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青藏高原地区
一、教材分析
1、“青藏高原地区”是在学习了我国的疆域、地形与地势、气温与降水、河流和湖泊等整体自然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世界屋脊”、“高寒气候”、“江河之源、湖泊之乡”、“历史悠久的藏族文化”等内容。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有位援藏教师,且学生刚参与过日喀则捐赠图书等活动,所以授课时添加了援藏的相关内容。
2、作为区域地理学习的一部分,《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在教学中可通过与其他地区对比来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情分析
对我们上海的学生来说,一方面,“青藏高原地区”是一个遥远、神秘的地方,无论是它独特的自然环境,还是神奇的人文色彩,都让学生充满好奇;另一方面,教材内容涵盖的面比较广,如果按部就班、面面俱到地讲课,会略显乏味和枯燥,而且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不太容易引起共鸣。
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地形地势、气候环境等方面的一些整体知识,有了一定的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需要在构建知识框架、综合分析问题、学以致用等方面多加指导。
三、教学目标
1、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到青藏高原的位置并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2、通过读气温曲线图、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及相关资料,能够说出1-2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如气温低、日照强等);
3、通过读“青藏高原农牧业”图,能够说出3—4种青藏高原主要的农作物和畜牧品种,并了解其分布特点;
4、能够举3-4个例子说明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对自然环境、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的影响(如江河之源、湖泊之乡、青稞炒面、掉袖藏袍等),理解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促进因地制宜发展理念的形成。
5、通过对藏族文化和本校王池国老师援藏事迹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青藏高原的高寒气候特征;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对自然环境、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的影响(如江河之源、湖泊之乡、光照强烈、高寒农牧业、牦牛帐篷等)。
2、 难点:了解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对自然环境、农牧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等方面的影响,理解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教学流程
六、具体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教学导入 播放青藏高原图片 思考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特点 通过冰川、雪山、河湖、寺庙等壮美景象让学生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位置和范围 出示图片: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图 在地形图中圈出青藏高原的范围,并说明判断理由(从海拔高低、行政区划等角度) 在前面讲解我国“地形和地势”中已经提及青藏高原,所以直接让学生在地形图上画青藏高原的范围并说明判断理由,既锻炼学生读图能力,又加深学生对青藏高原海拔高的认识。
3、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特征 出示图片:视频中冰川、三江源、高原红、藏羚羊、雪莲花等图片,并提出问题:1)为什么有冰川分布?2)为什么成为三江源?以及还有哪些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3)当地人们为什么肤色比较黑,还有“高原红”?4)可以在上海引入藏羚羊、雪莲花等动植物吗? 了解青藏高原海拔高产生的自然环境影响,比如,冰川分布、江河之源、湖泊之乡、珍稀动植物等。 通过“答疑解惑”,以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地理思维。并通过冰川、雪山等高寒景象与“接受太阳光照最多”形成巨大反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另外,通过列举动植物种类占全国的比重,激发学生对青藏高原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4、生存技能大考验:如何在青藏高原生存? 如果此时,你身处青藏高原这样的高寒环境中,会选择如何生存? 学生通过读地图册P24,完成学案2探究活动,“如果此时身处目的地,你该如何生存?”,并说明理由(先自己读图判断,后两人合作讨论)。 借鉴学生喜欢的“绝地求生”类型的游戏,提出问题“如果此时,你身处青藏高原这样的高寒环境中,会选择如何生存?”学生通过读地图册P24内容,很容易判断出当地石山分布广,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另外还有青稞、小麦等农作物,仅有1条铁路分布,河湖众多等。所以让学生进行备选项的选择,实际是为了读图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条件、农牧业发展以及交通建设等。并通过设置海鲜、竹楼等干扰项,启发学生将青藏高原与其他地区进行区分。另外,探究活动没有直接让学生讨论完成,而是先自行判断,后两人合作讨论,这主要是考虑到,讨论要在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基础上进行,而且人数过多有时候反倒会低效,因此只通过同桌两人来合作讨论。
食在当地可以选择哪些食物?提出问题:青稞主要种植在青藏高原的哪些地区?有什么分布特点?出示图片:西藏饮食四宝之牛羊肉、酥油、糌粑、茶叶 读“青藏高原地区农牧业分布图”,说出主要的畜牧品种发现青稞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既有充足水源,河谷地区海拔又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能够满足青稞的生长条件。了解青藏高原的饮食特色
衣出示图片:穿藏袍的居民出示图片:日光城拉萨 选择防晒帽,因为这里光照强烈;皮袍,就地取材,而且保暖;T恤衫不需要,这里很冷。了解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住出示图片:碉房、牦牛帐篷, 并播放视频“牦牛帐篷” 选择石屋,防风避寒,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石山;帐篷方便,适应游牧;这里不产竹子,不住竹楼。
行出示图片:我国主要铁路、公路分布图提出问题:如果不结冰,船只能派上用场吗?展示图片:牛皮船,并提出问题“可以通过船只与其他地区发展航运吗?” 选择铁路、牲畜,比如青藏铁路、牦牛驮物;不可以使用船只,此时是冬季,这里的河湖都结冰了。回顾青藏高原河湖众多。意识到青藏高原边缘落差大、不适合航运,但可以开发水能。
小结:衣食住行特色及牦牛文化(展示图片:牦牛博物馆;播放视频:牦牛粪) 总结回顾青藏高原的生活特色,并发现牦牛在衣食住行烧耕等方面的作用,了解其“青藏高原的生命守护神、全能家畜”的称号
5援藏及藏族文化 展示图片:高原反应相关图片,援藏、援青相关介绍,以及王池国老师2017年和2018年进藏的照片展示图片:布达拉宫、大昭寺、经幡以及公路上的朝圣者 了解援藏的艰辛通过王老师戴的白色织物——哈达,来进一步了解藏族的语言文字、宗教建筑、宗教文化等 通过本校援藏教师的感人事迹,拉近学生与青藏高原地区的距离;通过了解藏族文化,学会尊重不同的风俗习惯,提高学生民族团结意识。
6课堂小结与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提供“海拔高”、“空气稀薄”、“高寒气候”等软黑板词条播放视频:青藏高原的美景 通过软黑板词条的摆放,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再次观看视频,加深对青藏高原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的认识。 希望通过介绍青藏高原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予学生一些启发,即使是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仍然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条件发展适宜的农牧业、选择适宜的生存方式。另外,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特别多,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因此希望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建构起系统的知识框架,并通过思考“夏季前往的必备品、合适的交通方式”,来学以致用,复习巩固。
课后作业: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不正是夏季避暑的好去处吗?请大家课后思考,如果夏季选择去青藏高原避暑,需要带什么必备品?从上海出发,可以选择什么交通方式前往?
板书及思维导图:
PAGE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