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1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同步测试 (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1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同步测试 (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2 15:06:54

文档简介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第1课时 同步测试
1.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看到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的一组是(  )
A.目镜10×物镜20× B.目镜5×物镜10×
C.目镜10×物镜40× D.目镜16×物镜20×
2.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正确的是(  )
A.用洁净的纱布擦拭目镜和物镜
B.对光成功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光圈
C.绘生物图时,对图中较暗的部分用横线条涂黑
D.物象在视野的左下方,若将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3.在显微镜对光时,当环境光线较暗,应选用(  )
A.大光圈、凹面镜 B.大光圈、平面镜
C.小光圈、凹面镜 D.小光圈、平面镜
4.小花想把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气泡从视野右下方移出去,应将玻片朝哪方移动(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5.在显微镜对光过程中,能反射光线的结构是(  )
A.目镜 B.反光镜 C.转换器 D.光圈
6.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被观察的材料一定要(  )
A.清洁干净 B.染色 C.薄而透明 D.形状规则
7.请结合显微镜操作要领,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甲、乙两台显微镜(甲:目镜10×,物镜40×;乙:目镜5×,物镜10×),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镜头组合是 ______ 的显微镜。
(2)小枫在显微镜视野找到一个细胞(如图),如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物台上的装片往 ______ 方向移动。(填“←↑→↓”)
(3)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显微镜的结构是 ______ 。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是:植物细胞结构有 ______ 和 ______。
(5)细胞中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结构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C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A.10×的目镜和20×物镜═200(倍)。 B.5×的目镜和10×物镜═50(倍)。C.10×的目镜和40×物镜═400(倍)。 D.16×的目镜和20×物镜═320(倍)。故选:C
2.B 解析:A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A错误;B对光的要求是,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光就对好了。B正确;C根据生物图的画法和要注意的事项知:图中的阴影部分不能涂黑,要点细点来表示。C错误;D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视野中偏左下方的物像移动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向右上方移动,到达视野中央。D错误。故选:B
3.A 解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当环境光线较暗,显微镜对光时我们应选用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故选:A
4.A 解析:要将显微镜视野内右上方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小花想把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气泡从视野右下方移出去。应该向左上方移动。故选:A
5.B 解析: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先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在视野中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就算对好光了。使用显微镜对光的过程中,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从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因此在显微镜对光过程中,能反射光线的结构是反光镜。故选:B
6.C 解析: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成像的,光线必须通过观察材料反射到物镜、目镜、眼内才能形成物像。因此观察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如观察材料不透明就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故选:C
7.乙;←;细准焦螺旋;细胞壁;叶绿体;线粒体
解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减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所以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镜头组合是乙。(2)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在此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所以箭头的方向为:←(3)在显微镜的结构中,细准焦螺旋可以较小范围的升降镜筒,调出更清晰地图象。(4)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结构。(5)线粒体是呼吸的场所,能够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故答案为:(1)乙 (2)← (3)细准焦螺旋(4)细胞壁;叶绿体(5)线粒体
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第2课时 同步测试
1.小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操作过程的第二步所滴的液体是(  )
A.清水 B.生理盐水 C.碘液 D.矿泉水
2.洋葱表皮细胞有,而人的口腔上皮没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3.鉴别一个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应检查它有无(  )
A.细胞核 B.细胞壁 C.线粒体 D.液泡
4.请回答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问题:
(1)如图中几个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______ (填标号)。
(2)如果要把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向 ______ 移动;
(3)假若你所用的显微镜只有四个镜头,若想在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______ 。
(4)某生按正确的操作步骤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非常激动地把显微镜推移到同桌面前看,结果视野变暗,要想在同桌面前看清物像,最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
(5)正确地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如图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B 解析: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由于人的细胞液的浓度与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的浓度一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因吸水而膨胀,或失水而皱缩,应向载玻片上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故选:B
2.A 解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所以人口腔上皮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相比较,人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故选:A
3.B 解析: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所以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和叶绿体。故选:B
4.①②④③;右上方;甲和丁;重新对光;A
解析:(1)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生理盐水)→(漱)刮→涂→盖→染(碘液﹢吸水纸)。故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是滴,②是刮,④是盖,③是染。(2)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所以如果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朝着物像相同的方向移动。即: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应把玻片向着右上方移动才能到达视野的中央。(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图中甲乙是目镜,丙丁是物镜,想在视野中观察到细胞的数目最多应用甲和丁。(4)用显微镜观察标本之前,首先要对光,对光时,先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关镜,使光线正好反射到镜筒内,到达我们的眼睛,直到看清明亮的视野为止。对好光之后,就不能再移动显微镜,如果移动显微镜,射入的光线就会发生改变,导致看不清物像。所以要重新调节反光镜的角度,重新对光。(5)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产生气泡,故选A。故答案为:(1)①②④③;(2)右上方;(3)甲和丁;(4)重新对光;(5)A。
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第3课时 同步测试
1.下列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擦拭玻片;②取材;③滴清水;④放置材料;⑤染色;⑥盖上盖玻片。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⑥⑤ C.①③②④⑤⑥ D.①②④③⑥⑤
2.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看到了以下几幅图象,这几幅图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④→②→③ B.④→③→①→②
C.③→④→②→① D.②→①→③→④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形态是(  )
