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学设计
【课题】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星球地图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课型】新授课
【授课对象】初中七年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根据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一个地方降水柱状图,并依据降水柱状图说出气候特点。
3、了解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 “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降水量柱状图说明一个地方的各月降水量和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规律
2.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分析了解当地的降水规律,用以指导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依据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逐月降水量柱状图。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模式】“以学定教,分层提高”。
【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云南降水正常年份的景观和降水少的年份的景观视频导入,提问学生造成云南前后景观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降水的多少)引导学生进入今天学习的新课内容。
(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
知识回顾:出示降水形成的示意图,带领同学回顾降水的形成过程。
活动一: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1.降水的形式有哪些,主要的降水形式是什么?
2.降雨有哪些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3.降水量如何测量的,用哪些仪器?
小结提升:
1. 降雨、降雪、降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主要形式是降雨。
2. 气象部门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3.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把某时段雨量器中储水瓶中收集到的雨水或雪水倒入量杯中,读出刻度就是该时段的降水量。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过渡知识点拨:
我们的家乡每个月和每个季节的降水量是不是一样的?(不是)对,一个地方每个月的降水都是在变化的,通常我们用各月的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这种变化。
教师精讲:如何从降水量柱状图中提炼信息。
学生活动:跟着老师的指导学会读降水量柱状图。
知识点拨:
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步骤:
绘制出横坐标,将其平均分成12段,并标上月份;
绘制纵坐标,按相等的降水量差值标上降水量刻度;
将表中各月的降水量数据在坐标图上标出相应的高度,画出柱状表示降水量的大小;
在适当位置写上图名。
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
各小组根据下表玉溪市某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画一个玉溪市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并完成问题。
1.玉溪市哪几个月降水量比较多,最大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2.玉溪市哪几个月降水量比较少,最小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3.说出玉溪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
点拨提升:1.牢记绘制降水量柱状要注意的问题。
2.从图可以看出玉溪的降水量季节分布是,夏季多,冬季少。
过渡:是不是其他所有的地方降水量季节分配都是和玉溪一样的呢(不是),出示世界其他地区的降水量柱状图。
知识精讲: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
过渡:从不同地区的降水量柱状图我们可以看出降水在世界各地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世界降水的具体空间分布规律。
三、降水的空间分布:
活动三:小组合作探究
完成下列问题,并归纳总结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大约是_____毫米,极地地区年降水量大约是____毫米。
2.南、北回归线附近, _________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 ________年降水量在
1000毫米以上?
3.在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带,内陆地区降水_________ ,沿海地区降水_________。
知识精讲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基本规律是:
1、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3、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补充:降水还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小结:赤道多,两极少。
回归线,分两半,
东岸多,西岸少。
中纬度,要看好,
沿海多,内陆少。
迎坡多,背坡少。
当堂总结
练习:
1、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
A.降雪 B.降雨 C.冰雹 D.霜降
2、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 )。
A.量杯 B.量筒 C.储水瓶 D.雨量器
3、我国大多数地区属于下列选项中的( )。
A.全年多雨区 B.全年少雨区
C.夏季多雨区 D.冬季多雨区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降水都比较丰富。
B.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地区降水少。
C.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比较少。
D.南北极地地区,虽然降水稀少,但由于气候寒冷,
仍有大片的冰川,冰山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