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本题2分)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四季皆美,美就在我们身边。春天,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气行于地,形丽于天;夏天,湖面波光粼粼,像一面明镜;秋天,来到田野,秋风挥舞着涂满金色颜料的画笔,霎时,田野成了金色的海洋;冬天,在下雪的街道伫立徘徊,一缕不经意的梅花香气让你沉积在心头的阴霾烟消云散。
A.xiǔ lín shà huǎi B.sǔ líng shà huí
C.xiù lín shà huái D.sù líng chà huí
2.(本题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没有想到,做完那一次抉择,就是我与母亲永远的决别。
B.尽管那朵菡萏昨夜被雨点打得左右欹斜,今早仍是盛开了,开得烂漫而热烈。
C.这些年老的树,在山岗上集成树林,荫敝着一个古老的乡村和它的居民。
D.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母亲和儿子发生了分岐。
3.(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南极恐龙和两栖动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原因是板块把它们带到了南极而造成的。
B.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深受大人喜爱。
C.日本停止滨冈核电站4号机组运转,目的是防止地震和海啸不再引发重大核安全事故。
D.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的活动,我们可以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素质。
4.(本题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B.印度作家、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诗中表现了家庭之爱,表现出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C.冰心,原名谢婉莹,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咏雪》便是出自其中的《方正》篇。
5.(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B.吃过晚饭,妈妈边嗑瓜子边看电视,爸爸边听音乐边看杂志,可谓各得其所。
C.课程改革后,我班的同学上课主动发言,真是苦心孤诣啊!
D.对这一问题的理解,经他一点拨,我恍然大悟。
6.(本题3分)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家长会上,班主任刘老师对家长们说:“刚才王校长的视频讲话全面、深刻,抛砖引玉,请大家畅所欲言,共话家校合作。”
B.老张的儿子中考成绩优异,他欣喜若狂,逢人就说:“令郎还算争气,这次考了全校第三,是他最好的发挥了。”
C.李华与二十年未见的大学同学张梅偶遇,他激动地说:“久违了,老同学!真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你;更没想到二十年过去了,你还是这么年轻。”
D.李勇对前来邀请他吃饭的老王说:“老王,恭喜乔迁!我一定会赏光赴宴的。”
7.(本题8分)综合性学习。
思源实验学校七年级(6)班的同学们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班会,现邀请你参加。
(1)开展“温馨家庭”评比,准备给获奖家庭颁发匾额,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妙手回春 B.家和万事兴 C.博古通今 D.举天地之正气
(2)下面有四位同学都说了各自的家庭,主持人要求他们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自己家庭的特点。你最羡慕哪一位同学的家庭?请简要说明理由。
第一位说:相亲相爱 第二位说:相依为命
第三位说:相敬如宾 第四位说:相安无事
(3)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8.(4分)在不同的阶段,“我”对去“看花”的态度是不同的,根据文意在表格的空格里填上恰当的内容。
时间 去“看花”的态度 原因
雁阵北归的时候 “不,我不去!” (1)
树叶“唰唰啦啦”飘落时 (2) 看到母亲“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被母亲一直以来的关心、理解、宽容、鼓励等打动
母亲去世后的一个秋天 (3) (4)
9.(4分)比较下列两句话的表达效果的异同。
A.“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第①段画线句)
B.“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第③段画线句)
10.(4分)下列各句朗读处理不妥当的一项是( )A.“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一句中,“悄悄地”重音轻读,能突出母亲对我的担忧之情,也表现了母亲的隐忍。
B.“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这句中“绝”和“竟”重读,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重永远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C.“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一句中“出去了”重读,这样就和本段开头部分“母亲进来了”相呼应,突出了我对母亲的想念。
D.课文末段中“热烈而深沉”后面朗读停顿可以稍长一些,这样有助于突出“泼泼洒洒”,从而表现出菊花开得正茂盛以及作者此时内心对生命的无限感慨。
11.(4分)谈谈你对文章的标题《秋天的怀念》含义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在妈妈的膝头上
叶倾城
①大姐告诉我,在她的独生女儿小满出生之后,她曾经反反复复想: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小时候作文课上写《我的理想》时提到的那些宇航员、科学家、警察吗?
