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字词,品味生动的描写。
2.能力目标: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
【学习重点】: 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学习难点】: 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小组任务】 自学 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了解作者郑振铎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 ) 郁( )闷 一缕( ) 娱( )乐 污涩( )
怂恿( ) 婢( )女 蜷( )伏 惩( )戒 怅( )然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
怂恿:
蜷伏:
悲楚:
惩戒:
妄下断语:
逞能:
恍惚:
一尘不染:
眼花缭乱:
秩序井然:
【合作探究】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
【展示提高】
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
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3.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4.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5.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6.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7.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呢?
8、第二只猫死后,作者写到:“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9、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猫导学案答案
【自主学习】
chèn yù lǚ yú sè sǒng yǒng bì quán ch ng chàng
2、污涩:污涩指肮脏不光滑的事物。 怂恿:从旁劝说鼓动
蜷伏: 弯曲身体卧着 悲楚:悲哀痛苦
惩戒: 惩罚以示警戒 妄下断语: 乱下断定的话
逞能: 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 恍惚: 不清楚、不分明 ,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
一尘不染: 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净。 眼花缭乱: 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 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合作探究】
1、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性情 活泼 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 宠物 宠物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结局 死亡 丢失 死亡
3、第三只猫。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展示提高】
1、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2、“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3、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 饥饿所杀。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4、不正确;是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5、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6、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的(地)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7、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热忱的人;是一个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的人,有着像鲁迅一样的自我剖析的精神,勇于把自己的疮疤揭开给人看的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8、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
9、“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现了作者对亡失了第三只小猫的愧疚、难过之情;“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痛苦、深深的自责和遗憾之情。
【巩固拓展】
1.“扑”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绿意盎然的环境,使阳台充满了清新的气息。
2.”我”和麻雀曾拥有一段美好的时光,“我”种的白菜喂养了麻雀,麻雀的身影和叫声带给我快乐。概括大意即给分。
3. 互相尊重,互不伤害,和谐共处。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