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商山早行》同步练习卷(word版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商山早行》同步练习卷(word版 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2 16:3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商山早行》
同步练习卷
一、作者作品
1.温庭筠(约812—约866),   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    ,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   ”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   ”。其诗辞藻华丽。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   ”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   ”。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   》《   》等。
二、重点字词:
2.加点字拼音。
征铎     槲叶     枳花     驿墙     凫雁    
3.词语解释:
(1)动征铎:   。
(2)槲:   。
(3)枳:   。
(4)驿墙:   。
(5)杜陵:   。
(6)凫:   。
(7)回塘:   。
4.主题思想。
《商山早行》描写了    ,抒发了    。
5.理解填空:
(1)《商山早行》中运用典故含蓄地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2)《商山早行》中运用有特征性的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诗句是:   
(3)《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诗句是:   
(4)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是:   
(5)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6.简答。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2)说说这首诗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体会其中的“羁旅乡情”。
(3)“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4)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抒发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6)“客行悲故乡”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商山早行》2021年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作者作品
1.温庭筠(约812—约866), 唐 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  飞卿 ,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 温八叉 ”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 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 花间派 ”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 温韦 ”。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 花间集 》《 金荃词 》等。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答案:
唐;飞卿;温八叉;温李;花间派;温韦;花间集;金荃词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二、重点字词:
2.加点字拼音。
征铎  duó  槲叶  hú  枳花  zhǐ  驿墙  yì  凫雁  fú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答案:
duó hú zhǐ yì fú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词语解释:
(1)动征铎: 震动出行的铃铛 。
(2)槲: 一种落叶乔木 。
(3)枳: 一种落叶灌木 。
(4)驿墙: 驿站墙边 。
(5)杜陵: 指长安 。
(6)凫: 野鸭 。
(7)回塘: 岸边弯曲的湖塘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解答】(1)句意: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2)句意: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槲,一种落叶乔木。
(3)句意: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枳,一种落叶灌木。
(4)句意: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驿墙,驿站墙边。
(5)句意: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杜陵,指长安。
(6)句意:一群群野雁,正嬉戏在圆而曲折的池塘。凫,野鸭。
(7)句意:一群群野雁,正嬉戏在圆而曲折的池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答案:
(1)震动出行的铃铛
(2)一种落叶乔木
(3)一种落叶灌木
(4)驿站墙边
(5)指长安
(6)野鸭
(7)岸边弯曲的湖塘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4.主题思想。
《商山早行》描写了  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 ,抒发了  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
【分析】《商山早行》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的主题思想。《商山早行》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
答案:
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5.理解填空:
(1)《商山早行》中运用典故含蓄地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商山早行》中运用有特征性的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诗句是: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诗句是: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4)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是: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5)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1)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意“凫”的写法)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5)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6.简答。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2)说说这首诗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体会其中的“羁旅乡情”。
(3)“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4)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抒发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6)“客行悲故乡”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分析】《商山早行》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深秋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方法、全名词罗列、所描写的意境、所抒写的情感等方面来欣赏。言之成理即可。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可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2)本题考查景与意的关系。“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宋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
(3)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枳花明驿墙”意思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明”原为形容词,明亮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4)本题考查尾联的作用。内容上,诗句描写了旅途中赛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结构上,“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
(5)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及情感的理解。“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可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6)本题考查对诗词感情及照应句子的理解。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答案:
(1)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
(2)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微霜初度,斛叶山路,枳花驿墙
言外之意:道路辛苦,羁旅愁思。
(3)“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4)内容: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
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
(5)这是一幅早行的清冷图景,荒村野店中旅客被鸡鸭声唤起赶路,残月就在板桥上白霜未消,留下行人的脚印。从视觉、听觉角度渲染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晨景图,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体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6)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点评】诗词鉴赏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