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8.一台好的音响设备,不仅要能起到“扩音”的作用,而且应该有较高的“保真度”。从声学上讲,“扩音”是使声音的 变大,较高的“保真度”要求较好地保持原声的 。(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9.下列有关声音的语句中,各表示的声音特性是:
(1)“你的声音真好听”说明声音的 ;
(2)“雷声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 ;
(3)“小孩尖叫声刺耳”说明声音的 ;
(4)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描述声音的 。
10.如图图示为同一示波器显示的几种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音调和甲不同的是 ,响度和甲不同的是 。
11.如图图示,相同的玻璃瓶里所装水的多少不同。
(1)当你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如图图果能分别吹出“do(1)”“re(2)”“ mi(3)”“fa(4)”四个音阶,请按顺序写出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排列: ,这时是 在振动。
(2)当你用金属汤勺敲玻璃瓶时,你听到的音调也有高有低,则发声音调最高的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2.如图图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刻度尺使其振动,听刻度尺发出的声音。
(1)实验时若保持刻度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则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 与 的关系。
(2)实验时若改变刻度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则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 与 的关系。
(3)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与塑料尺相同,拨动尺子的力也保持相同,则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4)实验设计中涉及的物理方法是比较法和 法。
四、阅读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神奇的莺莺塔
莺莺塔(如图图示)在山西省永济市普救寺内,这座塔最神奇之处在于它奇妙的声学效应!全塔共13层,高36.76 m。在塔的附近敲击石块,人们在一定位置便可听到“咯哇、咯哇”类似青蛙的鸣叫,传说是匠师在筑塔时将金蛤蟆安放其中。实际真是这样吗
经多方面研究,莺莺塔回音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建筑材料表面光滑还涂有釉料,对声波具有良好的反射作用。②它的塔檐非常特殊,每层檐都有一个向内弯曲的弧度,入射到每层檐的声波都被全部反射后,声音再经过叠加、汇聚,最后使回声增强,并且这种叠加有时能使声音拖长、频率发生变化,使敲击石块的声音变成蛙鸣。
(1)文中谈到,在塔的附近敲击石块,人们在一定位置便可听到“咯哇、咯哇”类似青蛙的鸣叫,这是由于 形成的。
(2)敲打石块入射到每层檐的声波都被全部反射后,声音再经过叠加,有时能使声音拖长、频率发生变化。如图图果声音的 变大,声音的音调将变 。
(3)通过塔反射叠加,能听到远处的声音,塔的作用是提高了声音的 ,声音的这个特性不仅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和扩散程度有关,还与声音的 有关。
(4)请你再说出一种中国的回音建筑: 。
14.(1)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想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图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
①若他选择b、d两根弦线做实验,探究的是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
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 和 两根弦线做实验。
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声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声的音调越低。
(2)请你据断,在材料、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 点,最低的是按住 点。
参考答案
1.C 不同乐器,材质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D
3.C 由题知,甲音叉每秒振动256次,即甲音叉振动的频率为256 Hz;乙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512 Hz。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甲音叉振动的频率小于乙音叉,故甲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不知道甲、乙音叉发声的振幅关系,无法比较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小。
4.A 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音调,“高音声部”的音调高。
5.D
6.C 次声波和可听声均属于声,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其传播都需要介质,故A、B错误;前者是大象发出的次声波,频率低于人的听觉范围,后者是大象的叫声,人能听到大象的叫声说明叫声的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前者的频率比后者低,故C正确;大象发出的次声波与小明在动物园听见的大象的叫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D错误。
7.音色 响度 “若龙声虎啸”指的是声音的音色;“似惊雷远震,可闻数里”形容瀑布飞泻发出的声音较大,即声音的响度大。
8.响度 音色
9.(1)音色好
(2)响度大
(3)音调高
(4)响度大
10.丙 丁
由图可知,甲、乙、丁振动的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丙与甲的振动频率不同,故丙的音调和甲不同;甲、乙、丙的振幅相同,故响度相同,丁与甲的振幅不同,故丁的响度和甲不同。
11.(1)乙、丙、甲、丁 空气柱
(2)乙
(1)当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乙、丙、甲、丁,因此对应的四个音阶是1、2、3、4。
(2)瓶子里装有水,敲击瓶子时,振动物体是瓶子和水,水越多,越难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因此用金属汤勺敲玻璃瓶时,发声音调最高的是乙。
12.(1)响度 振幅 (2)音调 频率
(3)音色 (4)控制变量
(1)将刻度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适当的长度,长度不变,则振动的频率就不变,即音调不变;轻拨与重拨,刻度尺的振动幅度变化,刻度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2)改变刻度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刻度尺,此时刻度尺振动的幅度基本相同,但由于刻度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同,导致刻度尺振动的频率不同,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3)音色即音品,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
13.(1)声音反射
(2)频率 高
(3)响度 振幅
(4)回音壁
14.(1)①长度 ②a b (2)A B
(1)①由图示可知,弦线b、d的材料和粗细相同而长度不同,选择弦线b、d进行实验可以探究音调高低与弦线长度的关系。
②要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应控制弦线的材料和长度相同而粗细不同,由图示可知,可以选弦线a、b进行实验。
(2)在琴弦材料和张力相同的情况下,琴弦越长、越粗,发声的音调越低。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按住A点(振动的琴弦细且短),最低的是按住B点(振动的琴弦粗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