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役:役使
B.实迷途其未远 实:实际
C.乃瞻衡宇 瞻:看见
D.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深知
解析:选B。实:确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B.乃瞻衡宇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门虽设而常关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策扶老以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
解析:选B。前者是助词,无义;后者是连词,表转折。A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连词,表转折。D项,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3.下列各项中表现陶渊明自觉自醒心境的一项是( )
A.田园将芜胡不归
B.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C.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D.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解析:选D。A项,表现自责的心境。B项,表现快乐的心境。C项,表现自悔的心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认识到过去的事情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还可以补救。
(2)云气自然而然地冒出山头,鸟儿飞累了就知道回来。
二、语言运用
5.请提取课文中词句为此上联写出下联,并作简单说明。大致能对则成,不求工整。
上联:小径松菊,一杯清酒名可越。
此联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三句,“名可越”点明作者胸襟。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流云丘壑 数点倦鸟亦舒心
此对句用“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两句,“亦舒心”点明作者归田园之心情。
6.阅读下面一则通告,完成相关问题。
①我处②决定对长江江口街道办事处陈庄村至梅龙镇小李庄村段进行整治③工作,发现此段内有私自搭建的房屋④建筑,根据《安徽省河道管理条例》中关于“清除河堤内非法建筑物”的规定,⑤因此,⑥勒令房主于2011年9月30日前一律将房屋⑦拆除,⑧逾期不拆除的将按有关法律进行处罚。
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处
2011年7月20日
(1)从简明的角度看,必须删除的三处是:________。
(2)从得体的角度看,应改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③④⑤ (2)⑥ “限”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轻飏(yánɡ) 怡颜(yí)
翳翳(yì) 眄(miǎn)
B.熹微(xī) 流憩(qì)
西畴(chóu) 惆怅(chànɡ)
C.容膝(qì) 出岫(xiù)
耘耔(zǐ) 棹(zhuò)
D.遐观(xiá) 壶觞(shānɡ)
窈窕(tiǎo) 东皋(ɡāo)
解析:选C。膝应读xī,棹应读zhào。
2.下列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B.①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C.①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②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D.①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②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解析:选D。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A项,①助词,无实义;②语气词,表选择。B项,①连词,可译为“而”;②介词,“把”。C项,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助词,“的”。
3.与“乐琴书以消忧”一句中“乐”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园日涉以成趣
B.善万物之得时
C.或棹孤舟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解析:选D。A项,名词作状语。B项,形容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动词。D项,和例句相同,均为意动用法。
4.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何陋之有
解析:选C。C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问征夫以前路 B.既窈窕以寻壑
C.奚惆怅而独悲 D.悦亲戚之情话
解析:选C。“惆怅”古今意义都指失意,伤感。A项,古义:以,用;前,前面的。今义:现在或所说某时之前的时期。B项,古义:山路深远曲折。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D项,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①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②?
【注】 ①俦(chóu):辈、同类。②无怀氏、葛天氏:都是上古帝王,此指古朴淳厚的古代社会。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不过分拘泥于一字一句的讲解
B.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晏如:到宴会上去
C.赞曰 赞曰: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D.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的样子
解析:选B。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D。助词,的。A项,代词,他的/语气副词,表示揣测。B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C项,介词,引出对象/介词,表比较,比。
8.下列各句全能表现陶潜安贫乐道、不慕富贵的一组是( )
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②好读书,不求甚解
③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④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D。②说的是读书的方法;③说的是因家里穷经常没酒喝。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经常写文章来自以为乐,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3)那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来使自己的心志快乐。
参考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他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拘泥于一字一句的讲解;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光,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而是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自以为乐,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道: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那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来使自己的心志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理下的百姓吧?