②后来她换了一个问法:要不要让孩子成为自己这样的人?但她第一个想到的自己的缺点就是:不爱看书学习。就这样,她先定了个小目标:让小满做一个爱看书学习的孩子。
③她第一次牵着小满进书店,三岁的孩子在书架间跌跌撞撞了几步,发现书不能啃,也不能拿在手里,很快失去兴趣,掉头就要往外走,被她一把揪住,还不甘心地一直指着外面的零食店。小孩子最喜欢什么?吃。
④小满从小就对吃兴味盎然。一岁多一点,她在学步车上摔了一大跤,牙齿都磕出了血,正哇哇大哭,大人赶紧在她手里塞了一枚旺仔小馒头,哭声立止。两岁多,小满第一次吃到冰激凌,美味像重锤直击她心。这一刻,大姐弯下腰去,对小满说:“你在这里看一小时书,就带你去吃好吃的。”小满立刻眉开眼笑,乖乖去看书。
⑤当时书店的书架不能坐不能靠,小家伙倒是不介意坐在地上看书,可是她妈介意。最后,大姐背靠墙,一膝跪地,一膝蹲,给小满当座位。小满坐在她的膝头上,像小雀儿赖在满是草香的鸟巢里,静静地翻开她人生中的第一本书。
⑥蹲一会儿,累了,便换个膝头。又累了,再换。小满渐渐看书着了迷,任她妈把她颠过来倒过去,全无知觉。不过小满还是坐不住,半小时就闹着要吃东西。大姐叹口气,屈服了。小满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双丰收,开心得不得了。
⑦第二周,小满主动说:“妈妈,我们去书店吧,看完了去吃好吃的。”这句话,大姐印象特别深,因为太高兴了。从此她们每周必去书店。开始是一小时,后来小满阅读的时间越拖越长,分量也与日俱增,大姐的膝头就更得负重深蹲。
⑧直到小满上小学,各种培训班越来越多,这件事才渐渐停止。而让大姐欣慰的是:小满,真的如她所愿,成了一个爱看书学习的孩子。好处是小满成绩优异,目前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坏处是小满年纪轻轻就得经常考虑减肥这件事,得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
⑨大姐在好几年前,膝头就开始不太行了,要经常去针灸、拔火罐、吃维骨力。可是,她的膝头,曾经承托过一个孩子的未来呀,如托泰山。
(《文摘报》2019年5月11日第3版)
12.(4分)根据第①②段内容,用两个短语概括妈妈的性格特点。
13.(4分)本文为什么以“在妈妈的膝头上”为题?
14.(4分)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小满坐在她的膝头上,像小雀儿赖在满是草香的鸟巢里,静静地翻开她人生中的第一本书。
15.(4分)“陪伴是最美的长情。”读完了这篇文章,你最想对自己的妈妈(或爸爸)说点什么呢?
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6.(3分)以上两篇文章都选自《______》,它是由______朝人______组织人编写的。
17.(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成语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白雪纷纷何所似(似是而非) B.撒盐空中差可拟(无可比拟)
C.待君久不至,已去(死而后已) D.友人惭(大言不惭)
18.(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9.(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点明了不守信用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
B.《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聪颖机智,通过对父亲友人的反驳,维护了父亲的尊严。
C.《咏雪》结尾句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地位,道出了她的显赫出身。
D.《咏雪》一文着重写雪的优美姿态,表达作者对雪的赞美之情。
四、诗歌鉴赏(共4分)
2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神”在何处?
