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散文诗二首》之《金色花》
一、教材分析
《金色花》这篇课文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是继“自然”主题之后为培育有血有肉有感情之人而设的单元。《金色花》是一首表现母爱的诗歌名篇,作者泰戈尔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本文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地表达了孩子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体现了人间最圣洁的母子之情。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音韵节奏、情感表达均了解不多。所以教学本单元时宜从指导学生掌握诵读现代诗歌的技巧入手,在朗读过程中逐步激发起他们赏读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对诗歌鉴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方法与过程: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情感与态度:体验至爱亲情,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表达对母亲的爱。
四、说教法:(1)、美读感知法 (2)、合作探究法:(3)、多媒体演示法
说学法:朗读法、批注法、探究法
五、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导入,期待永恒美
展示金色花图片,播放学生熟悉的表现母爱的歌曲《鲁冰花》,教师导语
【创设情境,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旋律和诗化的歌词,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爱”进行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
(二)自由朗读,感受图画美。
1、学生带问题自由美读课文,
2、齐读
3、先说给同桌听,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
4、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明确孩子变成金色花后的三幅图画。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增进理解,培养语感】
(三)、倾情诵读,品读语言美。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或感受最深的句子,自由朗读。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自身也是充满身真童趣的,鼓励结合自身体验,读出自己的理解。
3、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
我读了 感受到了 。
4、最后让学生满怀着对妈妈的爱,充满深情地诵读全文,再次感受文中的语言美。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增加积累,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
结合文中小男孩子的表现,适时讲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也让学生们像文中的小男孩一样,变作什么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感恩。
1、我先给学生做示范的造句,
2、再请学生动笔写。
3、全班品评。
4、教师适时引导并评论,但不要用老师的思维模式框住了学生的想象力。
示范:
(1)我愿变成______ ,当妈妈__ 的时候,我可以为妈妈_________ _ ______ 。
(2)假如变成了________ ,我将_________ _ _________ _ ________。
例句:
(1)我愿变成一条清清溪流,当妈妈工作累的时候,我可以为妈妈唱出一首“叮叮咚咚”的曲子,让妈妈心情放松。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将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再一次感受文章,感受至爱亲情,在无声中滋润学生的心田,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概括、感悟、辨别是非、表达能力】
(五)、尽心回报,落实行动美。
世界上有两件事情不能等,一件是行善,一件是尽孝。让同学们把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一张贺卡上,今天晚上送给妈妈,如果妈妈不在家,就打电话念给妈妈听,把对母亲的回报落实在行动中。
【心动还得有行动,把课文的情感迁移到平时的行动之中,让学生学会感恩】
( 六)、课堂小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尽管如此,我们仍要用小草的芳馨、用溪流的欢歌来努力回报我们的母亲。
(播放歌曲《懂你》)
【让学生在动情的音乐声中深一层理解诗歌,提高审美体验,同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到余味无穷,意犹未尽。】
板书
结束语:这堂课我以朗读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感悟课文,体会文中的母子深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发表见解的能力,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尊母、爱母这一伟大主旨,并付出实际行动。恳请评委提出宝贵意见。
金色花
我
妈妈
圣洁 美丽
嬉
戏
祷 告
读 书
去牛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