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免疫防线》同步练习
1、接种卡介苗能预防肺结核病的原因是( )
A.增强易感人群的体质
B.直接杀死结核杆菌
C.使人在不生病的情况下,产生抗结核病的抗体。
D.使人获得非特异性免疫。
2、免疫对人体( )
A.有利 B.有害 C.既无利也无害 D.既有利也有害
3、艾滋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
A.细菌 B.真菌 C.霉菌 D.病毒
4、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麻疹
B.接种乙型脑炎疫苗,可预防乙型脑炎
C.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
D.在被蚊子叮咬部位,涂上一些唾液可杀菌止痒
5.按照现代免疫概念来划分,下列物质中能引起免疫反应的是: ( )
A.给失血过多者输入同型血中的血细胞 B.因遭受强烈打击体表而受损伤的红细胞
C.自身新生成的红细胞 D.移植的外来器官
6.刚出生的婴儿要注射卡介苗,以预防 病;
7.为了防止爱滋病传入我国,我国政府决定停止进口国外一切血制品,这是采取了______________的预防措施。
8.艾滋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HIV),主要通过 、 、 等方式传播。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 C
【解析】在学习了课本的知识后,要能够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实际的综合运用。本题中综合应用了预防接种和非特异性免疫这两个基本概念,应当注意分析每一个选项。另外要注意审题,接种卡介苗并不能全面地增强人群的体质,这是常识。
2.D
【解析】 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非己”、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平衡和稳定的生物学应答过程。其生理性应答过程对机体有利,其病理性应答过程对机体有害。 3.D
【解析】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此病毒能攻击并严重损伤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损伤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
4.D
【解析】 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注射的麻疹疫苗属于病原体,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麻疹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在被蚊子叮咬部位,涂上一些唾液可杀菌止痒,是因为唾液中有溶菌酶可以杀死细菌,属于第二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而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麻疹、接种乙型脑炎疫苗,可预防乙型脑炎、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属于特异性免疫.
5.D
【解析】A、输入同型血中的红细胞,通过识别和记忆,和自身成分抗原分子相同的,一般不应答也就是没有免疫反应,不会引起免疫反应;
B、因遭受强烈打击体表而受损伤的红细胞既不是自身生成物,也不是外来物,所以没有免疫答应,也就是没有免疫反应;
C、自身生成的红细胞属于自己的成分,不会引起免疫反应;
D、移植的外来器官属于抗原,能引起特异免疫反应;
故选D
二、填空题
6.肺结核
【解析】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如给少年儿童接种卡介苗能有效的预防结核病.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免疫机理分析,卡介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对结核杆菌起到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
7.切断传播途径
【解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易受该病感染的人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艾滋病属于血液传染病,血液制剂可能含有艾滋病病毒,患者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制剂后,可能患艾滋病.
血液制剂属于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健康人的一个途径,停止进口一切外国血液制剂,应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不安全性行为 静脉注射毒品 血液和血液制品
【解析】:(1)艾滋病的全称为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根据其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简写为AIDs,简称为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主要存在于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中。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①性接触传播:是艾滋病流行的首要传播方式。
②血液传播。
③母婴传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