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2 17:16:47

文档简介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1课时)
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水稻”“青蛙”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
A.生产者、生产者 B.消费者、生产者
C.生产者、分解者 D.生产者、消费者
2.以下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的变异现象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影响植物开花
3.下列对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成语所表示的一条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B.成语中的三种动物所处生态系统的组成主要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蝉、螳螂的发育均为完全变态发育
D.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4.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杀青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害虫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5.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青蛙,将直接造成( )
A.植被被破坏 B.食物链被破坏
C.环境被破坏 D.害虫密度减少
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草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B.草和鼠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鹰和蛇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该生态系统中,鹰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
7.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草→牛 B.水稻→螟虫→青蛙
C.大鱼→小鱼→虾米 D.虾米→小鱼→大鱼
答案和解析
1.D 2.A 3.D 4.B 5.B 6.B 7.B
1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2课时)
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瓶。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典型生态系统
B.影响该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C.该生态瓶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
D.该生态瓶里可以建立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菌、真菌
2.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B.②与③之间是捕食关系
C.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
D.该生态系统只有一条食物链
3.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图示表示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
B.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C.丙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能量来源
D.甲、乙、丙、丁和无机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
4.图①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②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③表示能量金字塔。以下据图所绘的食物链以及相互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A.图①:丙→乙→甲→丁
B.图②:丁→甲→乙→丙
C.图③:戊→乙→丙→甲→丁
D.图①中甲属于第二营养级
5.狼吃羊,羊吃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狼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A.狼 B.羊 C.草 D.光
答案和解析
1.D 解析:“该生态瓶”既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A正确;影响该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B正确;该生态瓶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C正确。食物链不包括细菌和真菌,D错误。故选D。
2.C 解析: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正确;②与③之间是捕食关系,B正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①②③④只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C错误;图中①生产者、②初级消费者、③次级消费者,构成一条食物链①→②→③,D正确。故选:C。
3.A 解析:有害物质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图示丁最少为生产者,沿着乙、甲、丙依次增多,乙、甲、丙为消费者,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A正确。图示表示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其中甲、乙、丙是消费者,丁是生产者,B错误。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由图示可知丁是绿色植物,丁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能量来源,C错误。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要组成生态系统,除了甲、乙、丙、丁和无机环境外,还缺少分解者,D错误。故选:A。
4.A 解析:图①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根据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营养级别越低有机物的总量越多,所以图①中食物链:丙→乙→甲→丁,A正确;图②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由图可知:丁为生产者、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无机环境,所以图②中食物链:丁→甲,B错误;图③表示能量金字塔,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所以营养级别越高,能量总量越少,故食物链为:戊→乙→甲→丁或戊→丙→甲→丁,图示中乙、丙能量相同,不存在捕食关系,C错误;图①中食物链:丙→乙→甲→丁,甲属于第三营养级,D错误。故选:A。
5.D 解析:草→羊→狼,狼吃羊,狼获得的能量来自羊;羊吃草,羊获得的能量来自草;草体内的能量,是草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因此狼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故选:D。
1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3课时)
1.图为碳循环示意图,对此图分析正确的是( )
A.B是生产者 B.A是分解者
C.D是生产者 D.B是二氧化碳
2.“桑基鱼塘”是桑茂、蚕壮、鱼肥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如图所示),对该系统的叙述中,你不认同的是( )
A.物质可多级利用,实现良性循环
B.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
C.食物链的延长会使能量损失减少
D.各级产物均可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3.下列关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相互依存
B.在生态系统中,先进行物质循环,后进行能量流动
C.食物链和食物网不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4.下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与其体内积累的农药的相对含量的关系图,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
A.甲→乙→丁→丙
B.丙→丁→甲→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答案和解析
1.A 解析:由图可知,BAC都指向D,即BAC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D是二氧化碳等无机环境;B与二氧化碳之间是双箭头,说明该生物既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又能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可判断出B为生产者;而B和A都被C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判断C为分解者;A直接或间接地以B(植物)为食,又被C(分解者)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同时,A又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A为消费者。故选A。
2.C 解析: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经过了多级利用,提高了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B正确。由于食物链延长,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能量逐级消耗,食物链的延长会使能量损失增加,C错误。由于各级产物都可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保护了环境,D正确。故选:C。
3.A 解析: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A正确;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直接往复循环动力是能量,没有先后之分,B错误;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个渠道进行的,C错误;由于生物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就越少,物质在循环过程中是不变的,但能量是不断递减的,D错误。故选:A。
4.A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由图可知:丙的重金属含量最高,营养级别最高;其次是丁,再次是乙,甲的金属含量最少,它们之间构成一条食物链,即:甲→乙→丁→丙。故选:A。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