五、作文(共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同学们,步入初中,进入一个新的班级,你一定认识了新的老师,结识了新的朋友。新的环境,新的人,你也一定经历了很多新鲜事,请以“中学里的新鲜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C
6.C
7.(1)B
(2)示例:我最羡慕“相亲相爱”的家庭,因为家人之间只要相亲相爱就没有什么困难跨不过去。
(3)示例:同学们,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就有两位天使一直守护着我们。跌倒时,他们把我们扶起;受伤时,他们抚平我们的伤口;高兴时,他们分享我们的快乐……他们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让我们齐声说:“我爱我家。”
8.(1)双腿瘫痪后,我内心绝望。
(2)“好吧,就明天。”
(3)“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4)母亲去世后,我自责愧疚,促使我懂得母亲的心愿,懂得了好好儿活的含义。
9.相同点:A句和B句都是“妈妈”建议推我去北海看花,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给我带来的阴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希望,看花是母爱的体现;
不同点:B句多了一个“吧”,语气更加委婉,更能表现母亲的“央求的神态”和母亲小心翼翼的心态,B句是“看看”, A句是“走走”,也呼应下文“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体现她对“我”细致入微的关爱。
10.C
11.(1)回忆的往年发生在秋天,我怀念秋天去世的母亲。
(2)暗示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母亲去世的悲痛,真正体会到了母亲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生命存在的意义。(懂得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12.有目标,有智慧。
13.因为小满在书店读书均是坐在妈妈的膝头上的,妈妈的膝头上承载着孩子的希望,也承载着妈妈的挚爱。以此为题,有提示中心的作用。另外,“妈妈的膝头”又是本文的线索,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14.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满喻为小雀儿,将妈妈的膝头喻为充满草香的鸟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满对妈妈的依赖,也表现了妈妈对小满的呵护与爱。
15.(示例)我最想对妈妈说:妈妈,谢谢这么多年来您对我的付出和关爱。曾经您是大树,我是幼苗,您为我遮风挡雨;现在,我长大了,我也要为您搭建一个温暖的家,陪伴您安度幸福人生。
16. 世说新语 南北 刘义庆
17.C
18.过了中午朋友没有到,陈太丘便抛弃友人而离开了,他离开以后他的朋友才到。
19.D
(一)参考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中午朋友没有到,陈太丘便抛弃友人而离开了,他离开以后他的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20.(1)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花”来写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的情景相对比、映衬,透露出诗人的惜春之情。
(2)这句诗不仅写出蜂蝶追捉春色的神念,而且把“春色”写活了,似乎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疑”字写出了诗人的感触,透露出诗人惜春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21.参考例文:
中学里的新鲜事
转眼之间,我已经升入中学半个学期了。新鲜事自然是众多。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那次定做学校制服的事情。刚分班的时候,我们这些学生就被派去量体裁衣了。排了十几分钟的长队后,总算轮到了我。不要说我无知,因为在我被老师量体时,真的觉得很新鲜:老师把一根软尺抻直,绕着我的胳膊底下围一圈,绕着肚子围一圈,再绕着屁股围一圈,最后还量了一下胳膊长和腿长。做一套制服,用得着这么麻烦吗?这不禁让我有些疑惑。但不仅是这些,老师还问了我身高、鞋码,还测了一项我至今也没搞懂的东西。我心里暗暗想:我倒要看看,做出来的衣服是什么样子。
大约过去两三周之后,定做的制服到货了。我把其他同学的制服发完之后,领回了自己的一套。回到家,我一把拉开制服的外罩的拉锁,取出制服,七手八脚得换起了衣服。一通折腾后,我十分淡定地走到镜子面前。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也不例外,整理整理头发,正了正领子,拽了拽袖子,像镜子里一看——嗯,还不错,比我想象的好多了。穿上制服的我仿佛添上了几分精气神儿和几分文雅。
最新鲜的要属“元旦”联欢会了。元旦那天,我们把教室精心布置了一通:出了黑板报,班上挂上彩条、千纸鹤。走进一看,班里焕然一新了。一切都有着节日的气氛。这可是小学时从没有过的。我们所有人围坐着,耐心等待。
终于,那一刻来临了。当主持人宣布元旦联欢正式开始时,我们的掌声如雷鸣般震耳欲聋。第一个节目是主持人为大家带来的《祝你一路平安》,意思是:希望大家以后,可以一帆风顺地走下去;第二个节目是有趣的小品;第三个节目是街舞……最后一个节目为大合唱,歌名《朋友》。在优美的旋律、雷鸣的掌声、欢快的笑声中节目渐渐走向了尾声。班主任问:"还有谁没有表演?"我们狂叫着,用手指着在坐的各位老师。老师也为大家表演了节目。到我们班主任了,他为大家朗诵了一篇文章,鼓励我们在初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些经历必将会成为我记忆里闪亮的星星,我也在这些新鲜事中不断的在成长。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