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第一课时)
备课人 新授课 上课时间 第 周
课 题 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方面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根据实物画出杠杆示意图
能力方面 通过了解什么杠杆,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会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力臂的概念和画法
教学难点 力臂的概念和画法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精彩导入】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展示生活中的各种杠杆的应用。 【研学前置】 1.物理学中,把 ,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 (1)支点: 的点(轴);(2)动力: 的力;(3)阻力: 的力;(4)动力臂: 到 的距离;(5)阻力臂: 到 的距离。 4.杠杆平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讲简评】 一一、小组交流 (一)活动1:小组讨论,列举出我们生活中有关杠杆实例,并说出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杠杆是指 ,杠杆不一定是直的,可以是各种形状的。 (二)杠杆的五要素: (
阻力臂
l
2
动力臂
l
1
阻力
F
2
动力
F
1
支点
O
) (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思考:怎样使跷跷板保持水平平衡状态? 设计实验:用带有分刻度的均匀木尺代替跷跷板,用钩码代替人进行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处于 ; 在杠杆的两边分别挂上数量不同的钩码,用F1、F2表示钩码的拉力,用L1L2表示钩码离开悬挂点O的距离; 改变钩码数量和它们离开点O的距离,是杠杆处于 。 记录实验数据,与书本25页活动1。 得出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表示为:,或 (四)学会作杠杆的力臂: 例: 二、展示分享 请各小组展示小组交流结果 【当堂检测】 1.杠杆 的点叫支点,动力臂是指从_______到 的距离,阻力臂是 到 的距离。 2.标出支点并画出出力和力臂: 3.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调节杠杆两端的 使杠杆在 位 置平衡。实验要记录的数据有 、 、 ______、______。 实验的结论是_ __ 。 4.杠杆平衡时,动力为10N,阻力为40N, 动力臂为0.4m 求阻力臂。 5.一条扁担长1.4m 左端挂300N重的物体,右端挂400N重的物体,问人肩能挑距左端多远的地方,扁担才能处于水平平衡? 【梳理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引入课题 检查学生的自习情况。 自学新内容并小组讨论问题 进一步巩固练习 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限时训练,当堂评价
【板书设计】 1、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 2、根据实物画出杠杆的示意图步骤。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