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课课练:22.2 核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课课练:22.2 核能(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3 00:1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十二章 第2节 核能]
一、选择题
1.[2020·甘孜州改编] 关于原子核和核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可控链式反应
B.核能是二次能源
C.原子核占据了原子的大部分空间
D.原子核是由电子组成的
2.我国铅基快中子反应堆研发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铅基反应核心技术实现了自主化,并跻身世界领先水平。沿用此项技术,未来,我国将率先推出只有集装箱大小的迷你型核电源装置“核电宝”,以下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电宝”装置将电能转化为核能
B.核能是原子内部的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
C.核反应堆中进行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D.核能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3.下列关于原子核聚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任何两个原子核都可以发生聚变
B.原子核必须在超高温下才能发生聚变
C.大量氢核的聚变,可以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D.目前人类还不能有效控制原子核聚变
4.关于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类利用核能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核武器
B.核能是一种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
C.由于核电站易造成核泄漏,所以应该控制核电站的规模
D.核电站与火电站相比,前者对大气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性都要大些
5.[2020·湖州] 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产生氪核和钡核的模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模型表示的是聚变
B.该反应产生的中子可继续轰击其他铀核形成链式反应
C.该反应不会产生放射性物质
D.不能用该反应获得能量的方式来发电
6.下列对核废料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运送到其他国家深埋
B.运送到太空抛撒
C.扔到海里去
D.深埋在人烟稀少的地方
二、填空题
7.[2021·广东] 原子由    和电子组成,电子带    电,用中子轰击轴235原子核,可使其发生核    (选填“聚变”或“裂变”)并释放核能。
8.在地球上以探索清洁能源为目的的“中国环流器二号M”被称为“人造太阳”,它主要是让含有质子和    的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    (选填“裂变”或“聚变”),从而获得巨大核能的研究装置。这与    (选填“原子弹”或“氢弹”)获得能量的方式相同。
9.2011年3月,日本发生了强烈地震并引发了海啸,对福岛核电站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如图图图所示。
(1)核电站是利用    能来发电的,所利用的能量是原子核裂变释放的。
(2)由于一系列的爆炸,使得大量的核燃料外泄,周围的人们处在核污染中。图乙中,核辐射的标志是    。
(3)能源匮乏和环境污染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要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中需要改正的是    (填字母)。
A.尽可能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电热水器
B.养成及时关掉水龙头和人走灯灭的习惯
C.用洗脸水冲厕所,将废报纸、空酒瓶等送到废品回收站
D.及时将生活垃圾、废电池装在一起丢入垃圾箱
答案
1.A  核反应堆是利用裂变的可控链式反应释放核能的,故A正确;核能是一次能源,故B错误;原子核居于原子的核心部分,占原子很小的空间,故C错误;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故D错误。
2.C
3.A  不是任意的原子核都能发生核聚变,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某些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发生聚变,B说法正确,不合题意。氢核中蕴藏巨大的能量,大量氢核聚变伴随着惊人能量的释放,C说法正确,不合题意。核聚变需要在超高温下才能进行,因此又叫热核反应,目前核聚变还不可控制,D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4.B  核武器是人类利用核能的消极的一面,有很大的破坏性,并不是人类利用核能的主要目的,所以选项A错误。
核能是一种清洁型的新能源,只要做好防护措施,也是相对安全、可靠的,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考虑如图图图何合理地利用核能为人类服务,选项B的说法是正确的。
建造核电站,只要做好防护措施,就能够避免核泄漏,不能因为有了这种可能性,就谈虎色变,一味地限制核电的发展,这显然是极端的做法,所以选项C的说法是错误的。
核电站与火电站相比,火电站因为需要燃烧煤炭,因此对大气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性都要大些;而核电站只要控制好核泄漏,对人体危害性相对较小,选项D的说法是错误的。
5.B  该模型表示的是裂变,A错误;裂变中产生的中子可继续轰击其他铀核形成链式反应,B正确;裂变会产生放射性物质,C错误;核电站是利用裂变获得的能量来发电的,D错误。
6.D
7.原子核 负 裂变  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用中子轰击轴235原子核,可使其发生核裂变并释放核能。
8.中子 聚变 氢弹
9.(1)核 (2)C (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