三、语言表达
10.山、水,是自然界中的事物,而在我国文化中,它们的组合又常寓含着某种情趣与理趣,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表现了人们对山、水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他们的思想情趣和精神面貌。又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了世事一时陷入困境,经过某种机缘又出现新的转机。
请另举两个带“山、水”的熟语(包括成语)或名句,并写出它们所寓含的情趣与理趣。
(1)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山不转水转” (表现了)世事总在变动中,人和人暂时分离总有相遇的时候。(示例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表现了)一种事物,最重要的是它的实质和内涵。(示例3)“高山流水” (表现了)情操的高远或知音的相遇。(示例4)“隔山隔水不隔心” (表现了)距离虽然遥远,但心却贴得很近。(任选其二即可)
11.下面是生活中发生的情景,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错误言论。
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社会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是有挤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请把挤劲和钻劲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要用它来损人利己。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作者在文中说“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 受了”,既是“有趣”又为什么“可惜”?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趣”是因为采莲是热闹风流、自由美好的,“可惜”又从热闹的采莲盛况返回到了灰色的现实,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2.请根据文本回答,“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江南有作者的精神世界,它热闹风流、自由美好而又多情,他“惦着江南”意在摆脱不平静的心境,借以超脱现实生活的重压。
3.作者引用《采莲赋》和《西洲曲》的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采莲赋》和《西洲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都是赞美爱情、歌颂青春。作者由眼前的荷塘想起诗歌里的采莲,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朱先生面对现实世界是孤独寂寥的,所以,他就在他的精神王国里幻化一个热闹风流、自由美好而又多情的世界来与之对抗,并满足自己的向往,只不过这种满足只是暂时的。所以,《采莲赋》和《西洲曲》反映了朱先生对青春快乐、自由美好的憧憬,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否定。
4.请赏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结构上,照应开头,结束全文。“我”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又回到自家门前,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也是一个圆形。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作者展现一段心路历程的需要。在内容上,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由荷塘月色的梦境中回到现实。
二、语言运用
5.据报道,某地在一次系统内竞职笔试中,请了18名少先队员监考,结果小学生秉公执法,当场抓住25个作弊者。消息传出,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制度创新,值得推广;也有人认为这是无奈之举,让人悲哀。请你对这种做法发表看法。要求语言表达准确、态度鲜明。(不超过8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这是制度创新,值得推广。此举保证了这次考试的公正性和社会参与监督的有效性;对于考试者和参加监考的学生,都是一次鲜活的诚信教育。
(示例2)这是无奈之举,让人悲哀。这凸显了成人防作弊机制的苍白,成人的丑陋面要靠自身来克服,不能利用学生的纯洁;如此诚信缺失的现实,可能会对小学生有负面影响。
6.通感,指感觉的转化、迁移,如古诗“风来花底鸟语香”,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鸟抛软语丸丸落”,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品味下面的句子,然后仿照其修辞手法写两句话。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梅雨潭的水滑滑的明亮着,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婴儿的皮肤。(2)突然映入眼帘的绿茸茸的草板,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酣眠(hān) 脉脉(mài) 敛裾(jū) 袅娜(niǎo)
B.倩影(qiàn) 幽僻(bì) 弥望(mí) 参差(cēn)
C.颤动(chàn) 惦着(diàn) 媛女(yuàn) 踱步(duó)
D.大意(yì) 煤屑(xiè) 乘凉(chènɡ) 独处(chǔ)
解析:选C。A项,脉应读mò;B项,僻应读pì;D项,乘应读ché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斑驳 旋律 朗照 没精打彩
B.风姿 婉然 稀疏 蓊蓊郁郁
C.缈茫 嬉游 羞涩 隐隐约约
D.分辨 点缀 和谐 迷迷糊糊
解析:选D。A项,彩—采;B项,婉—宛;C项,缈—渺。
3.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是一条________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②叶子底下是________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________了。
③朱自清文学奖是2005年由《中华文学选刊》和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共同________的,主要是为了繁荣文学创作,弘扬朱自清人文精神,展现扬州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
A.幽僻 脉脉 风致 设立
B.偏僻 默默 风韵 创立
C.幽僻 默默 风致 创立
D.偏僻 脉脉 风韵 设立
解析:选A。“幽僻”既有“偏僻”意,又有“幽静”意;“脉脉”除有“默默”之意,还指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风致”指美好的容貌和举止,“风韵”指优美的姿态,多用于女子;“设立”指成立组织、机构等,“创立”指初次建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没有卖不掉的房子,只有卖不掉的房价。”尹伯成表示,全国房价总体上应该下降15%~20%左右才是一个合理的区间,才能调动消费需求的回升。
B.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新的源泉更多地可能来自于技术创新与技术深化、社会改革和政府体制改革、消费率的提高以及城市化加速和服务业发展。
C.为加快交通建设,尽快形成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和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融为一体的综合立体运输体系,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我省交通发展的新思路。
D.之前发生的“三鹿奶粉”“加碘食盐”“毒豇豆”等食品安全事件对广大市民是非常熟悉的,而近期发生的“地沟油”事件使市民再一次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食品安全法上。
解析:选B。A项,“15%~20%”与“左右”重复,删去“左右”;C项,“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和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并列不当;D项,“……食品安全事件对广大市民是非常熟悉的”主客体颠倒,应为“……食品安全事件对广大市民来说是非常熟悉的”。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B.教育部门要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C.高考是人生一次严峻的挑战,对此,你是懦弱地等待和逃避呢?还是勇敢地迎接和应对呢?