A. B. C. D.
4.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对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②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C.③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④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小芳在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中抽到实验三,如图1表示她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请据图回答。
(1)图1是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正确顺序是 ______ 。
(2)在步骤[②]的操作过程中,小芳同学闻到刺激性气味,含有该气味的物质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______ 。
(3)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细胞中被染成黄色最深的结构是 ______ 。
(4)图2是显微镜的四个镜头,欲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镜头组合[ ______ ]。
(5)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第一次看到的物像在视野的右下角,欲使物像
6.如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 ______ ,因为它具有 ______ (用图中数字作答)。
(2)图中的细胞结构中,对细胞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的是[ ______ ] ______ ,DNA存在于细胞的[ ______ ] ______ 中。
(3)番茄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含钙的无机盐较多,而对含硅的无机盐吸收却很少,这主要与甲图中[ ______ ] ______ 有关。
(4)洋葱通常呈紫色,紫色物质存在于[ ______ ] ______ 中。
(5)图中细胞结构中,植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______ ] ______ ,它可以将太阳光能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 ______ 能。
答案和解析
1.B 解析:“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所以操作正确是顺序是:①擦拭玻片;③滴清水,②取材;④放置材料;⑥盖上盖玻片;⑤染色故选:故选:B
2.C 解析:低倍镜换到高倍镜的步骤是:①移动装片,使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②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更明亮;④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所以图中循序为:③→④→②→①。故选:C
3.C 解析: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形状像一个个长方形的格子;A是血细胞、B是黄瓜表皮果肉细胞、D是叶表皮细胞。故选:C
4.C 解析:A①是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能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错误;B②是液泡,植物具有,但是动物细胞没有,错误;C③是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正确;D④是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错误。故选:C
5.④②①③⑤⑥;液泡;细胞核;①和④;右下
解析:(1)图1是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正确顺序是 ④②①③⑤⑥。(2)在步骤[②]的操作过程中,小芳同学闻到刺激性气味,含有该气味的物质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液泡。(3)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细胞中被染成黄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4)如图2是显微镜的四个镜头,欲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①和④]。(5)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第一次看到的物像在视野的右下角,欲使物像置于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向 右下方移动后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故答案为;(1)④②①③⑤⑥(2)液泡(3)细胞核(4)①和④(5)右下
6.甲;④⑥⑦;⑦;细胞壁;①;细胞核;③;细胞膜;④;液泡;⑥;叶绿体;化学
解析:(1)“甲乙两图中”,甲图中有④液泡、⑥叶绿体、⑦细胞壁,乙图中没有④液泡、⑥叶绿体、⑦细胞壁,因此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甲,因为它具有④⑥⑦(用图中数字作答)。 (2)⑦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因此“图中的细胞结构中”,对细胞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的是[⑦]细胞壁;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在①细胞核里,因此DNA存在于细胞的[①]细胞核中。(3)③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因此“番茄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含钙的无机盐较多,而对含硅的无机盐吸收却很少”,这主要与甲图中[③]细胞膜有关。(4)④液泡中储存着营养物质,因此“洋葱通常呈紫色”,紫色物质存在于[④]液泡中(5)图中细胞结构中,植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⑥]叶绿体,它可以将太阳光能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