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地区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时学习内容是“把握特征学习区域”的第三个专题,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熟练运用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认识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综合能力,同时也为后阶段学习人文地理特征打下基础。
学生对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认识比较粗浅,教学中,可以设计探究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地理综合思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青藏高原地图(地形图、气温和降水分布图等)说出青藏高原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特点,把握影响青藏高原地区自然地理特征最主要因素,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2.通过江河之源、湖泊之乡的学习,认识保护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青藏高原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特征及影响下的高原环境下的农牧业
【教具准备】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高寒气候 高寒农牧业 地势较低的河谷和山麓地带
耐寒,喜温凉(青稞、小麦、牦牛)
气温低、气压低、缺氧 高原发应
世界屋脊 历史悠久的藏族文化(布达拉宫、大昭寺)
江河之源、湖泊之乡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暖场《天路》,上课仪式后,根据歌词提问并展开新课:天路指哪条?天路在哪里?……导入新课《青藏高原地区》 听歌,回答问题:青藏铁路,青海、西藏(青藏高原) 应景,激发探究欲
青藏高原地区一.世界屋脊 请学生阅读学具“中国地形”立体地图,探究世界屋脊的地形地势特点问:高原面上的褐色代表是什么事物或现象?(雪山)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活动一:探究世界屋脊查看学具“中国地形图”立体模型,说出青藏高原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及范围(周围的主要山脉)完成学案:描出青藏高原的范围,标出周围主要山脉根据教师引导回答相关问题 感悟世界屋脊,识记青藏高原的范围(区域认知)
二.高寒气候 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中国一月气温和七月气温分布图,与我国其他地区作比较,气温特点如何PPT:拉萨气候统计图表(学案),分析气候特点难道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就是高寒,没有其他什么我们低海拔地区人们所难以适应的气候特征?引导完成学案:根据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特点,选择旅游需带的物品并说明理由交流归纳板书问:高寒气候对当地农牧业生产又有什么影响呢 活动二:探究高寒气候阅读地图册:中国一月气温和七月气温分布图,与我国其他地区作比较,气温特点根据学案“拉萨气候统计图表”分析拉萨的气候特点归纳气候特点探究其他气候特点气压低、缺氧、紫外线强等学案:根据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特点,选择旅游需带的物品并说明理由交流结合教材说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分布、主要畜种和作物 认识理解高寒气候的形成及特征(区域认知、地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三.江河之源湖泊之乡 引导学生找出长江和黄河的源头在哪里?还有哪些河流也发源在青藏高原找出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湖泊拓展: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视频 活动三:探究江河之源找出长江和黄河的源头在哪里?还有哪些河流也发源在青藏高原观看剪辑视频: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区域认知,人地和谐观
历史悠久的藏族文化 独特的世界屋脊也孕育了独特的藏族文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完成学案:下列图片哪些是反映青藏高原地区文化特色(服饰、布达拉宫、牦牛、青稞等) 活动四:探究历史悠久的藏族文化完成学案:下列图片哪些是反映青藏高原地区文化特色的交流 区域认知
小结 利用结构板书归纳本课主要学习内容,并布置下节课学习内容 梳理笔记 形成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