D.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解析:选D。A项,“冷静”之后的逗号改为分号。B项,顿号应改为逗号。C项,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又见荷塘月色
吴兆民
①今晚上,我终于来到了清华园的荷塘。可是来迟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叶。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寻当年朱自清的足迹,也不能不说是非常惬意的事。
②荷塘边随风飘拂的杨柳,有好些一定目睹过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样子就是对故人的怀念吧。昏黄的路灯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让人觉着塘中漂动着簇簇水草。我的身影则在这水草上滑过。今晚虽不是满月,但它的清辉似乎不减当时,把眼前的荷塘尽情倾洒。
③荷塘上虽然不见了荷花,但让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为朱自清已将它牢牢根植于人们的头脑里;我已从想象中活生生移植其上。看吧,这满塘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不是荷花吗?那层层叠叠铺展在那里的不是荷叶吗?月光正像当时那样流泻在荷花荷叶上。微风在那里吹拂,依然将那清新的荷香弥散。
④前面是石拱桥了。站在桥边向荷塘对面望去,近春园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树木蓊蓊郁郁,白杨树最为高大。它的身影连同高处丛生的灌木被月光切割在塘水中,显得黝黑而错落。我沿着塘边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不时有骑车人闪过。
⑤背依强斋与静斋那边,几盏温和的路灯紧贴荷塘小路亮着,倒映水里的显出一束束昏黄,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我折上了这一小路。三两个戴着耳机、口里正在默默记诵的清华学子与我擦肩而过。左边一列高高土坡,密植森森柏树,黑压压一路绵延。荷塘那边,月亮透过摆动着的高大树枝时不时瞟我一眼。
⑥眼前的莲桥把狭长的荷塘分成两半,稀疏的残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几许凄凉。莲桥那边路灯下一学子在踱步捧读。走过莲桥,拐过小弯,我走进了近春园遗址深处,置身高高的白杨树下。眼前一片开阔地平展展的,月光轻洒,充满空灵,草坪黑青黑青,上有不少落叶。前面竖立着一块碑石,记载着近春园历史。后面小土坡上的“荷塘月色”亭,显得有些静穆。月光在静静往这里挥洒,近处的一切都给抹上了清灵灵的光影,我也被其细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给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样邈远、透亮而圣洁,让人的心胸霎时跟着坦荡起来。极目远望,未见昔日那只有些大意的一带远山,恐是让长高了的树木遮住了吧。
⑦七十五年前那个夜晚,朱自清独自一人来到这月下荷塘,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这里倾泻,一生操守在这里坦白!要清洁,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从;要清苦,不要奢靡——做一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朴朴素素的人,做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益于民族的人。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有多少人经受不住磨难变节了,经受不住诱惑苟且了,经受不住清贫颓废了;而你没有。为了民族,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严。那个夜晚,你一人在这里的默想和表白,说不上庄严,充其量只是几天后以《荷塘月色》艺术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却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实践。没有哪一个要求你去这样做,也没有哪一个去监督你这样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觉、意志、风范。你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贫病交加之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援面粉,成了承载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的人。
⑧也许有人不屑,也确实有人不屑,但这反而衬托出你的崇高,因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类。
⑨这样想着的时候,阵阵清寒和阴森不知从何方向我袭来,又想到这遗址就是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而殃及近春园使之成为“荒岛”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周的清寒和阴森,只好回转到有路灯的荷塘边。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
⑩我在荷塘边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绿色聚光在不停旋扫。毕竟是现代文明社会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
?社会发展了人还要不要操守?融入现代文明民族还要不要气节?现实中的许多人和事都作了否定性回答。朱自清虽是旧时代知识分子,尚且坚守操节,洁身自好,成为一代楷模。就是这荷塘里的荷花也葆有自我净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作为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作为融入现代文明的民族又岂能不固守气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之为人这一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回到人之为人的本性上来,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不断温习、时时记取七十五年前那份富有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的深情告白,是回复我们人本性的一剂良药。
?荷塘上的清风在月光辉映下吹拂着我,不断清理着我的思绪。我下意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虽然不见先人踽踽独行的风采,却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
6.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根植”与“移植”能不能调换位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互换。“根植”是说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优美景色已在读者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移植”是说“我”对“荷塘月色”的意境作了别具匠心的处理。
7.文章第⑦段采用第二人称的手法来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第二人称有利于作者宣泄内心的情感,表达对朱自清崇高气节的赞美之情。
8.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概述第⑩段中“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中“不能释怀”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朱自清以自己的生命实践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应该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融入现代文明的现代社会还需要坚持操守与气节。
9.怎样理解作者在第?段中所说的“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和“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觉固守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旧时代的人要面对这一问题,新时代的人同样要面对并回复这一问题。
三、语言表达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3月21日是世界儿歌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专为儿童改编的“绿色童谣”《新三字经》——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栋梁。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少有人唱,而恶搞流行歌曲、古诗词或经典儿歌的“灰色儿歌”传唱度却相当高。如:“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最辛苦的人最无奈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听扑通跳水声。”“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买了一包烟。”
针对这种现象,请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绿色童谣”的创作提两点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试题中给了学生答题信息“针对这种现象,请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两点建议”,因此要分条回答。
答案:①内容上,贴近孩子的生活,走近孩子的心灵(少一点枯燥说教)。②形式上,多一点诙谐幽默、天真烂漫。
11.为下面的对联拟写下联。
(1)上联:月色映荷塘诗情一片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联:清清幽幽,荷塘边上斯人独处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蓝天衬白云画意无穷 (2)隐隐约约,密林深处月色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