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血液(第1课时)
1.血红蛋白的特性决定了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A. 运输二氧化碳 B. 运输氧气 C. 运输养料 D. 运输废物
2.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的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3.血液的组成包括( )
A. 血细胞和血浆 B. 红细胞和血细胞
C. 血小板和血浆 D. 血浆和红细胞
4.人体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 葡萄糖 B. 无机盐 C. 蛋白质 D. 水
5. 小明同学到医院里做了血常规化验,医生诊断为扁桃体炎,请问判断依据是血液里哪一种血细胞增多(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红蛋白 D. 血小板
6.下面是一滴血在显微镜中的视野图。已知正常人红细胞含量为(4.2~5.0)×1012个/L,白细胞为(4~10)×109个/L,白细胞个体一般较红细胞大。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 ]是红细胞。某人经常精神不振,容易疲劳,经血液化验,此人红细胞数目为3×1012个/L。据此判断此人患有______症。 这种病人应多吃一些含______ 和_______丰富的食物。
(2)当人体某处受伤感染时,[ ]_______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感染处,吞噬病菌。
(3)当图中[ ]_______ 数目明显下降时,会引起人皮下出血。
7.下表是对某校初三学生进行体检后得到的数据,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护士抽血时,要将针刺部位的_________(填“近心端”或“远心端”)用胶皮管捆扎。
(2)依据乙血检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值都偏低,判断他可能患有__________。
(3)从平时的饮食方面,医生建议他多吃蛋白质含量高和富含____无机盐的食物。
(4)丙血检显示_________高于正常值,说明体内有炎症。
答案和解析
1.B 解析: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因此由血红蛋白的特性而决定的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故选B。
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观察血涂片。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呈圆球状,有细胞核,数目最少,故不符合题意。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数目最多,故符合题意。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数目较多,但比红细胞要少,不符合题意。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血浆中90%的是水,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但是在显微镜下却看不到血浆,不符合题意。故选A。
3.A 解析:血液分层后:上面的部分是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其中呈暗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红细胞与血浆之间,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和血细胞的容积大约各占全血的一半。因此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故选A。
4.D 解析:人的血液中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有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多种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故选D。
5.B 解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能够做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当患扁桃体炎时,血液中的白细胞会增多。故选B。
6.(1)①;贫血;铁;蛋白质(2)②;白细胞(3)③;血小板
7.近心端;贫血;铁;白细胞
1第1节 血液(第2课时)
1.临床上给病人输血时,常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有针对性的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给大面积烧伤病人输血,你会选择给他们输入的血液成分是( )
A.全血 B.浓缩红细胞悬液 C.浓缩血小板悬液 D.血浆
2.对我国实行的无偿献血制度认识有误的是( )
A.提倡自愿献血
B.献血者必须是健康公民
C.公民无偿献血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D.欢迎任何年龄的人无偿献血
3.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少量输入( )
A.A型血 B.B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
4.一次最低失血多少时,会危及生命( )
A.10% B.20% C.30% D.40%
5.抢救大量失血病人要输血,输血要输同型血,否则会导致( )
A.受血者的血浆凝集成团
B.受血者的红细胞凝集成团
C.受血者的血细胞凝集成团
D.献血者的血小板释放一种物质,使血液凝集成团
6.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的强烈地震。灾情十分严重,大批伤者需要输血抢救,当地血库存血供不应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族人民勇跃献血,确保了灾区伤员的供血。下面请就有关献血程序、注意事项以及输血原则回答下列问题:
(1)献血前为什么要进行体检?______________。
(2)献血前不能大量饮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3)采血前要洗净双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输血前为什么要进行血型鉴定___________。
现有A、B、C、D四人准备献血,医生把这四人的血分别用A型、B型标准血清来检验其结果如上图所示:请判断A、B、C、D四人的血型是________________。
(5)面对地震灾难,看到人们踊跃献血,你有何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D 解析: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其伤面有大量液体渗出,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如果输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粘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所以输入血浆。
2.D 解析: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无偿献血是终身的荣誉,无偿献血者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使病员解除病痛甚至抢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近半世纪以来,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健康者,都可以参加献血。每次可献血200~4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期应为6个月。可见D错误。
3.D 解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血的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是万能受血者,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O型血的人是万能输血者,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故选D。
4.C 解析: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7%~8%。若一个正常成人体重60千克,其血液量约为4200~4800毫升。一个成年人失血量少于400毫升时,1次失血量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不用输血;当失血量在800~1000毫升时即20%,会出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出冷汗,手脚冰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微弱等症状,可以输血;当失血量超过1200毫升时即30%,生命就会发生危险;当失血量达到1500毫升以上即35%左右时,可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伤者会出现视物模糊、口渴、头晕、神志不清或焦躁不安,甚至昏迷等症状,必须立即输血。故选C。
5.B 解析:红细胞中含凝集原,血清中含凝集素,当含有A(或B)凝集原的红细胞与含有抗A(或抗B)凝集素的血清混合时,由于相对抗的凝集原和凝集素(如A与抗A)的相互作用,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堵塞小血管,引起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因此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可见B正确。
6.(1)只有身体健康者的血才能输给伤员
(2)饮水影响了所献血液的质量
(3)减少采血穿刺部位的感染和血液的污染
(4)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O型、A型、B型、AB型
(5)大灾凝聚人心,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论多大困难都能克服。(合理即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