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第四章 光现象 章末复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第四章 光现象 章末复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2 13:5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末复习(四)
教材图片 图片解读
 空气、水等透明的物质可以作为光的传播    ,如图图图所示,光在同种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图图图所示是用易拉罐做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在薄膜上可以看到    立、    的    像
 如图图图所示,手影的形成利用了光的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    ;如图图图所示,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书本,原因是光的    
 如图图图所示,光照射到物体上会发生    反射或    反射,无论哪种反射,都遵循光的       。我们能在教室里的不同位置看到桌椅就是因为光照射到它们表面上时发生了    反射
 如图图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国家大剧院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图图一个巨大的蛋壳。这个倒影是由光的    所形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
 如图图图所示,眼睛看到的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得到的像,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得到的。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如图图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以一定的角度斜射入水中,在水面发生了光的     和    ,此时折射角    入射角
 如图图图所示,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时,要向看到的鱼的    方投叉,才能叉到鱼。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树,看到的其实是树的   像,比树的真实位置偏    
 如图图图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    、橙、黄、绿、蓝、靛、    ,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这说明白光是由         而成的
 色光的三原色是    、    、    。如图图图所示,它们按相同比例混合后得到的是    光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对错误的说法分析指正。
(  )1.太阳、月亮和星星都是光源。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夜晚,在广场上能看到激光束,说明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我们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人眼发出的光照射到物体上。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所以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时,入射角为90°。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镜面反射一定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但漫反射有的光线不一定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当我们照镜子时,距离镜子越远,在镜子里的像就会越小。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小孔成像和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对比均为左右相反、上下颠倒。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1 生活中的光现象
1.[2020·达州] 莲花湖是达城的后花园,在初夏的阳光下,鸟语花香,湖面波光粼粼,鱼儿在水面下游弋;树荫下的地面上有无数的圆形光斑;巴山大剧院传出优美的歌声。此情景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树荫下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我们看见水面下的鱼儿,是鱼儿的实像
C.湖面波光粼粼,是太阳光照在水面上发生漫反射形成的
D.排练中的小花正在靠近剧院中的大镜子,她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
2.[2020·天水] 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3.[2020·丹东] 如图图示光现象及其应用中,能够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
4.[2020·哈尔滨] 如图图示,下列关于甲、乙两图中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甲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
B.图甲说明利用小孔只能成等大的像
C.图甲和图乙中的现象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解释图乙中的情景用到了“光的反射定律”
5.[2020·菏泽] 如图图示的光现象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
6.[2020·牡丹江] 如图图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
7.[2020·包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测温枪测体温,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
B.日环食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时,反射角为30°
D.在电影院,坐在不同座位都能观赏电影场景,是由于银幕对光线产生镜面反射
8.[2020·黔东南州] (多选)如图图示,一些金属条被科技馆工作人员按特殊的方式摆放后,在灯光的照射下就出现了栩栩如图图生的“飞机”,与“飞机”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B.海市蜃楼
C.雨后彩虹 D.管中窥豹
9.[2020·青岛] 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池水映明月”,水中有明月是光的折射现象
B.“潭清疑水浅”,水变浅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C.“日影化为虹”,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D.“起舞弄清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10.[2020·聊城] 2020年6月21日,在日食发生时,小明看到树荫下的地面上有如图图所示的光斑,这些光斑是由光的       形成的。观看日食不能用眼睛直接对着太阳,如图图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比较简易的做法是用一盆滴有墨水的水来观看(如图图图乙所示),太阳在水中的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
11.[2020·贵港] 东湖公园的湖边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图图镜,湖水清澈见底,从物理学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清澈见底”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考点●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2.[2020·大连] 一名舞蹈演员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她到镜面的距离是0.5 m,则她在镜中的像是 (  )
A.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 m
B.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 m
C.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 m
D.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 m
13.[2020·长春] 如图图示是《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潜望镜。它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它的成像原理是 (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14.[2020·牡丹江] 一只小鸟在离湖面10 m的上空飞行,若湖水深为5 m,则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是    m,它在湖里所成的像是由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
