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训练
第四章 第1节~第3节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8分)
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一组是 ( )
A.太阳、月亮、舞台的追光灯
B.闪电、镜子、发光的水母
C.火焰、闪亮的LED、发光的萤火虫
D.太阳、灯光、波光粼粼的水面
2.课间休息,小明正好在操场的树下,看到地上有许多形状一样、大小不同、错落重叠的光斑。以下关于“光斑”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光斑的形成属于小孔成像现象
C.光斑的大小跟缝隙离地面的高度有关
D.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缝隙的形状相同
3.某学校进行百米赛跑时,由于发令枪失灵,所以临时改用吹哨和挥旗的方式发令:发令员将旗子举起,示意有关人员注意,然后在吹哨的同时将旗子向下挥动,此时运动员起跑。那么终点计时员开始计时的时刻应为 ( )
A.听到哨声时
B.看到旗子向下挥动时
C.看到运动员起跑时
D.听到哨声或看到旗子挥动时都可以
4.如图图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发出一束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入射角的大小为46°
B.当水面升高时,入射角将增大
C.当水面升高时,光斑A将向右移动
D.当水面降低时,光斑A将向右移动
5.如图图示,相邻两室,一明一暗,在两室相邻的墙壁上有一平面镜M,且∠AOC=∠BOC,甲、乙两人分别站在A、B两处,面向平面镜张望,则( )
A.甲可看到乙,乙看不到甲
B.甲、乙相互都可以看到
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
D.甲看不到乙,乙可看到甲
6.如图图示,关于甲、乙两图表现的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甲的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的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光污染”是由图甲的反射造成的
D.坐在不同位置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与图乙的反射有关
7.[2020·绥化] 小明站在穿衣镜前3 m处,以1 m/s的速度匀速靠近穿衣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穿衣镜中小明的像逐渐变小
B.以穿衣镜为参照物小明总是静止的
C.穿衣镜中小明的像是虚像
D.2 s后小明走的距离是1 m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3分)
8.如图图示,表示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位置的示意图,图中的A处是 球,B处是 球。可以用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规律来解释日食。
9.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个速度。由于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下雨天发生雷电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一闪电过后5 s才传来雷声,声音隆隆持续6 s才停止,发生闪电的地方与你的距离大约是 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
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只蜻蜓立于距水面0.6 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 m。蜻蜓在水中的“倒影”是 (选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蜻蜓_______m。若蜻蜓往高处飞,则“倒影”与蜻蜓之间的距离 ,“倒影”的大小 。(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如图图示,两个平面镜相交成60°角,光沿AO射到其中一块平面镜上,如图图果光被两块平面镜反射后能沿OA方向射出,则∠ɑ应为 。
三、作图题(共13分)
12.(3分)如图图示,小孔前有一发光体AB,请画出AB经过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并在光屏MN上标出AB所成的像。
13.(4分)如图图示,护林员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向山洞中P点,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14.[2020·河南] (6分)检查视力时,为节省空间,常让被测者背对视力表观察对面墙壁上平面镜M中视力表的像,请在作出被测者通过平面镜M看到视力表上A点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共26分)
15.(12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图所示,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接缝ON转动。
(1)如图图图甲所示,当硬纸板垂直于镜面放置且E、F在同一平面内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 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 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 。
(2)如图图图乙所示,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此时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再把纸板F向前缓慢旋转,当纸板E、F在同一平面内时,在纸板F上又看到反射光线OB。此实验说明 。
(3)保持图甲所示的纸板E、F在同一平面内,而把E、F一起向后倾倒使得整个平面与水平面成30度的夹角,仍然让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如图图图丙所示,则在纸板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
16.(14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我们一般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既能看见物体的像,也能透过玻璃板看见另一侧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但在实验中,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能成像,并且玻璃板的厚度对研究成像规律也有影响。聪明的小明利用生活中梳洗用的两块小镜子(前表面为反射面)也完成了实验,小明的实验步骤如图图下:
(1)如图图甲所示,将两块平面镜分开一定距离固定于不锈钢框架上,将铅笔A放在平面镜前,可以看见铅笔通过平面镜成上、下两段不完整的 (选填“虚”或“实”)像,此像虽然不完整,但比玻璃板成像要 。
(2)小明用与铅笔A完全一样的铅笔B找到了铅笔A的像的位置,他具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消除平面镜厚度对物距和像距测量的影响,小明用图乙的方法测出了物距和像距,图丙为图乙的简化图,图丙中 (选填“BD”或“BC”)表示像距。
参考答案
1.C
2.D
3.B
4.D
5.D 甲、乙两人不是光源,本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外界射到他们身上的光。甲在明亮的室内,有外界的光照射到他的身上,他的身体表面能将这些光反射出去,被甲反射的一部分光照射到平面镜M上,且∠AOC=∠BOC,所以从甲身上射向平面镜的光经平面镜后沿OB方向反射,而乙站在B处,故乙能接收到来自甲的光,即能看到甲。乙在暗室中,外界没有光照射到他的身体表面,他本身又不能发光,因此没有从乙发出或乙反射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所以甲不可能看到乙。
6.B 根据图示可知,图甲、乙中的入射光线都平行,而图甲中的反射光线平行,图乙中的反射光线不平行,因此图甲发生了镜面反射,图乙发生了漫反射;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A正确、B错误。光污染是光照射到光滑表面上发生镜面反射导致的,则“光污染”是由图甲的反射造成的,C正确。坐在不同位置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是由漫反射导致的,即与图乙的反射有关,D正确。
7.C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A错误;小明站在穿衣镜前3 m处,以1 m/s的速度匀速靠近穿衣镜,以穿衣镜为参照物小明与穿衣镜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小明是运动的,B错误;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C正确;2 s后小明走的距离:s=vt=1 m/s×2 s=2 m,D错误。
8.月 地 直线传播
9.3×108 小于 1700 计算雷声距离时,忽略光传播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发生闪电的地方与你的距离:s=vt=340 m/s×5 s=1700 m。
10.虚 1.2 变大 不变
11.30°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具有可逆性。若要使光线最终沿OA方向返回,则射向MQ的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必然重合且方向相反,即射向MQ的光线OB应垂直于镜面MQ,如图图图所示。在Rt△MBO中,已知∠OMB=60°,则∠MOB=30°;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的余角与入射角的余角也相等,因此∠ɑ=∠MOB=30°。
12.如图图图所示
13.如图图图所示
14.如图图图所示
15.(1)寻找普遍规律 显示光路,并且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不能
16.(1)虚 清晰
(2)将铅笔B放在平面镜后,移动铅笔B使铅笔B与铅笔A的像看起来是一支完整的铅笔
(3)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