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5.3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5.3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22 16:0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运用动手搜集的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树立环保意识;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方法:采用分组合作,分析家乡发展的有利因素,使学生深刻理解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导航: 聚落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 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 主要采用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并通过让学生当小主持人,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小组的讨论结果,以达到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目的。
学法导航:学生用以往的地理知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生活中的、身边的地理问题,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丽江古城”。
引出课题:丽江古城于1997年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风格的古代城镇。而丽江古城最初只是一个小小的聚落,到现在已经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遗产,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聚落。
(二)、讲授新课:
1、聚落
多媒体出示水乡、牧区和城市景观的图片。
让学生找出不同聚落形态的差异,教师引导学生从图中归纳并回答什么是聚落。
小结:不管是在水乡、牧区或是城市,你会发现这些地方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在地理上称之为聚落。
转承:从图片中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有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人的巨型都市。 那么聚落的形式主要包括哪两种? 它们具有哪些不同的景观特色?
聚落由各种建筑物、道路、绿地、水源地等物质要素构成,聚落的规模越大,构成的物质要素也越复杂,因此聚落的两大分类城市与乡村之间就有了许许多多的差异之处。 了解了城市和乡村的形态特征,那么城市和乡村有哪些差别?
2、看景观———分辨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1)多媒体展示图片:城市和乡村景观图片。
区分出城市和乡村。观察图片后,填写下列表格:
转承:城市里有工厂、邮局、银行、商店。 在促进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也带动着周边农村地区的发展。其实不但城乡之间有差别,就是城乡内部也存在较大差异。
(2)多媒体展示农村、牧村、渔村、林村这四种乡村聚落图片,从图片分析住在这里的人们主要从事的工作。

教师讲述:乡村和城市都是人类的居住地,是聚落的两种形式。聚落依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农村、牧村、渔村和林场等不同的类型,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农业上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工作。过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
3、看过程———看乡村演变为城市
教师过渡:先有城市聚落还是先有乡村聚落?乡村是怎样演变成城市的?
(1)多媒体展示: “乡村演变为一般城市示意”,简要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景观和人们的生活方
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指导学生仔细观看乡村发展为城镇的图片,找出规模和建筑有什么变化? 观看城镇发展为城市时,地理事物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观看乡村发展为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
(2)转承:乡村发展为城市与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那么哪些因素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呢?
学生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并派小组发言人讲述。
思考:假设你是几千年前的一个原始部族的首领,带领人们寻找一个理想的居住地,你会选择哪里?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小结:聚落的形成受水、地形、气候、交通等因素影响。 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地区易形成聚落。
教师:但是由于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呈现的分布形态也千差万别。
4、不同形态的聚落
展示:不同形态的聚落图。
老师:聚落在长期发展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聚落景观分布形态和建筑风格。我们通过下面不同环境下各区域的图片,探究聚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5、看民居———找不同民居的建筑风格差异
教师给每个小组一幅建筑物的图,学生在相应位置找出,并贴在黑板上。
分组讨论:(1)这些特色民居有什么特点?
(2)这些特色民居和当地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老师总结:聚落的建筑与环境有直接相关,寒冷地区的风大、雪大,厚实的墙体可以抵御寒风,保持屋内暖和,高耸的屋顶,不易积雪。东南亚为热带雨林气候,高架屋有利于通风散热,可以保持屋内干爽。西亚地区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厚墙加小窗是预防白天气温高和昼夜温差大。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多,斜顶屋有利于排水等等。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风格不同,既能适应的自然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
承转:正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聚落建筑风格各异,所以前人留下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6、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承接:那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呢?
教师讲述: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凡从历史、艺术、科学观点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价值的古迹遗存,在建筑式样等有突出特点的建筑,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及考古地址等都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要保护的。
展示图片,举例说明。
转承: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意义呢?
教师讲述: 正如前面所讲的,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某个城市的精神文化,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
教师:有人在古代建筑物下刻写“×××到此一游”,这种做法对吗? (不对)为什么? (学生讨论)
课堂小结: 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经济、科研价值,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在于: 对我们研究人类各个时期的文化精神、社会制度、民族风情等有着重大的意义, 特别是对我们人类如何去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地改造自然等,提供宝贵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