15.[2020·广东] 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平面镜检视防护服的穿戴情况。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当医护人员面镜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    ,像的大小    。(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3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作图
16.[2020·雅安] 请在,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17.[2020·广元] 如图图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的反射光线。
18.[2020·黔西南州] 如图图所示,装有水的烧杯底部有一枚硬币A,眼睛在B处看到硬币在C处。画出人眼看到硬币的光路图。
19.[2020·广州] 如图图所示,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在容器壁上点P、Q处出现光点,画出上述现象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考点●4 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
20.[2020·荆门]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经常使用一种叫“测温枪”的测温仪器,只要把“枪口”对准人的额头或手腕,“枪尾”的显示屏就能用数字直接报告人体的温度,测温枪测温利用的是(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红光 D.紫光
21.[2020·资阳] 白光通过棱镜后会产生色散现象,在光屏上出现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彩光带。如图图所示,一束白光从直角三棱镜abc的一个直角边ac上A点垂直入射,从直角三棱镜的斜边ab上某点B射出并投射到竖直光屏上,形成由C(红)→D(紫)的彩色光带。已知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请在图中画出白光通过棱镜的光路图,并在光屏上用C、D标出彩色光带顺序。
考点●5 重点实验
22.[2020·河北]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转,如图图甲所示。
(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    、激光笔和铅笔。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为探究反射光和入射光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下一步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光束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数据如图图表中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5° 45°
3 60° 60°
(4)如图图图乙所示,已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90°,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3.[2020·铁岭] 小阳利用如图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在水平桌面上铺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把另一支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不同角度透过玻璃板看,它跟前面蜡烛A的像都完全重合。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再做两次实验,并把三次实验中蜡烛A和B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如图图图乙所示。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蜡烛B跟前面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    。
(3)如图图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    (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4)小阳把白纸沿着玻璃板的位置对折,观察到像与物的对应点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
(5)小阳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原蜡烛B的位置,这时应该    (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这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    像。
24.[2019·贵阳]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中都会发生折射现象,但是水和玻璃对光的折射情况相同吗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选择了光屏、透明玻璃砖、水槽、激光电筒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先在光屏上画出互相垂直的NN'和MM'两条线段并相交于O点,如图图甲所示。
(1)小华将玻璃砖的一个表面与MM'齐平放置,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从A点向O点入射,他看到了如图图图乙所示的光路(AO、OC为同一直线),你认为出现光线OC是因为                        ,鉴于本实验的目的,此时最应该记录的两条光线是 。
(2)接下来他要观察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的情况,他将光屏竖直放入水槽中(使线段MM'水平),并向水槽中慢慢注水至水面与MM'齐平,入射光应从A点向O点入射,这是为了保证      ,其实本实验小华还考虑了入射光线所在一侧的    相同。
(3)小华最终在光屏上记录下了如图图图丙所示的光路图(OE为水中的折射光线)。通过分析光路,你认为玻璃和水这两种介质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    。
(4)若激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分别从玻璃和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则    中射出的折射光线更远离法线。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①发光 ②同种均匀 ③3×108 ④同一平面内 ⑤两侧 ⑥等于 
⑦可逆 ⑧镜面 ⑨漫 
⑩反射 相等 相等 垂直 虚像 
偏折 同一平面内 两侧 小于 
增大 不变 可逆 红、橙、黄、绿、蓝、靛、紫 红、绿、蓝 红 紫
【图说教材】
(1)介质 均匀 (2)倒 缩小 实 (3)直线传播
(4)光源 反射 (5)镜面 漫 反射定律 漫 (6)反射 虚 (7)相交 虚 (8)反射 折射 小于 (9)下 虚 高 (10)红 紫 各种色光混合 (11)红 绿 蓝 白
【易错辨析】
1.×,太阳自身能够发光,属于光源;月亮看起来很亮是因为它反射太阳光,不属于光源;并不是所有的星星都是光源,只有恒星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3.×,夜晚在广场上看到的激光束是光在空气中遇到尘埃发生漫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而光线是为了描述光传播的径迹及方向而引入的理想化模型,它不是真实存在的
4.×,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5.×,我们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6.×,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时,入射角为0°
7.×,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8.×,平面镜成的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像的大小不会随物距的变化而变化
9.×,小孔成像和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对比均为左右相反,但只有小孔成像中,像与物体上下颠倒
10.×,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当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并不会发生改变
1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中考链接】
