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命的世界
一、选择题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生长和繁殖 D.能进行呼吸
2.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 D.青蛙冬眠
3.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C.森林可保持水土 D.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4.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基因(遗传)多样性 B.环境多样性
C.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5.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6.下表中有关生物的特征与列举的实例搭配不当的是( )
生物的特征 实例
A 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兔吃草、猫吃老鼠
B 生物能进行呼吸 庄稼需要浇水、施肥
C 生物需要排出体内废物 人体排尿
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合拢
A.A B.B C.C D.D
7.在干旱的沙漠中,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的茎长得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土壤含氧量 C.水 D.温度
8.巢湖是安徽省最大的淡水湖,湖中和岸边生活着大量的浮游生物,及水草、芦苇、银鱼、白米虾、河蟹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 )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个体数量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简答题
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辽阔的草原上,鹿群在自由自在地吃着青草,人们在如地毯般柔软的草地上尽情地唱歌、跳舞。适宜的温度、光照、水分、空气、土壤等,让青青的小草长得很繁盛。但如果鹿群大量增加或人类过度地开发资源,都可能会破坏草原。
(1)影响草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
(2)影响草生存的生物因素有哪些?
(3)影响鹿群生存的生物因素有哪些?
10.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上文中提到的生物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文中提到的非生物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C 解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的生物特征。故C符合题意。故选C。
2.B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一种适应,故A不符合题意。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荒漠中的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青蛙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为了避免温度过低冻伤甚至冻死,变温动物青蛙有冬眠的特性,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D 解析: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是因为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森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增多土壤中的水分和地下水,涵养水源。在风沙为害地区保护农业的作用十分显著,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D符合题意。故选D。
4.B 解析: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的生命形式(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的稳定生态综合体。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基因(遗传)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基因(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不包括环境多样性,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C 解析: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是为躲避天敌,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符合题意。故选C。
6.B 解析:兔吃草、猫吃老鼠,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A正确。庄稼需要浇水、施肥,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错误。人体排尿,说明生物需要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C正确。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合拢,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正确。 故选:B。
7.C 解析: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沙漠干旱缺水,而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水分严重缺乏导致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此题中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骆驼刺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因此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故C符合题意。故选C。
8.B 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题干中“巢湖是安徽省最大的淡水湖,湖中和岸边生活着大量的浮游生物,及水草、芦苇、银鱼、白米虾、河蟹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故B符合题意。故选B。
9.(1)温度、光照、水分、空气、土壤等(2)鹿群、人(3)草、人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1)适宜的温度、光照、水分、空气、土壤等,让青青的小草长得很繁盛。因此影响草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温度、光照、水分、空气、土壤等。
(2)如果鹿群大量增加,或人类过度地开发资源,都可能会破坏草原。说明影响草生存的生物因素有鹿群、人。
(3)鹿群在自由自在地吃着青草,人类过度的资源开发破坏草原。因此影响鹿群生存的生物因素有:草、人等。
10.(1)人、鹰、鱼、树(2)山、船、水、土等(3)答案不唯一,以生物的特征为判断依据
解析: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呼吸;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代谢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生物能够繁殖;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是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
(1)上文中提到的生物有人、鹰、鱼、树,具有生物的特征。
(2)上文中提到的非生物有山、船、水、土等,不具备生物的特征。
(3)分析可知,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是: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呼吸;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代谢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生物能够繁殖;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