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4.2 黄河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4.2 黄河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22 14:1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河》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有两个,首先是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其次从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说明黄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对沿岸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学习黄河可以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长江”侧重开发利用,“黄河”则突出其“害”,侧重综合治理。这节内容与前面地形、气候等知识相联系;也是学习我国水能资源、环境保护、西部大开发的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
本节教材首先在大致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的基础上,明确黄河在上、中、下游的划分;其次从黄河在不同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来突出其“忧患”,以及相应的治理措施。
3.重点难点分析
河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同河流的水文特征密切相关,因此黄河的水文特征也是学习河流知识的核心内容;黄河与人类活动关系这一教学主题又决定黄河的治理保护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4.课时分析:1.5课时
三、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抽象、逻辑思维已有较大发展,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数据(地图,统计图等)的分析能力、地理信息获取能力。在面对一些地理问题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综合的分析问题。
学生在学习长江后,基本掌握了学习河流的方法和一般思路。因此对黄河源流概况的认识比较得心应手。同时,由于初中学生好动、好奇,爱发表见解,但同时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中可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景观图表等直观材料,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黄河的源流概况和各段的自然特征。
2.学会阅读黄河水系图及“地上河”示意图。理解黄河“地上河”的成因,了解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措施,树立忧患和责任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
2.能初步提出黄河的问题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对黄河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五、教学策略
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为主线、育人为主旨的教学原则,从八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心理学特点出发,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所以这节课我以“三生三世,万里黄河”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加以希沃活动,寓学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
【导入】
2018年,全网最火的短视频分享软件,无非是号称记录美好生活的“抖音”,我这里有一个网友拍摄的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这是哪里。
【视频】黄河
【学生预设回答】
黄河
【教师小结】
无论你是住在淮河流域,还是长在松花江畔,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认知里,黄河才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个“老母亲”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我们要生生世世爱护她,守护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黄河!
【板书】黄河
【设计意图】
用大气磅礴的视频导入,可以快速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1 初识——黄河的档案
【黄河的概况】
姓名:黄河;年龄:115万岁;长度:5464千米;年径流量:660多亿立方米
【设问】
黄河的情况与我国其他大河相比,占据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黄河与我国主要河流比较】
河流名称 长度(千米) 年径流量(亿立方米)
黑龙江 3420 3408
黄河 5664 660
淮河 1000 453
长江 6300 9600
珠江 2197 3360
【学生预设回答】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
【教师小结】
黄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长河,可黄河的年径流量只有660多亿立方米,约为长江的1/15。
【承转】
那这条长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里呢?又流经哪些地形区呢?请同学们阅读49页内容,思考屏幕上的三个问题。
【初识——黄河的档案】
任务:
1.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______,注入_____。
2. 黄河干流依次流经哪几个地形区?
3. 黄河的上、中、下游是如何划分的?
要求:
【学生预设回答】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渤海,其干流依次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河口和桃花峪将黄河分为上中下三个河段。
【教师小结】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我国最大的内海——渤海,其干流主要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以及华北平原,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为黄河上游,河口到河南省的桃花峪为黄河中游,桃花峪以下为黄河下游。
【承转】
黄河在哺育我们的同时,历经着很多劫难和病痛,为了更好的守护黄河,我们逐一来了解它的症状。
6.2 历劫——黄河的“病痛”
【症状一】:原先我的发质很好,郁郁葱葱的,但是后来皮肤变得越来越干,并不停脱发,乃至秃顶。
【设问】
结合P53思考:黄河的“头发”和“皮肤”分别是什么?这是什么“病”?黄河出现以上“症状”的原因是?这种“病”多发生在黄河的哪个河段?
【学生预设回答】
学生1:头发是树(草),皮肤是土壤。
学生2:得的病是水土流失。
学生3:多发生在黄河的上游。
【教师小结】
黄河的“头发”是草地,“皮肤”是土地,这是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这种病多发生在黄河的上游,因为上游主要流经高原山地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趋于干旱,再加上植被破坏,所以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症状二】:每年初春,天气渐渐转暖时,我的血液循环就不好,经过检查,每年初总有异物堵塞我的血管。
【设问】
结合P53思考 :“异物”是什么?这是什么病?初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病多发生在黄河的哪个河段?