1.A  树荫下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A正确;我们看见水面下的鱼儿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B错误;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湖面波光粼粼,是太阳光照在水面上发生镜面反射形成的,C错误;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小花大小没变,所以像的大小也不变,D错误。
2.B  酒中明月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A错误;光被物体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正确;月亮本身并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光才被人看见的,所以月亮不是光源,C错误;看到月亮是由于太阳发出的光射到月亮上发生反射,然后射入人的眼睛,不属于平面镜成像,D错误。
3.C  凸面镜扩大视野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手影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自行车的尾灯利用的是光的反射规律。故只有C符合题意。
4.D  图甲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A错误;小孔成像能成等大、放大或缩小的像,B错误;图甲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图乙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C错误;解释图乙中桥在水中的倒影用到了“光的反射定律”,D正确。
5.B  水中铅笔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铅笔折断了,A不符合题意;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符合题意;墙上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D不符合题意。
6.C  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错误;桥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错误;钢笔“错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正确;景物在凸面镜中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错误。
7.A
8.AD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A正确;海市蜃楼是光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后发生折射,使远处景物显示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异幻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B错误;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C错误;管中窥豹是指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D正确。
9.C  池水映明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A错误;“潭清疑水浅”指的是池底看起来要比实际的位置浅,看到的池底是真实池底反射的光线在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虚像,B错误;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C正确;起舞弄清影,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D错误。
10.直线传播 反射
11.直线传播 折射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柳树的枝叶挡住了光线的传播,所以有了树荫的形成,即“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清澈见底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因为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
12.D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离镜0.5 m,像离镜也应是0.5 m。
13.B 
14.20 反射 虚  小鸟在湖里成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已知小鸟距水面10 m,则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距水面也是10 m,所以像与它的距离为10 m+10 m=20 m。
15.虚像 变小 不变
16.如图图图所示
17.如图图图所示
18.如图图图所示
19.如图图图所示
20.A
21.如图图图所示
22.(1)量角器 
(2)将纸板F沿ON向后折(或向前折),看纸板F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如图图图所示
(1)实验时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需要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所以必须有量角器。
(2)将纸板F沿ON向后折(或向前折),看纸板F上是否有反射光线,转动后,若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3)使光束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
(4)已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90°,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等于×90°=45°,所以先作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然后再过入射点作这个角平分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入射角为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为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3.(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相等 
(3)不动 
(4)相等 
(5)不透过 虚
(1)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蜡烛A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像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采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蜡烛B放在玻璃板的后面,蜡烛B跟前面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3)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由于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蜡烛A像的位置不变。
(4)把白纸沿着玻璃板的位置对折,像与物的对应点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5)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应该透过玻璃板观察,应该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成像;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
24.(1)有部分光线并没有通过玻璃砖,而依旧在空气中传播 AO和OB
(2)入射角相等 介质
(3)玻璃
(4)玻璃
(1)光线AO到OC,光的传播路线没有改变,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所以可以判断有部分光线并没有通过玻璃砖,而依旧在空气中传播。本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要记录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所以要记录的两条光线是AO和OB。
(2)探究光在玻璃和水中的折射能力,要控制入射光线相同,即入射角相等,观察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的变化情况,所以入射光应从A点向O点入射,这是为了保证入射角相同。
(3)如图图图乙、丙,当光在空气中传播时,沿AO、OC传播;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沿AO、OE传播;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沿AO、OB传播。比较可得,OB偏离OC更多,所以玻璃和水这两种介质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玻璃。
(4)光路是可逆的,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偏折能力强,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偏折能力也强,所以玻璃中射出的折射光线更远离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