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地理图册 七年级第一学期》中的“黑龙江省”图和课本中的“黑龙江省简图”,了解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
2.了解北大荒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掌握图表的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地理资料、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通过阅读地图、图表、图片等材料,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了解本节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了解本节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了解黑龙江省的气候特点以及“哈尔冰冬天景色和夏天景色都是那么迷人”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导入
教师简单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并通过提问抽查学生掌握情况。
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黑龙江身省,教师板书课题: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黑龙江省。
二、新课讲授
(一)知识点一:黑龙江省简介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请学生说说他们印象中的黑龙江省。
2.过渡:黑龙江省为什么是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有漫长的国界线。黑龙江省的抚远是我国最东面的县。在一年中多数时间里,这里是我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
(二)知识点二:黑龙江的人文风情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92页至94页的内容,回答问题:哈尔滨、北大荒、林海雪原形成的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师生共同总结:黑龙江的气候特点
黑龙江省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中国最东北部,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从1961—1990年30年的平均状况看,全省年平均气温多在-5度~5度之间,由南向北降低,大致以嫩江、伊春一线为0度等值线。≥10度积温在1800度~2800度之间,平原地区每增高1个纬度,积温减少100度左右;山区每升高100米,积温减少100度~170度。无霜冻期全省平均介于100~150天之间,南部和东部在140~150天之间。大部分地区初霜冻在9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结束。年降水量全省多介于400mm~650mm之间,中部山区多,东部次之,西、北部少。在一年内,生长季降水约为全年总量的83%~94%。降水资源比较稳定,尤其夏季变率小,一般为21%~35%。全省年日照时数多在2400~2800小时,其中生长季日照时数占总时数的44%~48%,西多东少。本省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与长江中下游相当,年太阳辐射总量在44×108~50×108焦耳/平方米之间。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生长季的辐射总量占全年的55%~60%。年平均风速多为2~4米/秒,春季风速最大,西南部大风口数最多,风能资源丰富。
教师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
三、巩固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探究伊春的变化及其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点评。
四、课堂小结
1.教师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谈一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了黑龙江省的相关内容,课后同学们查找一下黑龙江省的相关材料,拓展自己的地理知识面。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