【学生预设回答】
学生1:“异物”是冰块,这是凌汛。
学生2:初春上游河段开冻较早,河水挟冰块而下,水势汹涌,往往导致水位猛涨,形成凌汛。
学生3:这种病多发生在宁夏、内蒙古和山东省境内。
【教师小结】
“异物”是冰块,这是凌汛,是黄河特有的现象。初春,上游河段开冻较早(初冬,上游还未结冰),河水挟冰块而下,水势汹涌,往往导致水位猛涨,形成凌汛。凌汛主要发生在上游的宁夏和内蒙古,以及下游的山东省境内。
【症状三】:我经常腹泻,这导致我身体内的营养物质大量流失。
【设问】
结合P51、P53思考 :“营养物质”是什么?这是什么病?营养物质流失到哪里去了?这种病多发生在黄河的哪个河段?这种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预设回答】
学生1:“营养物质”是土,这是水土流失。
学生2:营养物质流失到河里去了。
学生3:这种病多发生在黄河的中游。
学生4:因为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土层疏松,而且这里多暴雨。
【教师小结】
“营养物质”是土壤(泥沙),这是水土流失,水带着泥沙流失到下游去了,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黄河中游,因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这里降水多集中在七八月份,而且多暴雨,一遭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形象地反映了黄河中下游河段含沙量之大。
【症状四】:有的年份,我还会因为营养物质堵塞血管,出现主动脉血流不止的情况。
【设问】
结合P51、P53思考:“破裂”是什么病?这种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病多发生在黄河的哪个河段?
【学生预设回答】
学生1:“破裂”是黄河决口。
学生2:因为黄河下游是“地上河”,容易决口。
学生3:这种病多发于黄河的下游。
【教师小结】
“破裂”是黄河决堤,这种病因为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多发生在黄河的“下游”。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受到近1593次泛滥威胁,而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决口1000多次。所涉及的地区有今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五省。截止2016年,大约有2125次。每遇洪灾,民不聊生。
【设计意图】
采用拟人的方法,把黄河比作一个“老母亲”,一方面增加学生对黄河的亲近感,另一方面通过帮黄河“诊断”来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求知的精神,提高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承转】
面对疾病缠身的“老母亲”,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守护黄河的健康,让我们的母亲河生命常绿!请同学们阅读51页内容,结合52页的材料,想一想,对于黄河的病痛,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6.3 守护——黄河的“健康”
【设问】对于黄河的“病痛”,我们应该分别采取哪些“治疗”措施?
【学生预设回答】
学生1:对于草场退化、荒漠化严重,我们应该植树造林。
学生2:对于水土流失,应该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
学生3:对于凌汛,可以拓宽河道,清理冰块,裁弯取直……
学生4:对于“地上河”要加固黄河大堤。
【教师小结】
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例如植树种草、建立自然保护区;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在下游加古黄河大堤;对于凌汛采取炸冰疏水。通过以上治理措施,黄河的生态环境有很大的改善。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黄河各河段的治理措施,另一方面让学生知道我国在黄河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果,增强自豪感。
七、教学小结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身体力行去守护黄河,守护我们民族的摇篮!
八、作业设计
复习本节课内容,并预习下一节内容。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首先,一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能否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关系到整堂课的成败。因此在本课的导入中,运用抖音这一风靡全国的短视频拍摄软件,可以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黄河作为中国的第二长河,中国“母亲河”,华夏民族的摇篮,要让学生有所感知和了解,,就必须了解黄河的概况。在本课关于黄河概况的教学环节中,精心运用了电脑技术:直观、具体、形象地向学生呈现了黄河的源头、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的地形区等,较好地完成了本环节的教学任务,又节约了大量时间。
再次注重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能理解本质问题。例如讲到黄河的“忧患”,采取拟人的手法,将黄河比作一个百病缠身的“老母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学生通过自行给黄河“诊断”和“治疗”,可以更好地了解黄河的忧患以及相应的治理措施。
最后就是希沃白板的运用,受传统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氛围相对沉闷,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寓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让学生感到上课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妙趣横生。近年来,不断革新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工具走进课堂,逐渐普及,希沃白板正是其中的一员。这节课对于整节课的总结,我是通过希沃白板这一软件加以实现的,在学生中取得了不错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